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鲍川运:口译的职业化

2011-01-07 04:28:00 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

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具体讲,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口译要达到职业化,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相当部分的译员将口译工作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口译作为职业,没有职业,职业化便无从谈起;二是译员具有职业素养,遵守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

口译的职业化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训练、资格认定、专业组织和继续教育等各个方面。口译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笔者希望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口译职业化的问题。

一、口译的规范与口译职业化

口译要实现职业化,首先本身要有个清楚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口译教育者、管理者以及实践者都清楚这个定义。“只要会讲外语就能做翻译”,这句话对与错实际上也是取决于“翻译”的定义。如果指的是“口译行为”(act of interpretation),这句话并不算错,因为懂外语的人的确有一定的实施口译行为的能力。但如果对翻译建立一定的专业标准,指“职业口译”(professional interpretation),这句话当然就不正确了,所以这里涉及的还是翻译职业化的问题。笔者在以上提出,口译职业化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有相当部分的译员将口译工作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这是指这类译员应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但是要所有的译员都以口译为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做兼职口译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口译职业化的第二个条件尤其重要,即译员应具有职业素养,遵守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如果具备了这些,应该能称为职业或专业口译。

现在人们对口译的分类多种多样,经常看到的是以口译方式(modes of interpretation)以及相关的语言质量标准,以及会议的重要性和口译服务对象的级别划分口译。例如说到同声传译,就说是高翻,因为这是口译的最高形式,语言能力要求最高,或者说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也是高翻。这样说当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它给人的一个错误印象是,只有同声传译或者给国家领导人作翻译,这样的高翻才需要专业训练,其他一般的做交替传译的翻译要求不高,能对付就行了,或者一般性的语言训练就可以了。从口译职业化的角度来说,应该采用更为合理、更为专业的方式对口译进行分类。现在口译研究中提出口译的规范(norms of interpretation)的概念,对包括语言在内的口译各方面制定准则。本人比较赞同按照口译类型(types of interpretation) 制订口译的规范,如会议口译、外交口译、外事口译、社区口译、法庭口译、电话口译等。口译规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各种类型的口译采用多重标准,而不是以语言作为惟一的质量标准。如会议口译的规范就不一定适合于社区或电话口译,反之亦然。译得全不全,是口译的一个基本标准。但是在某些口译类型中,译得全倒不一定是一个必须的质量标准。口译的“操纵”(manipulation) 在某些口译类型中表现得强,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得弱。再加上具体领域的专业知识、职业规范等,这就形成了口译的规范。这就是说,每种类型的口译,除语言外,都有些自己特定的规范。译员如果要同时从事几种类型的口译,则需要掌握其具体的规范,因此需要不同的训练。这样就给各种类型的口译提出了具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标准,而不是笼统地指同声传译或交替传译。

二、口译的培训与资格认证

训练是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纵观天下各行各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其中必有其职业所需的技能,不经过培训,外行难以达到。翻译资格考试与口译训练相结合,是保证口译职业化的重要措施。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实施以后,报名空前火爆,其中有人经过一定程度的口译训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经过训练,也无口译的经验,只是想凭自身的外语能力,求得一证,打入口译职场。考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考核都无法面面俱到。作为一个称职的口译人员,语言和翻译能力是重要的考核标准,但是其综合素质,如口译人员的团队精神、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仅一次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而专业的口译训练是有计划、系统地培养这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翻译的资格,决不是一证定终身。通过口译考试,取得了口译的资格,但能否胜任口译工作,还要看实践能力和职业化能力的发展。有志成为口译工作者的青年,除了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外,也应该注意接受一些较为系统和正规的翻译训练。不能只求结果,不重过程。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虽然为口译制定了方方面面的行业规则,但是对其成员却没有实施任何考试制度。新成员加入采用的是老会员推荐制和硬性工作天数规定。申请者申请入会,首先要达到的硬性标准是,专业口译累计工作日至少达到150天。达到这个条件后,由三位有五年以上会员资格、同一语种的会员推荐,经过资格委员会审核批准,成为准会员。准会员的名单在世界范围内公布,名单公布120天内,如果没有其他会员提出异议,便可成为正式会员。AIIC采用这样的方法接收新会员,目的是保证新会员已经通过职场的“考试”,已经具有较扎实的口译经验。当然,AIIC作为一个组织,对成员的要求已经高于一般性的口译资格了,看重的是实际的口译经验。对于希望进入口译职场的人来说,资格考试是第一关,但是没有扎实的训练支撑,即使通过考试,在知识结构和口译技术方面也是不全面的。即使原来接受过一定的训练,获得口译的资格也只是第一步。进入职场之后的继续教育和考核评估更为重要。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由口译的专业组织来做,也可以由国家人事部规定资格年限或保持口译资格的要求,如每年需要参加一定时数的专业培训或进修等。许多国家的翻译专业组织对其成员均有具体的继续教育的规定。

三、翻译学院在口译职业化中的作用

翻译学院的训练在研究生的层次进行,在学生的挑选、教学大纲、训练的时间等方面要求比较高,把关较严,基本上按照职业化的标准训练口译,毕业生大都能达到职业译员水平。翻译学院在口译职业化和推动口译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第一,翻译学院的建立,真正地将职业翻译的训练提高到研究生的层次上,使翻译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第二,翻译学院提高了翻译训练的层次,也就是提高行业门槛,最终也就是提高翻译的质量,并且提高翻译的地位;第三,翻译学院通过其课程的设置,职业和专业化训练方式以及科研等能帮助建立职业标准和行业的规范。当然,口译的需求量这么大,种类这么多,只靠几所翻译学院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层次和形式的口译训练将与研究生一级的高层次训练长期并存。在这方面,翻译学院也可以发挥主导和协调的作用,如推动职业与专业标准,提供师资培训等。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实施与目前各个层次的翻译训练相结合,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翻译职业化的体系保障。以翻译学院为主导的翻译训练体系将为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训练有素的职业翻译人员。作为支持口译职业化的一个具体措施,翻译学院无论是否有自己的专业考试,都应该鼓励或要求其毕业生参加全国口译一、二级考试,这样既可帮助加强口译资格考试的相关性和权威性,又能证明职业训练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相互支持,促进口译的职业化。

分享

热门关注

德福考试阅读题备考技巧

德国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