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特:特别
D.抑丰悴有时,一去一而不可常者邪? 丰悴:指家道的兴衰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之归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食焉而怠其事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侣鱼虾而友麋鹿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有官勋的人,但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官治理百姓,于是抛弃官爵禄位,到市镇中做了一名粉刷墙壁的工匠。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 作者为一个粉刷墙壁的匠人写传记,其目的在于讽刺当时社会上那种本无才能,却又不自量力、贪图官禄富贵的人。
D.文章简洁清晰,夹叙夹议。议论犀利精辟,错落有致;写人叙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文末的一讥一赞,更是波澜起伏,尤其新颖别致。
20.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吾 以 是 观 之 非 所 谓 食 焉 而 怠 其 事 而 得 天 殃 者 邪 非 强 心 以 智 而 不 足 不 择 其 才 之 称 否 而 冒 之 者 邪 非 多 行 可 愧 知 其 不 可 而 强 为 之 者 邪?
2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3分)
▲
(2)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4分)
▲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
22、本诗写景极有特色,试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
23、说说 “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
(三)古诗文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只选做4小题)
(1)寄蜉蝣于天地, ▲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 。(杜牧《阿旁宫赋》)
(3) ▲ ,枯松倒挂倚绝壁。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 ▲ ,扶摇可接; ▲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5)恨相见得迟, ▲ 。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写作
高考语文真题 | 高考数学真题 | 高考英语真题 | 高考文综真题 | 高考理综真题 |
高考语文答案 | 高考数学答案 | 高考英语答案 | 高考文综答案 | 高考理综答案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