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同济中文系明年招写作硕士
同济大学中文系2015年研究生招生时,将首次推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FineArts,即MFA),招收创意写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早在200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全国高校中首次推出文学写作硕士点(MFA),结果引来学界一片质疑。曾有学者直言,“作家不是大学中文系能培养出来的”。不同于传统高校中文系培养的学术型硕士,MFA属于专业硕士项目,更强调和行业、企业需求对口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争议从未平息,但近年来,南大、北大以及同济都跟在复旦身后,纷纷涉足MFA。
培养“写作硕士”的实验,同济早就悄悄做了
大学中文系一旦突破规规矩矩的文学研究,去趟“作家培养”这潭浑水,业界的争议、质疑乃至批评就会纷至沓来,但同济中文系仍然决定从明年开始正式推出MFA项目。
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张生教授介绍,这和“作家梦的复苏”有一定关系,也是中文系“回归正统”的一个契机。
“上世纪80年代,报考大学中文系的人,多数都怀揣着一个作家梦;到90年代以后,作家不吃香了,中文系也跟着没落,这个专业变成了‘万精油’,学生毕业后做啥都行。但最近几年,考中文系的年轻学生里,想当作家的人又多起来了。”按照张生的看法,给一些怀有“作家梦”的年轻人提供一种接受专业教育的可能,这即便不是大学中文系的第一要务,但至少也是应该做的事情之一。毕竟,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家、诗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豆瓣”、“起点中文网”等原创文学门户网站上,有很多的年轻人疯狂热爱写作。而如今也有不少“90后”、“00后”,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父母也愿意遵循孩子的兴趣,允许他们走职业写作的道路。
实际上,当复旦大学中文系2007年“大张旗鼓”地拿出3个名额招收第一批文学写作硕士时,同济中文系也悄悄做着自己的“实验”。“我们拿出了两到三个名额,在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下招收‘新文学创作方向’的研究生。”由于当时是以教改的名义做小规模试点,且这些学生拿的并非MFA学位,所以同济中文系培养创意写作人才一事,外界知之甚少。
开设MFA对大学中文系来说不是创新之举
“经过这些年的试点,我们积累了不少人才培养的经验,也借鉴了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在写作人才专业培养上的成熟做法。”张生说,虽然关于“大学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的争论在国内学界从未休止,也争不出个名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民国时期,很多大学的中文系就以培养作家、创造新文学作为自己的使命,像沈从文、朱自清等很多作家都在大学里教书、兼职。
所以,如今大学中文系开设MFA,并不是创新之举,而是一种理性的回归。近年来,随着复旦、南大等高校纷纷推出MFA项目,去年北大也推出了MFA。文坛名家受聘当大学教授、教学生写作的也越来越多。比如,复旦的文学写作硕士项目由王安忆领衔,王蒙、贾平凹、叶兆言、余华、白先勇等都被聘为兼职教授。而南京大学的MFA项目则有毕飞宇、白先勇等担任客座教授。在同济中文系,作家当教授的传统从上世纪90年代就形成了,作家马原、小说家海力洪等一直在此任教。和国内高校近年来才起步探索MFA不同,美国高校的MFA有着更久的办学历史和更成熟的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350多所大学都开设了写作班。比如,最早开设写作班的美国爱荷华大学,培养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约翰·欧文等作家,以及多位普利策奖得主、国家图书奖得主。而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学校开设的写作班也都有较长的历史。像白先勇、严歌苓等著名作家,均在美国接受过MFA教育。
国内高校MFA的“门槛”还有待提高
但在一些学者看来,为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一大批骨干力量的MFA项目被移植到中国来,能否“拷贝不走样”、实现人才培养的初衷,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沪上一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到目前为止,国内部分名校中文系在MFA项目上尽管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近距离观之,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比如,在学位授予方面。以复旦中文系MFA为例,学生毕业的要求是递交一部3万字的虚构作品,此外还要交一篇评论。
“一般情况下,学术型硕士毕业时要提交一篇3万字左右篇幅的学术论文,而MFA的毕业要求则把学术论文改成虚构作品,篇幅也是3万字。老实说,这个要求和国外比,明显偏低了。”这位学者介绍,在美国一些名校的写作班,拿到MFA学位并不容易,学员要提交的“毕业作品”往往不是一篇小说,而是个人的一本小说集或诗集。要在达到一定“量”的基础上,再对学员的写作技巧技能等专业水平做出衡量。比如,波士顿大学就要求,小说班提交2至3篇短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中的节选,总数不超过40页;诗歌班提交15至25页的作品;戏剧班提交2个独幕剧剧本或一个全幕剧剧本。
记者从同济大学中文系了解到,该系2015年的MFA招生名额是个位数,但具体人数要视考生的报考情况而定。除了把好“选才关”以外,还将借鉴海外高校的一些做法,实行“严进严出”,努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学界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骨干人才。
附: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是“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美“10+10”计划入选高校;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院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40余人。
截至2013年12月,同济大学设有33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8家附属医院,4所附属中学;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581人、硕士研究生13762人、博士研究生4279人,另有攻读学位外国留学生2197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9669人。
更多同济大学考研信息>>>点击查看
推荐阅读: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