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等到没有人向我求助后再撤退。”在日本重灾区仙台市,很多留学生都在想辙往相对安全的城市撤退时,留学生牛海黎却选择了和同伴们一起留守,尽管远在北京的妈妈每天打一个电话催她回国。
她说,仙台市国际交流中心是很多外国人前往求助的一个集中机构,地震后,这里成立了一个临时的多语言交流中心,几乎所有国家的侨民及留学生都能在那里得到帮助,“正是用人的时候,我不能走。”
热情女孩
要把自己的食物分给记者
东京时间14日晨,本报记者赶到仙台市国际交流中心咨询情况,门卫一看是讲普通话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把记者领到了牛海黎面前,“她懂三种语言,能帮助你们。”
面前的小牛已经值守了一夜的热线电话,眼睛熬得红红的,但她一听是北京的记者,又来了精神,很专业地做起了临时翻译,不光帮忙查询各种信息,还关心起大家的饮食起居。
“下午1点到3点,千万不能离开中心,刚有消息说会有核气体随风扩散。”小牛忙着手头工作的同时,不忘提醒我们,并不时询问我们是否有水和食物。
但记者知道,交流中心并非避难所,那里没有水和食物的储备。可是这个倔强的姑娘却说: “没关系,可以把我的分一些给你们,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分你我。”
怕被采访
不想妈妈看到照片担心
“你为什么还不撤离,要到这里来做志愿者?”记者随意一问,牛海黎的眼睛便湿润起来。当我们的摄影记者举起照相机时,小牛拒绝了我们,“不拍照行吗?我不想妈妈看到我现在的样子,不想她担心。”
这个在震后两小时就赶到交流中心做志愿者的坚强姑娘,在提到母亲的时候才会双眼湿润。
她说,地震发生后,她妈妈特别担心,每天都催她赶紧离开,虽然她每天都会打电话向母亲报平安,但终究是报喜不报忧。她知道两年前才经历失去爱人痛苦的母亲最怕这个宝贝女儿有任何闪失。
小牛说,两年前因为父亲生病,她回国照顾而推迟毕业,这回终于要在3月25日熬出头了,却又赶上了大地震。这个坚强的女孩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曾叫苦,但提到已经去世的父亲和现在终日担心的母亲时,却泪流满面。
讲述经历
当志愿者 五天四夜连轴转
从小牛通红的双眼及油亮的头发就可以看出,她一定是疲惫过度,因为这几天她都不曾离开过仙台市国际交流中心。
“我在地震两小时后就来到这里了。”牛海黎说,当时她发现很多同学、朋友都联系不上,就冒着余震一路跑到仙台市广播台,希望能得到帮助。
但由于各方消息量过大,对方只能给她5分钟的广播时间。不过,就这5分钟,牛海黎和同伴用汉、日、韩、英四种语言向外广播了地震的情况,提醒大家要注意余震与海啸,并公布了交流中心的求助电话。
回到交流中心后,她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24小时值守热线电话,并且在第二天和更多志愿者紧急成立多语言交流中心,接受各个国家留学生及侨民的求助。
从11日至今,牛海黎已经连轴转了五天四夜。而关于核辐射的各种报道及传闻已经在整个仙台市引起恐慌,她的同学大都已经撤离仙台。
但牛海黎说,还有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她要等没有人向她求助时再撤离。
帮助找人
接到求助近400个
在牛海黎所在的交流中心有美、韩、德等国的留学生志愿者,而几乎所有人都是有语言优势的。牛海黎可以讲汉、日、英三种语言,还有一位欧洲志愿者能讲四种语言。
掌握的语言更多,要处理的求助也就更多。 “这几天处理了近400个求助。”牛海黎说,她接到过从世界各地打来的查询失踪人员的电话,当然,最多的还是中国同胞的求助。
“今天就接到一个从大连打来的查询电话。”她说,对方希望找28名在“女川町”海啸中失去联系的中国研修生。接到电话后,牛海黎立即与宫城警方取得联系,向他们查询撤出人员的名单中是否有这28名中国人。
此后,她又联系了多个灾民安置点,但几个小时的努力后,并没有查到这些失踪人员的消息。不过她没有放弃,又联系了宫城警方,让找到的希望更大一些。
“我理解那些同胞的心情。”牛海黎说,所以她总是希望在交流中心做志愿者的时间能久一些,因为她深知,听到她的中国话、看到她的中国脸孔,受困的同胞能更安心。(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