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14在职攻读艺术硕士政治理论复试复习大纲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作为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 C )

  A. 剩余价值学说 B. 商品二因素学说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2. 金银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 B )

  A. 金银天然是货币 B. 金银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C. 人们协商的结果 D. 聪明人发明创造的

  3. 垄断资本的实质是( B )

  A.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B. 获取垄断利润

  C. 获取平均利润 D. 获取超额利润

  4.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7.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者有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9.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0.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1.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D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BD )

  A. 利润常常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 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2.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在于( AB )

  A.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B.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

  C. 人口数量绝对增加

  D. 物质资料增长缓慢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BCD )

  A.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D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5.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CD )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6.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CD )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7.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CD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8.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BC )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

  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有时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BCD )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10.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B )

  A.其实质量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11.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CD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ABC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三、分析题

  1.马克思指出:“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

  根据上述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计量的。但是,它不是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本题中马克思所指的“劳动强度”,是指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的中等强度”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马克思的论述告诉我们,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3)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运行中同样起作用。从国际角度,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中,国际价格的基础是国际价值,其价值量是由国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计算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识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根据世界必要劳动量来考虑我国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降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2.以下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从不同方面进行的评价

  (1)“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2)“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3)“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4)“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根据上述评价并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2)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的生产关系是历史的极大进步,资本主义在它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3)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其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落后国家在特定条件下搞社会主义,必须借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成果。

  (4)从历史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客观结果。

  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1

  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发展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

  材料2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3)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消费比重偏低;投资比重过大;贸易顺差过大。第二,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资源消耗过高;科技贡献率低。总之,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自然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3)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一,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第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第四,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此外,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热门关注

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在职研究生考试报考条件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该如何报考

在职研究生是什么

双证在职研究生该怎么获得 和单证有哪些区别

双证在职研究生

在职考研一年考几次 有哪些报名条件

在职研究生每年考几次

在职研究生考试考什么 什么时候进行

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科目

在职考研的复习规划

在职考研复习规划

在职考研考试怎么复习 有哪些复习方法

关于在职研究生

在职考研究生怎么复习 需要复习多久

在职考研如何备考

在职研究生可以调剂吗 关于在职研究生复习

在职研究生可以调剂吗

在职研究生复试考哪些科目 该如何准备

在职考研复试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