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浦东国际机场,她要带刚下飞机的他去吃顿丰盛的洗尘宴,他却从包里掏出尖刀直刺过去,她的胃、肝均被刺破。他是她含辛茹苦养育了25年、以每年30多万元人民币的代价供养的留学生儿子。
因母亲未能及时寄生活费就举刀相刺固然令人不齿,但海外生活对一些留学生心理的高度挤压可见一斑。这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个既是施压者也是受压者的海归——丁尚彪。在他身上,也许可以窥探到海归刺母背后一些被国人忽视的原因。
2003年,一部记录中国在日“黑人”的纪录片《含泪活着》引起日本社会巨大反响。片中主人公上海男人丁尚彪为了供养女儿赴美留学,在日本当了15年没有合法身份的“黑人”,每天打数份工的超强体力劳动。而他远在上海的妻子也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在与丈夫别离15年的日子里,攒起每一分钱。当女儿赴美留学并考取博士时,丁尚彪若有所失地说:“我们两口子辛辛苦苦15年,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博士。”但他仍觉得“我们辛苦了15年,终于改变了命运,以后我女儿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在最艰苦的时刻,丁尚彪也曾准备举刀,他大概只能刺向镜子中的自己。因为他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是无奈漂泊异乡、尝尽生存艰辛的受压者,也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实质等于用亲情逼迫女儿靠读书出国出人头地的施压者。
在海归刺母的问题上,口诛笔伐是容易的,你可以痛骂儿子“逆子恩将仇报”,但你如何纾解他在异乡既想读书,“没文凭不行”,实际能力又有限的焦灼?你可以指责其母“溺爱出逆子”的教育不当,但你如何让她放下“只要把孩子供出来,命运就不一样了”的正常人生诉求?被刺伤的母亲和丁尚彪夫妇年龄相仿,青年时代正赶上上山下乡,此后返城、招工,中国的同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煎熬。当出国成为一个类似于淘金冒险的选择时,只要一代人就可以彻底改写命运——而不仅仅是从凤凰男变成毕业后没工作的蚁族,你不能责怪丁尚彪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
中国普通人是多么希望改变命运——要探寻海归刺母的终极原因,不应该脱离这个特定现实,在消费他人惨剧的口水里获得道德满足感是不道德的。
必须指出的是,《含泪活着》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第十集,前九集曾在国内公开播出过,唯有这一集因未通过审查,国内观众也因此未能真正面对留学生在国外生存最黑暗、痛苦、绝望的一面。他们一方面被寄予改变家族命运的急切愿望,一方面要面对异乡孤独的求学、生存的艰难现实。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更好生活求而不得的焦灼,让国内一切想当然的评论显得幼稚可笑。关于他们的内心,也许用里尔克的诗句形容更为恰当:“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挺住就是一切!”(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