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学术界骄傲的是若列斯•阿尔费奥罗夫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在圣彼得堡的实验室里培育出了分布有大小为几个纳米的“量子点”的晶体,借助这一工艺可以造出前所未有的短波长的强激光,对光纤光学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一根通信电缆传输大容量信息。还有一个最新研究成果是频率可调红外激光。
俄国科学院设立的奖项也享有越来越高的国际威望。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是国际奖项“全球能源奖”的颁发。该奖项设立于2003年,俄国的根纳季•麦夏茨院士和美国人扬•道格拉斯•史密斯因为在强脉冲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首批获奖者。2005年,若列斯•阿尔费奥罗夫因为“研制在太阳能发电中应用半导体能量转换器所做的基础研究及其具有的巨大实践意义”和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公司的科研领袖克劳斯•里德列因为“研制蒸汽能源设备的强力高温燃气涡轮”获得了这一颇具权威的奖项。
俄国科学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俄国科学院执行了内行的政策。在复杂的条件下科学院得以保存自己科研队伍、机构组成、学术流派和实验基地。这一切为获得优异的科研成就准备了条件。
俄国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处于领先地位的有:
特罗伊茨克核研究所脉冲中子源的启动;
圣彼得堡物理技术研究所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球形托克马克——的使用;
俄国科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独特的抗感冒疫苗的成功研制;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同步强辐射源投入使用、跨部门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启用;建立起国内紧急情况——地震、水灾、技术性灾难——预警系统。
此外,俄国科学也积极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健康饮食工程”的框架下发明了运用国产生物添加剂使面包等食品富含维生素的方法。
科学院非常注重科研活动与实践相结合。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们联合起来,参加联邦专项工程,其中包括“最新生物工程学方法研究”、“遗传学重点研究方向”、“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大型项目。
俄国大型商业企业也开始支持国内科学的发展,大集团公司越来越积极地表达愿意投资前景看好的学科领域的意向。
俄国学者也很受国外机构欢迎:科学院约有20%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国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工作,而俄国教授实际上已经遍布世界各大高校。许多外国大公司更愿意把订单交给俄国的科研中心。国内科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进一步健全学术队伍培养体系,学术机构保留了副博士和博士培养机构,这样,专业人员能够在国家财政预算的框架内从事科学研究。国家的支持不仅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而且为俄罗斯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提供了保障。
获得诺贝尔奖的俄国学者:
伊万•巴甫洛夫——1904年,生理学
伊里亚•梅契尼科夫——1908年,生理学
尼古拉•谢苗诺夫——1956年,化学
伊戈尔•塔姆——1958年,物理学
伊里亚•弗兰克——1958年,物理学
帕维尔•切连科夫——1958年,物理学
列夫•朗道——1962年,物理学
尼古拉•巴索夫——1964年,物理学
亚历山大•普罗霍洛夫——1964年,物理学
安得列•萨哈罗夫——1975年,和平奖
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1975年,经济学
彼得•卡皮查——1978年,物理学
若列斯•阿尔费奥罗夫——2000年,物理学
维塔里•金兹堡——2003年,物理学
亚历山大•阿博里科索夫——2003年,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