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西双方市场差别大,无论是客户心理、消费习惯、竞争方式和宏观管理等都完全不同。除非是医学或机械等纯技术性的课程,否则西方的课程内容和中国职场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很多时候,它们的“先进理论”不但无法形成信息优势,反而容易滋生盲目自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海外名校毕业生在国内发展得并不顺利,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和调整自己。
西方大学的可贵之处,不在内容而在理念——执行的是“没有答案和教材”的教学。现实是多样和变化的,任何学者和书本的理论都仅仅是一种观点,而不可能是职场上的答案。一种理论在此环境是正确的,在另外的背景和地点就可能是错误的。有的模式在过去是成功的,在今天或者未来就可能是失败的。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让学生听课和背书,而是让他们听取各种不同见解,阅读不同材料,然后独立进行判断。课业和论文的结论是不计对错的,推断过程是否让人信服,思维逻辑是否严谨才是关键。这种理念培养出来的,是有独立推断和处事能力的学生。无论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未来碰到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去适应和解决,而不是依靠“书本知识”。这种能力培养,才是真正的留学目标。
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未能了解这一点。他们虽然前往西方学习,却执著于国内的思维习惯,把留学目标放在所谓的“更先进的理论知识”上。许多孩子沉迷于查询排名,误以为排名越高的大学教的东西越特别,把未来前程寄托在学校和课程上,并不真正明白西方教学的精华所在。
西方大学的理念决定了老师和课本只是辅助,特别在学士和硕士阶段,就是指引学生去阅读所有已经存在的观点和理论,并且让他们在不受老师观点的影响下进行独立思考。在同一专业领域里,课程内容来自谁都可以花钱买到和看到的学术书籍,没有任何所谓的名师名校能传授与众不同的知识。
此外,中国学生在留学时最需要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却被西方大学认为是大学生应该自备的,所以不会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西方名校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去完成学业。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必须与西方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才可以发生转变和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学生大量涌入高排名大学,形成了一起讨论和学习的“华人圈子”,没能融入西方教学理念,反而重回中国教育模式。国内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试能力,让他们总是能找到各种办法通过考试并获得文凭,却难以实现海外学习的真正目标。因此,今天不少海归的表现并不出众甚至弱于国内学生,海归整体口碑和质量在逐步下滑,也就在所难免了。
海外留学是一笔不菲的投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够抛弃虚名,奔向海外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会是莫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