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中学高三语文寒假练习(含答案)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内经》是一部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内经》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2010年1月2日

  《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内经》“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

  “人”。反之亦然。

  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视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在

  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

  C.《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

  心健康状况。

  D.《内经》认为诊断“人”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

  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

  E.近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只能说明《内经》的“天人合

  一”医学模式基本观点与现代医学观点是相通的。

  解析 A项,“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反之亦然”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二段“《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的观点。C项,对“人事”的解说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四段“‘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小而至于„„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 AC

  2.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3.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

  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地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 《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板块二 调查报告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

  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4.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

  他几个方面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 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

  5.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

  ★6.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7.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

2014试题库汇总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2014高考语言运用汇总
2014近义词汇总 2013高考阅读理解练习汇总 2013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2014阅读测试汇总(含答案) 2014语文限时训练汇总 2014语文古文汇总
2014成语测试汇总
2014语文名句默写汇总 2014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汇总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高三语文怎么学

​高三语文备考计划应该怎么安排

​高三语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