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 陪读人生

2014-08-13 08:40:49 836478124 留学经验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这句熟悉的歌词如果被海外留学生唱出来,或许应该还有下句:因为爱情,更希望你陪我身旁,一起走向梦的方向。

  对于在海外漂泊的中华学子,有爱人在身边陪读是幸运的。而那些为了成全爱人的梦想、远走他乡的陪读者们,又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

  “在一起最重要”

  陪读者敢于放弃自己所熟悉的,奔向陌生和未知。他们的勇气来自哪里?

  为与在维多利亚大学读博士的丈夫团聚,现年33岁的李女士两年前来到新西兰。她原本是国内一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当时已经具备评选副教授资格,父母家人都反对她辞职陪读,但她始终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新西兰陪读签证相当于工作签证,办理程序并不复杂。因丈夫是读博士,她能拿两年半签证,正好与丈夫学习时间吻合;但一些本科和硕士生的家属只能获得一年陪读签证,需要每年办理延期。除提供亲属证明,新西兰的陪读签证还要求申请者提供一定资金证明。她说,办签证不难,难的是下决心。

  在澳大利亚,以爱情名义申请陪读签证还要有更直接体现。为陪妻子到澳大利亚留学,高先生2012年底通过中介申请陪读签证,妻子申请留学签证。签证办理顺利,耗时3个月。不过,申请过程中要写封信,充分说明夫妻俩为何离不开对方。这封信要写得非常细致,以便提高签证成功率,于是他们写上一些较为私密的情感细节。高先生说,这是唯一让他觉得别扭的地方。

  因高先生放弃在中国已经较为红火的事业,妻子时感亏欠,但以前与刘欢、英达、范文芳、吴奇隆等艺人合作过的经历让高先生自信满满,且在澳陪读可以全职工作,不像留学签证有工作时间限制,所以他一边享受在一起的日子,一边适应新环境。

  寻找新生活支点

  没有学习压力的陪读生活一开始有各种兴奋,但新鲜感有保质期。李女士告诉记者,到惠灵顿不足半月,“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新西兰生活就让她觉得内心空虚。

  同样在惠灵顿陪妻子学音乐的彭先生也有同感。他说,陪读岁月最痛苦的就是如何找到新兴趣点、摆脱寂寞。

  彭先生三十出头,是国内一家知名都市晚报的要闻编辑,可是新的英语环境和周边的陌生社区让他突然变成“闲人”,经常一个人在周边山上徒步看风景。由于惠灵顿地处南半球“咆哮西风带”,常常刮起大风,很多时候他只能躲在家里“听风看雨”,当“宅男”。

  适应新环境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李女士、彭先生和高先生都选择了“再就业”。然而,试图在悉尼重操旧业的高先生发现,很多公司要求申请者是澳大利亚公民或者永久居民,他那光鲜的求职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最后历尽艰辛,终于在一家华人传媒公司找到技术总监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没有发挥他的专长,但高先生说,对于现状,他很满意。

  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对在法国陪妻子的刘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为照顾在波尔多第二大学攻读生物统计学博士的妻子,33岁的他两年前来到法国。作为“科学家配偶”,他可以凭借陪读签证“在当地办理长期居留”,但不懂法语让他的日常生活处处犯难。

  刘先生说,“像我这样法语零基础的人在法国本地学习法语非常困难”。虽然社区有法语学习班,法国移民局也提供免费学习班,但他完全跟不上,只好花800多欧元到波尔多第三大学专门学了半年法语,再回到免费法语班学了170个学时,这才理顺日常生活,解决了交流困难。生活由此慢慢步入正轨。

  携手同行

  守护爱人的梦想是陪读者走出国门的原动力,找到自己的支点则保证了他们可以一直携手同行。

  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陪丈夫攻读工程系博士的冯女士而言,陪读生活也得“有目标,有追求,有收获”,否则“人就要废掉了”。自学英语,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托福考试之后,她的陪读生活终于从“腻烦”变得充实而开心起来。

  走出家门找工作的李女士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如今,她为当地华文媒体和机构撰稿。至于今后的打算,她说说,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丈夫顺利毕业并在新西兰找到工作,她希望继续在这里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彭先生先后在当地一家中文报纸和中文网站找到兼职工作,开始跑新闻,很快适应了新西兰华文媒体的工作节奏,如今不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还在新西兰华人媒体圈小有名气。妻子也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已经迁到新西兰北部城市奥克兰,希望在那里开创一片天地。

  今年3月,刘先生妻子在波尔多生下儿子,取法文名雷奥,中国籍。刘先生笑着说,儿子出生是他到法国后最幸福的时刻,虽然照顾小孩很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再苦也甜。“对于未来,我们还没有具体打算。我既然已经选择支持她,就会支持到底,尊重她的选择。”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305万。对于那些陪同中国留学生一起走出国门的伴侣来说,放弃已有、选择新起点真不是件容易事。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出国留学 陪读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新加坡留学陪读介绍

新加坡留学

法国留学陪读注意

法国留学

德国留学陪读介绍

德国留学

新加坡留学陪读攻略详情

新加坡留学

奥地利留学陪读经验

奥地利留学陪读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这句熟悉的歌词如果被海外留学生唱出来,或许应该还有下句:因为爱情,更希望你陪我身旁,一起走向梦的方向。

  对于在海外漂泊的中华学子,有爱人在身边陪读是幸运的。而那些为了成全爱人的梦想、远走他乡的陪读者们,又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

  “在一起最重要”

  陪读者敢于放弃自己所熟悉的,奔向陌生和未知。他们的勇气来自哪里?

  为与在维多利亚大学读博士的丈夫团聚,现年33岁的李女士两年前来到新西兰。她原本是国内一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当时已经具备评选副教授资格,父母家人都反对她辞职陪读,但她始终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新西兰陪读签证相当于工作签证,办理程序并不复杂。因丈夫是读博士,她能拿两年半签证,正好与丈夫学习时间吻合;但一些本科和硕士生的家属只能获得一年陪读签证,需要每年办理延期。除提供亲属证明,新西兰的陪读签证还要求申请者提供一定资金证明。她说,办签证不难,难的是下决心。

  在澳大利亚,以爱情名义申请陪读签证还要有更直接体现。为陪妻子到澳大利亚留学,高先生2012年底通过中介申请陪读签证,妻子申请留学签证。签证办理顺利,耗时3个月。不过,申请过程中要写封信,充分说明夫妻俩为何离不开对方。这封信要写得非常细致,以便提高签证成功率,于是他们写上一些较为私密的情感细节。高先生说,这是唯一让他觉得别扭的地方。

  因高先生放弃在中国已经较为红火的事业,妻子时感亏欠,但以前与刘欢、英达、范文芳、吴奇隆等艺人合作过的经历让高先生自信满满,且在澳陪读可以全职工作,不像留学签证有工作时间限制,所以他一边享受在一起的日子,一边适应新环境。

  寻找新生活支点

  没有学习压力的陪读生活一开始有各种兴奋,但新鲜感有保质期。李女士告诉记者,到惠灵顿不足半月,“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新西兰生活就让她觉得内心空虚。

  同样在惠灵顿陪妻子学音乐的彭先生也有同感。他说,陪读岁月最痛苦的就是如何找到新兴趣点、摆脱寂寞。

  彭先生三十出头,是国内一家知名都市晚报的要闻编辑,可是新的英语环境和周边的陌生社区让他突然变成“闲人”,经常一个人在周边山上徒步看风景。由于惠灵顿地处南半球“咆哮西风带”,常常刮起大风,很多时候他只能躲在家里“听风看雨”,当“宅男”。

  适应新环境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李女士、彭先生和高先生都选择了“再就业”。然而,试图在悉尼重操旧业的高先生发现,很多公司要求申请者是澳大利亚公民或者永久居民,他那光鲜的求职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最后历尽艰辛,终于在一家华人传媒公司找到技术总监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没有发挥他的专长,但高先生说,对于现状,他很满意。

  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对在法国陪妻子的刘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为照顾在波尔多第二大学攻读生物统计学博士的妻子,33岁的他两年前来到法国。作为“科学家配偶”,他可以凭借陪读签证“在当地办理长期居留”,但不懂法语让他的日常生活处处犯难。

  刘先生说,“像我这样法语零基础的人在法国本地学习法语非常困难”。虽然社区有法语学习班,法国移民局也提供免费学习班,但他完全跟不上,只好花800多欧元到波尔多第三大学专门学了半年法语,再回到免费法语班学了170个学时,这才理顺日常生活,解决了交流困难。生活由此慢慢步入正轨。

  携手同行

  守护爱人的梦想是陪读者走出国门的原动力,找到自己的支点则保证了他们可以一直携手同行。

  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陪丈夫攻读工程系博士的冯女士而言,陪读生活也得“有目标,有追求,有收获”,否则“人就要废掉了”。自学英语,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托福考试之后,她的陪读生活终于从“腻烦”变得充实而开心起来。

  走出家门找工作的李女士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如今,她为当地华文媒体和机构撰稿。至于今后的打算,她说说,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丈夫顺利毕业并在新西兰找到工作,她希望继续在这里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彭先生先后在当地一家中文报纸和中文网站找到兼职工作,开始跑新闻,很快适应了新西兰华文媒体的工作节奏,如今不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还在新西兰华人媒体圈小有名气。妻子也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已经迁到新西兰北部城市奥克兰,希望在那里开创一片天地。

  今年3月,刘先生妻子在波尔多生下儿子,取法文名雷奥,中国籍。刘先生笑着说,儿子出生是他到法国后最幸福的时刻,虽然照顾小孩很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再苦也甜。“对于未来,我们还没有具体打算。我既然已经选择支持她,就会支持到底,尊重她的选择。”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305万。对于那些陪同中国留学生一起走出国门的伴侣来说,放弃已有、选择新起点真不是件容易事。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