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考生怎么复习

  2017年高考正式改革了,目前只有上海【全文】和浙江【全文】发布了改革通知,接下来其余省份也会陆续发布,对此家长及学生有高兴也有疑惑,下面,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就最关心的三大热点邀请专家为您解答疑惑。

  [八面来音]

  学生家长N大困惑

  1.文理不分科后,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

  2.高考科目改为3门统考和3门自主选择科目后,新高一生如何合理选择“小三门”?

  3.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学业水平测试,将在今后高考录取、自主招生中起到什么作用?

  4.今后春季高考如何来选拔学生?

  5.高职、大专招生录取会否有变化?职业教育如何更好衔接中学教学?

  6.2015年自主招生在高考后举行,学生该如 何规划?

  7.2016年一、二本批次合并后,将会对考生有什么影响?学生该如何填报?

  8.英语实行两次考试后,学生是否都该考满两场?该如何备考?

  9.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会否受影响?如何规划?

  10.艺术、体育特长加分取消后,原本已选择艺术、体育方向的考生该如何应对?

  [校长观点]

  ●文理不分科有何影响,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

  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上海市特级校长、原复旦附中校长、上海市督导委员会特聘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谢应平一向主张文理不分科。他指出,无论从社会对创造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都应该广泛发展,而且从中发现兴趣,就像一个双学位的学生总比硕士更受欢迎。而搞建筑设计也是在画画上有天赋的。之前人们对中科大少年班之所以有异议,就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钻进了物理、数学研究,思维被固化了。

  谢老师认为,不存在偏文科学生会吃亏的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之前文理分科,没有人会为理科生叫屈,因为从现在理科生的角度来说,文科生相对来说,语文和外语优势更强,所以这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现在大学专业普遍文理兼收,也就不存在吃不吃亏的问题。”

  其次,谢老师表示,从选拔功能来讲,也不存在吃亏的道理。而且现在高校普遍实行通识教育,大一大二甚至不分专业。他指出,其实现在的文科生很少是在文科上真正有特长的,许多学生倒是理科成绩不佳才从文的。他建议,今后高校可以对偏文科生设定一条数学的最低线,如150分考到90分就可以。

  教育指挥棒转向素质教育,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上海市特级校长、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表示,面对这一次高考制度史上较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一时之间产生陌生,甚至是抗拒感都很正常。文理不分科后,偏文科的学生害怕数学考卷难度上升,理科强项者又害怕反而凸显不出实力,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心态。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以积极的心态,直面改变。毕竟,改革的初衷在于将教育的指挥棒转向素质教育,弱化应试教育,分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将教育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从长远来看对他们的发展是积极而正面的。

  而对于文理不分科后,偏科学生在弱项上如何补缺或突破这一疑问,赵凤飞说,以理科强的学生为例,哪怕同一张考卷无法拉开大的分数差,但在高考和高招将逐步分开的趋势带动之下,大学挑选学生将离不开对其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过一些什么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参加哪些研究性课程,在哪些方面有素养的提升等,都将在其中一一得到体现。

  ●高考科目改为3门统考和3门自主选择科目后

  新高一生如何合理选择“小三门”?

  谢应平认为,此次高考改革科目改革也避免了学生过早、过度偏科,现在许多高中高一开始就进行文理分班,集中抓高考的4门,极大占据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其实,许多学生需要从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为此谢老师主张学生“应认认真真学好每一门,学一门像一门,但不是、也不必学一门优一门”,有的大致了解就可,有的要知其所以然,有的则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在了解中自我发现,从而自我发展,最后学会选择,同时也学会放弃,但不是放弃“优”。

  对于新高一生如何来选“小三门”,他建议,第一,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每天有进步,不是到高三进行百日冲刺,寻找特级教师补课法宝。现在改革方案是“倒逼”学生在三年中均衡过好每一天,这也是在培养学生良好踏实的学习态度。学生们要通过“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次改革最大的红利获得者是学生。

  其次,学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尝试过后,发展个性,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质、兴趣。这里兴趣很重要,兴趣是能够发展培养的,而潜质则是天生的。只有在认真学习每一门课,全面发展中,才能感悟出自己的潜力。方案中的“即学即考即清”也就是这个意思,即不同的阶段做不同事。

  赵凤飞则认为,此次科目改革的组合增加了选择的可能性,在本意上增加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不要急于决定,可以在高一这一年里对自己的学业水平做一个大致的评估,喜欢的学科有哪些,容易考高分的学科有哪些,并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再做选择。这也是促使学生提前对自己的未来做一规划,对哪些学科感兴趣,未来可能从事怎样的行业,不但可以通过学科组合实现,在综合素质评价里也会得到相应的体现。从理论上来说,全文、全理,以及混搭组合都可以,但如果学生有心仪的高校和专业,不妨多加关注之后的细则,高校会逐步放出。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不确定因素增多了,但是相当于给了学生多次机会。并且文理不分科之后,所有的学科全部开放,可能会借鉴大学里选科的形式,采取“走班”的方式来进行“+3”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家长视角]

  历史回顾:近几年录取控分线延续“文高理低”

  2013年上海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一本448分,理科一本405分,文理科一本分数线的分值差距多达43分,这也创造了近四年来最大分差记录。文科二本403分;理科二本331分。由于理科录取分数线的确比预想低太多,这对填报志愿相对谨慎的考生来说,影响比较大。同时,文科生填报志愿时基本以2012年各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作为参考依据,有不少学生最后的高考录取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2014年上海高考一本控分线文科444分,理科423分; 二本控分线文科390分,理科351分。虽然文科录取控分线较去年有所回落,理科分数线出现回升,但整体上,今年的文理科控制线还是延续了近年来的“文高理低”的态势。

  专家表示,影响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招生计划数,二是报考人数,三是考生的考试成绩(包括平均分数和各分数段的分布)。从近年来上海高考录取控分线延续“文高理低”的情况来看,除了理科卷确实难度大,相反文科卷较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文理分数线的差距之外,在高校文理科计划招生数比例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保持在文科计划约占1/3,理科计划约占2/3),由于文科考生总数不断上升,比例已超过40%,这也导致文科生的竞争日益激烈。

  家长观点1:同样的数学试卷,文科生难度加大

  关注高考改革的家长中就有人表示担忧,“高考文理不分科,同样的数学试卷对于文科生会不会难度更大?”

  在沪上某高中从事一线教学的李老师,他的女儿今年正好就读新高一,2017年参加高考时正好是上海高考新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李老师的女儿从小就比较喜欢文科,所以他也担心将来高考数学科目会吃亏。

  对于文理不分科,李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文理不分科后,新数学卷的难度能介于目前文理卷的难度之间,这样对文科生也比较公平。

  对于这种期望,其实细心的数学老师们已经发现,今年高考数学文理卷的难度已经开始走向趋同。文理卷的差异在今年高考中明显缩小,这样的出卷意图可能就是在为数学文理不分科作铺垫。

  家长观点2:文理不分科,文科生未必吃亏

  除了对高考数学卷的难度有担心之外,也有家长对文理不分科持另外一种观点:文科生未必吃亏。王先生的女儿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加试选择的是文科。虽然高考没有发挥好,但总成绩还是高出了二本线逾20分,不过由于志愿填报失误最终被专科院校录取了。

  看到了上海高考改革新方案后,王先生深有感触,并非常赞同文理不分科。他表示,根据公布的方案,就不存在文理科录取控分线的巨大差异,文科生在录取环节中就不会再像2013年高考那样吃亏,女儿也不至于落至专科。

  令王先生后悔的是,当初在给女儿选择加试科目时,班主任提醒他,选择文科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多,高考录取时会吃亏,但是女儿还是坚持选择了文科。高考录取控分线出来后他才发现,文理科居然会差那么多,更没想到文科生之间的竞争如此激烈。

  究其原因,很多考生认为理科比较难,还是报考文科比较保险,所以近几年高考文科生数不断增加,但是高校对于文科生的计划招生数相对稳定,势必加剧了文科生之间的竞争。那么,文理不分科后,高校的计划招生数就不用再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成绩、兴趣报考院校、专业。所谓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可以在同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前该怎么样冲刺 有哪些方法

高考冲刺

高中学生厌学怎么办 不想上学如何开导

高中学生

高考前一周如何冲刺 如何备考高考

备考高考

高三差生怎么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

高三成绩

高三差生怎么补基础 有哪些方法

高三差生

高考经验:怎么做好科目复习的笔记?

高考经验

高考考生如何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计划

2020高考倒计时当中,考生复习该做些什么?

高考复习该做什么

2020高考复习:不同基础的考生该如何去归纳总结?

高考复习

2020高考复习:考前实用的复习技巧

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