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 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 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 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 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 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 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报:报答

  C.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临晋 临:逼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伐鲁过矣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 君因以兵迎之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乃使子贡之越 乃有二十八骑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5分)

  阅读下面达首宋词,完成8~9题。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8.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4分)

  9.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记分)。(6分)

  甲:是日也,天朗气清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②譬如朝露, 。 (曹操《短歌行》)

  ③ ,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④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⑤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久在樊笼里,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2020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202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文版)

天津高考语文试卷

2020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

2020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

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