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母亲的女儿从上海的一所985、211高校本科毕业后,赴美入读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这位“哥大妈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送儿留学的重要片段:紧张的升学路、分隔两地的求学期,以及欢愉的毕业礼。希望此系列能为广大“留爸留妈”做一借鉴,反思送儿留学的初衷,管窥中外教育的差异。
前年,女儿成功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以后,就经常有一些想送孩子留学的家长来问长问短。说实话,我真的被天下父母心感动,未雨绸缪,中国现代家长为孩子前途的操心和忧虑是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当然,本人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深刻理解中国教育制度下为人父母拳拳的心。
水到渠成去留学
和十几年前不同,眼下,遭遇金融风暴的世界强国渴望亚洲的孩子去留学,有人为金融风暴买单岂不是美事一桩。但凡你具备一定的留学条件,获得学校录取,签证并不难。
女儿和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经历中考后经历高考,直到本科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是否读研?在哪里读研?这些问题终于被提到议事日程。小女说:我考个托福吧。我知道,她那是为自己留后路。
因为有了托福高分,女儿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英国政府和英国汇丰银行项目“千名大学生赴英实习”选拔,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实习4个月。这时,考虑留学读硕似乎水到渠成。英国的实习机会为她日后留学做了个热身。
如今的留学申请基本靠电脑完成,所以身处哪里并不重要。学生只需在网上搜索心仪的学校、专业,你可以申请几所乃至十几所学校,学校网页上通常都有专业老大和导师的介绍以及照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函提问,申请程序跟着网络提示走,自荐信之类不必过分苛求那些格式和包装,展示真实的自我,反而令人信服。
女儿在英国实习期间完成网络申请,至于后期学校要求邮寄的书面材料,由我这个留守妈妈代劳。
美国、英国学校对材料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导师推荐信、学习成绩证明、银行存款证明这些都八九不离十。推荐信要导师签署并密封骑缝签名,成绩证明要学校档案室出具。
年底,学校的录取通知函陆续抵达,英国伦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经斟酌,我们选择了哥大。然后小女很痛苦地、很委婉地向其他学校发函说再见,一则出于礼貌,二则不耽误学校的继续招生。
行前准备
拿到哥大录取通知书和留学生用来签证的I20表等材料后,我们着手签证的准备。对于留学签证,签证官一定用英语和你交流的,女儿遇到的签证官是一个亚裔官员,开场白竟然是:“你看上去好小哦!”他翻着签证页,继续说:“哥大是所非常好的学校,恭喜你能被哥大录取。”“谢谢。”然后他低头刷刷地写了什么,跟女儿说:“欢迎你去美国。”我们排队等候了好几个小时,问话前后也就两三分钟。
此外,住宿是留学生初到一地的重大问题,等我们决定去哥大时,学生宿舍已经满员,据说应该在申请学校时就申请宿舍的。在不知道申请结果的情况下付定金申请宿舍,我们感觉有点奇怪和不习惯。
只能租房子了!哥大地处曼哈顿,虽然在如今的上海孩子眼里,它非常不起眼,但是在150年前就采用合理规划的它,城市运作非常有序:地铁和地面交通四通八达,商业、超市、银行林立,地处纽约的好处,对留学生而言,是比较直接的。我动用了有限的人脉,在女儿赴美之前就代为租下了哥大附近的一间房子。当然,中国学生身处纽约,不可能将居屋一步落实到位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女也找房迁徙的,此乃后话,容我后面告诉大家。
为女儿准备行装的日日夜夜,心头百味纷呈,想来所有远行孩子的父母都经历过这种煎熬吧。时过境迁,现在回想起来,十几、二十几年前的留学生,大多父母完全不具备经济能力,我老邻居说:“当年怀揣50美金闯美利坚,那个苦不是一点点。”那50美金也绝对是家里的倾囊了。眼下,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进步神速,老邻居十几年没有回来,一旦回来都大跌眼镜:“嘎繁荣啊。”
现在,老外也到中国来就业和学习,世界精彩,来来往往。只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外不仅提升眼界,还有境界,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不忘记生他养他的故土,都要为自己的民族争气。(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