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歌·礼魂》

2014-08-05 13:49:57 诗词赏析九歌浅析

  浅析《九歌·礼魂》

  原文:

  成礼兮会鼓①,传芭兮代舞②,姱女倡兮容与③。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注释: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pā趴):通“葩”,花。代:交互,更替。

  ③姱(kuā夸):美好。倡:同“唱”。容与:舒缓。

  赏析:

  清代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写道:“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而姜亮夫《屈赋校注》又解“礼”为祀,解“魂”为“气之神也,即神灵之本名,故以之概九(十)神也”,“九祀既闭,合诸巫而乐舞,盖乐中之合奏也,……以总告诸神灵之前”。我也比较信服此种说法。礼魂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因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礼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并传花伴歌伴舞。

  《礼魂》是《九歌》的末篇,和首篇《东皇太一》形成一对迎神送神曲,是纯粹的祭神歌。诗篇以简洁的文字生动描绘出一个热烈而隆重的大合乐送神场面。先言“成礼”,便和《九歌》各篇串联起来。祀礼完成后,于是响起密集的鼓点,于是一边把花朵互相传递,一边更换交替地跳起舞。美貌的女子唱起歌,歌声舒徐和缓,从容不迫。这正是一个祭众神已毕时简短而又热烈的娱神场面。而春天以兰供,秋天以菊供,人们多么希望美好的生活能年年岁岁如此。于是,大家从春供到秋,以时令之花把美好的愿望告于众神灵,并许以长此不绝以至终古的供奉之愿,表达人们敬神事神的虔诚之心。

  “成礼”的鼓声密密,似《东皇太一》的“扬枹兮拊鼓”,《国殇》中“援玉枹兮击鸣鼓”诸种或庄肃或雍容或悲壮的场面。传花轮舞,又能联想《云中君》中“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东君》中“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那流芬溢彩的神巫之舞。“姱女”的歌唱情景,“容与”之态,风神卓绝,也可想见于《湘君》、《湘夫人》中“聊逍遥兮容与”的湘水配偶神的身姿。 “春兰与秋菊”,香草美人,桂酒椒浆,兰汤桂舟,杜若芙蓉,幽篁松柏,《九歌》中神灵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充满各种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从这个意义上说,“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正可以作为《九歌》祀神祈福的主旋律。

  这样短的诗篇,近乎诗里的“风”,廖廖数语,把一个盛大集会的场面描写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随着激烈的鼓点和舞步,传递香草做着游戏,让神灵快乐,以此娱神,达到祭祀的目的。诗末“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两句,完成了组诗的整体布局,以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为贯穿组诗各篇(除《国殇》)的联结线,体现着一种完满性。

  在古代,祭祀的顺利与否,能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运作。所以,古人重视祭祀,特别是“信巫鬼,重淫祀”的楚地。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和思想痕迹并不突出,《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当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改定而保留下来的。

  或者,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是屈原在被流放之时,改定民歌成《九歌》,为楚国祈福祝祷。《九歌》在表层的认识上,可以看成是男女之间的情歌,但在其深层次上的认识上,它却实实在在表现着诗人对于君臣相契合共图大业的一种期盼,以及对自己目前与楚王关系的不满和幽怨。而这最后的《礼魂》乃是一种完成,是最后希冀的总说。虽然简短,却是最后沉郁的表达。

  屈平抑志,原道守白。礼崩乐坏,魂归来兮。当如是。

  本文是出国留学网范文栏目为您提供的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喜欢请收藏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诗句 诗词鉴赏 诗词 散文诗 现代诗 打油诗

诗句 诗词鉴赏 诗词 散文诗 现代诗 打油诗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九歌湘夫人屈原原文翻译

九歌湘夫人屈原

九歌湘夫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湘夫人原文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长恨歌原文

长恨歌原文与翻译

长恨歌

长恨歌赏析及原文

长恨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