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再回头去看,我们对高考的感觉很复杂,高考无疑是艰苦的,但那种奋斗的态度、奋斗的过程却又叫我们怀念,在那段岁月里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在奋斗。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2014江苏高考作文范文:关于“青春不朽”,希望大家喜欢。
2014江苏高考作文范文:关于“青春不朽”
辛 良
青春!青春。青春……
一个无限的话题。青春纯洁,青春美丽,青春狂野,青春绚烂,青春迷乱……“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让我们回到生命的故乡。
生命的这个季节为什么定在了“春”?带着醉意,带着汹涌的激情,带着万类自由,万物平等,万有之间的爱,把人生的一个阶段,定在了一个特有的情志之中。
是的,自由、平等、爱,是青春的主旋律。
而春之前的“青”,加上了美学的色调,加上了一种特定的情意构成。怎样来描述“青”的情意结构?和“绿”相比,似乎更有涩涩的温柔,更有沉着而坚定的情性;和“翠”相比,似乎又是“绿”色的叠加,比之“翠”的娇柔和可人,有了褪尽羞涩的成熟感。和“碧”相比呢?……汉语中的颜色词,本身就有美学的色调,以色泽表现着深沉的美学韵味。“青”春,是一种什么样的“春”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她规定了“春”,约束了“春”,可是,却又调动着“春”,发动着“春”,兴起着“春”的精神。
哪一个少年不善钟情?我们愿意赋予我们钟爱的一切以“青春”;当然,最好是自己永远有青春。谁不悲叹青春,当青春消逝?可是,青春未曾消逝时,谁感到了青春?青春有年龄么?青春无年龄么?……诗歌激发的青春,还有什么激情激发的青春,等等。乃至政治激情中包涵的青春。如:少年中国,是把中国“定”在从古老而重返青春的节点上,让中国“我的女郎”,“我的儿郎”重新勃发其青春的热情,重新激起那种甚至有些野蛮的欲望。我们永不会满足地祈求,青春万岁!
青春万岁,把我们对青春的奢望,贪得无厌的奢求,毫无羞涩地表露出来。在这个人人都渴求的东西(不是东西)面前,我们都是无耻的。青春本来就是无耻的。她既是羞涩的,又是最不怕羞的。她必然打破种种“耻”。春的“纯”,本就是一种“蠢”,本就是“醇”到极处的“淳”,所以,这里的“无耻”乃是不知“耻”、不识“耻”的一往无前的冲劲。是青春期的无边无涯的探求精神的表现。
可是,“万岁”,毕竟是“中国话语”,与皇权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万岁们,更喜欢青春。可是,青春,却不仅属于“万岁”。“万岁”的贪婪中,还含有中国人、特别道家道教思想里那种对长生的贪婪无厌。可是,这恰令青春的心灵厌恶。
“青春不朽”,似乎与“青春万岁”等值。可是,词句的差异却表现着思想的异途。“不朽”与“永恒”,代表着一种更为深广的精神指向。“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在这里,悖论似的表现了青春“无敌”般的强大。当然,我们知道,这里,表述的与其说是一种“应然”一般的祈求,不如说,它是一种“我要”一般的无垠的欲求。青春,我要,在“不朽”中融合为一。
可惜,“不朽”这个词,本身就提示着“朽”,提示着“死”。死亡的才会“不朽”。永垂不朽的是永远死去的那一种生命。“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这,与其说是一种“天真”,一种“自欺欺人”,不如说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生命感。在一种扶摇而上的“怒而飞”般的“我要”中,哪里会有那种刹那间的坠落感?明知青春老去,明知自己会死甚至会突然死去,可是,青春之中的人,哪会产生“畏惧”、“战栗”和无言的“虚无”?
于是,“不朽”与“青春”形成了对立的两极。青春易逝,青春不朽。朽,不朽。那么,青春不朽何所指?是欺骗么?是永恒的盼望么?是抽象化的“青春”么?那么,抽象的青春难道不是从具象的青春“升华”而来?青春如梦。梦就是欲望与幻象的孩子。梦当然有欺骗性: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青春的妄念,青春的幻想,乃青春的内在构成。自我欺骗,甚至欺骗,也是青春的本质之一。只有受到这个欺骗的人,才真正懂得青春。一旦“真相”大白,青春的光环就倏然消灭,青春不再诱惑。腐败的气息,朽坏的气息,平庸的气息,就无微不至地包围着我们。我们沦陷。欺骗的另一面,是幻想,是信念,是朝气和激越的情怀,是一切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不朽”于此,就不再是幻想幻象,而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妙的精神产物。
可是,青春的诱惑中,也有痛楚,有残酷,有肮脏,有幽暗,有不明不白的东西。这,也是青春魅力的重要部分。青春不朽,这个命题中无法回避这个部分。是的,痛与爱,残酷与真相,乃至青春的明朗与青春的幽暗,都是不朽的;或正因此才更显不朽。
诸如此类,在两极的相互吸引与相互冲撞中,有无数情致,无数思想,于是,也就有无数的文章,诱引着我们的灵感跨入未知的神秘世界。青春神秘,不朽神秘,更神秘的,是生命。青春不朽,是一个人生哲学的命题,更是一个美学命题。她本身就是一首诗。她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叙事。她让我们深思超越而沉入无限的醉感与灵感、痛感伤感与神秘的宇宙意识……
这个题目,当来自文章《青春不朽之感》。这是英国作家赫列斯特的散文,这篇文章劈头就说: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死”字中国人避讳,所以,有所改易。文章开头的“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应当来自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他2008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向来被称为“不朽者”,可是吕芬却如此认为,令人震惊!这个“截搭题”尚称天衣无缝,合两个作家的名文名言之中的句子为一体,在“青春不朽”这个主题上相遇了。可见,关于“青春不朽”,作为人类永恒的梦想,必在心底最深深处的诚念中跃动而飞翔。
推荐阅读:2014高考零分作文汇总
推荐阅读: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推荐阅读:2014高考作文
推荐阅读: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