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留学中介却也并非净土。
“中介说得天花乱坠,推荐的大学质量参差不齐。”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生童梓明说,“不了解学校的话很容易被忽悠。”他选择自己申请,花费不到一万元,比中介划算许多。
与童梓明相比,王梓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10年,当时还在天津一所“985”高校读书的他委托北京一家留学服务公司申请美国排名前50的名校。
起初签4.6万元的VIP服务合同时,对方承诺如申请不到可退款1万。后来他改为申请英国高校,中介人员也承诺可为其办理退款,而他在入学一年后申请退款时却被拒绝。
事实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消费者对法律条款和合同内容了解不多,加之在签约时被中介的热情“忽悠”,很容易就范。在发生纠纷时才发现,合同并没包含当时的承诺。空头支票和“霸王条款”,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许多黑中介编造出一些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的留学项目”,从事多年中介工作的王阳说,“再者冒充国外高校或国内著名中介机构的资质骗取信任”。在她看来,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被“忽悠”最主要的原因。
黑中介帮助留学者做的都是一些在国外高校网站上可以自己完成的资料申请。“美国高校众多,想要申请几家‘野鸡’和社区学校非常容易。”王阳说,“只要申请成功就有了收费理由,即使不满意也得缴纳不等的成本费”。
在一些专家看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高度产业化,一些海外高校还与国内留学机构合作。中介公司将学生送往海外,学校按比例返还中介公司佣金,如此利益链条催生诸多不正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