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平线月刊》讲述了在美国出生并获得殊荣的华裔漫画家——杨谨伦和赵凯兰的创作故事,现将文章辑录如下:
30年前,笔者还在上海时,也画过漫画,认识了万籁鸣、张乐平、盛特伟、蔡振华、乐小英等著名老辈,中青年辈中有詹同渲、徐景达、毛用坤、杜建国、刘泽岱、潘文辉、史美诚、沈天呈、潘顺祺、郑辛遥、孙绍波、王俭等数不胜数。移居美国以后,我所相知甚熟的美术朋友,为了在异域他乡求生存、图发展,大多数从事油画、中国画创作或者工艺美术设计,几乎没有人愿意“自讨苦吃”地专注于难以谋生的漫画创作了。
但是,我仍然十分关心被美国人称作“图画小说”的连环漫画,到书店去翻阅,择优选买回家欣赏。当然都是外国漫画家的作品,华裔画家中尽是台湾的漫画家如蔡志忠、朱德庸、老琼、敖乃祥、几米等,而中国大陆竟然无人自告奋勇地抛头露脸儿。热盼之下,我终于喜悦地发现了两位年青才俊、在美国出生并获得殊荣的华裔漫画家——杨谨伦和赵凯兰。
杨谨伦画说ABC的心路历程
杨谨伦1973年出生于美国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俗称“ABC”,意即“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
他与许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一样,对父母的祖国充满神秘感,对古老遥远的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所以他的英文名字并不西化,而是取自中文的译音“GeneLuen”。
他自幼爱好绘画,因居住的地方找不到课后教美术的老师,便坚持自学。他报考大学时,既填写了洛杉矶加州大学艺术系,又填写了柏克莱加大计算机科学系。想不到他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可是母亲认为“学艺术难以养家糊口”,不同意儿子当艺术家。他只得选择去柏克莱加大,主修是计算机科学,副科是比较文学,这对他今后从事绘画小说写作获益非浅。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后,他担任了旧金山屋仑(Oakland)一所天主教高中的信息中心主任兼计算机教师,其余时间沉醉在漫画创作的想象世界里,并经常受邀到各地的大学、图书馆及教育机构演讲。
杨谨伦小时候,他跟随父母亲从居住了9年的旧金山华埠,搬迁到白人小区,周围邻居都是白人家庭,他又是学校内唯一的华裔学生,宛如不合群的孤雁,心地善良的他,常常被白人孩子欺负,郁郁寡欢,而他总是宽容地忍谅别人。他与华裔、亚裔的孩子同样,心灵中都背负着“身份角色定位”的困扰,会喃喃自问:“我是谁?究竟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他并不羡慕白种人,却以黄皮肤的华人为荣。他从小喜欢听母亲讲《西游记》、《孟母三迁》等中国神话传说故事,懂得祖先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华人拥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重视家庭观念等许多优良传统,值得西方人学习,所以他认为“华人应该用自己的优良传统影响西方人的价值观,而不是盲目地放弃自身的文化。只有一个懂得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族群,才能够博得其它族裔的尊敬。”
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他全力以赴地开始了漫画创作生涯。他觉得身体内流淌的华人血脉十分重要,便巧妙地运用孙悟空这个美猴王形象,来展现出生在美国的亚裔的生活经历,必定是一件引人入胜的有趣的事情。
经过5年的努力,他编绘成自传体的图画小说《美生华人》(AmericanBornChinese)。在这部作品里,他以孙悟空的神话故事为引子,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名叫“王谨”的华裔孩子,采用新的手法,用毛笔勾勒的线条简洁;流畅,糅合了中西画风,在东方化的动作与对白设计中,处处散发出西方式的幽默。故事诉说了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在异域他乡生存的困境,描述了“ABC”在华人传统文化与美国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痛苦挣扎和尽力融合的心路历程。
《美生华人》最终以好莱坞模式的和解结局,王谨和台湾少年孙为臣、中国表哥钦西都戏剧性的走出迷惘,找到了中国的灵魂,和谐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真正地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