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政府官员学习党群众路线心得体会》由出国留学网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参考。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1.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县乡基层干部很大部分出身在农村,即使不是在农村出身,也有亲戚朋友在农村,对农村的形势、群众的境况,可以说感同身受。按理说,我们应该不会忘记“群众是衣食父母”。但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正在淡忘这个老观点,正在淡化群众感情,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温群众观点,筑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在改革开放以前,
他们能吃上猪肉就高兴得不得了。讲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生活最艰辛。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就是在税费改革以前,也有人发出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认真学习李瑞环同志的这“四最”,反思我们这些年的工作,可以明显看到,我们从群众身上得到的多、给予的少,亏欠的多、补偿的少,不自觉地远离群众多、主动深入联系群众少。当然,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不能完全归过于干部个人。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2.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我们必须不断满足群众。“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群众的
物质文化需求总是日益增长的,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的。尽管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可以肯定,群众的抱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始终落后于群众需求。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要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现在,有时我们认为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群众为什么不满意?有些工作在我们看来好像很有必要,但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欢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什么群众就不理解?这些问题,其实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走群众路线,经常以个人的感知代替群众的体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要;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常识水平作为比照,设计出看似方便群众、实则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案。因为我们这些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造成了“最后一公里”不能进村入户的问题、群众跑冤枉路的问题、群众办事成本更大的问题,等等。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我们的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给群众的普惠政策不是一种赏赐,而是他们正当利益的回归;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他们理应分享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政方针。无论从哪一方面理解,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执行到位,坚决不准克扣截留。而且还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
3.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路线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
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集中群众智慧的问题,实质是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等,这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毛主席教给我们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
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包括近几年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我们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创建、
镇村同治、高效产业发展,等等,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自导自演”。要善于给群众算帐,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号召群众,真正把全县上下的力量集中到加速推进“三化”的发展实践上来。
要善于引导群众自治。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需要。在城镇,要着力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建立健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夯实基础。在农村,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扶持各种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化解矛盾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我们必须积极引导群众。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扁鹊被世人誉为“神医”,但他认为自己的医术在家中三兄弟中最差,因为他总是治病于危重之时,要动手术;二哥比他好,因为他善治小病,“病发之微”,不会酿成大患;大哥最好,因为他是 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 要宣传群众。要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决不能让灰色甚至黑色文化乘虚而入。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坚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
要服务群众。思想问题是“标”,实际问题是“本”。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有了问题不能躲、不能拖,要学会用“三种假设”来处理问题。一是要做“群众有理”假设。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感受群众的苦处,体谅群众的难处,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二是要做“干部有过”假设。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我们的工作哪些措施不对头、方法不得当,有没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三是要做“问题有解”假设。要立足解决问题,真心帮助群众,按照宜粗不宜细、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查找根源,找准对策,努力把矛盾化解彻底。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小编精心推荐
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 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 三下乡心得体会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