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未来10年,中国人节假日到海外扫货、狂购的风潮可能都不会减少。据里昂证券2月初公布的最新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国外也有很多人对中国人把太多节日时间放在出国采购上感到不解,认为商品消费的刺激和出国欣赏古迹和美景的感觉没法比。正如英国人去美国旅游时,选择的是黄石公园或夏威夷海边,很少有人扎堆在梅西百货商店里。《卫报》近日在伦敦采访了一位王姓中国消费者,其为朋友买的名牌手袋约合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普通英国人一个月的工资。这让英国媒体惊叹中国人的“礼文化”正受到商业社会冲击,并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中国人在海外狂购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比国内便宜、品质好,而且没有假货的担忧。韩国媒体对中国人喜欢来韩国购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韩国服装、化妆品物美价廉,尤其是韩国正规商铺内几乎没有假货,中国游客在韩国购物可以放心“血拼”。
德国《世界报》10日还以“中国买空法国奢侈品店”为题报道说,春节意味着法国奢侈品销售又要创新高,中国人爱讲排场和威望,奢侈品正好代表这种特征。德国财经网分析说,中国人春节消费仍没有走出“非理性消费”的怪圈,过年时仍过度重视购物,很少重视文化活动。《德国金融时报》在议论中国人海外消费时说,随着中国多年来的高位经济增长,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已经在这个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他们在消费上也以西方口味为导向。为此,一些德国名牌企业,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心态”,根本就不在中国生产。
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些年开始由生产转变为消费,这与当年“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腾飞时的情况相似,但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提升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会更明显,特别是中国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居民也开始向欧美国家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靠拢。但他认为,中国人在海外“狂购”是一种炫耀性的消费,不够理性,还需要进行引导。
当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的消费者也在取代日本消费者,担当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欧美一些零售业分析师已经直言中国游客是“新的日本人”。而日本人在谈及出手阔绰的中国游客时经常流露出怀旧的神情。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就正如现在的中国人一样在世界各地一掷千金,很多日本人给亲朋送礼时,“不买对的,只选贵的”。那时,香港等地的名牌店安排会日语的店员接待日本游客。泡沫经济破灭后,财大气粗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趋于简朴,亲朋之间也多送些油盐酱醋、购物券等实用的东西。同样,上世纪90年代,富裕起来的韩国人也经历过到国外“血拼”、“狂购”的阶段,但随着韩国人出国旅行和留学、出差的常态化,越来越多韩国人的消费观变得理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