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疫情迷雾笼罩下
更严重的是,整个疫情至今对人们还犹如一团迷雾,有太多的未知数:对感染源一头雾水;对病菌特性不甚了了,认识存在分歧;在预防感染以及治疗方面,专家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摸石头过河”。
关于西班牙黄瓜有问题的说法后来被德国人自己否定,媒体报道吕贝克等处找到感染源新线索又被官方批为不实。团团迷雾中,甚至有专家称不能排除生化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指挥德国应对疫情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肩负着组织感染源调查、推动病原基础研究和公众预防信息传播等多项重任。疫情已有数周,感染源还是无迹可寻,该研究所自然成为数落对象。反应不够快、感染源调查过于集中在蔬菜类食品、对患者的调查不够广泛深入……种种批评见诸报端。该研究所则回应说,许多批评属于不了解情况,而且关于蔬菜的警告是基于对患者饮食的科学调查。
“为什么疫情传播这么快?为什么这么多成人特别是女性重病?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病源?……”面对记者的诸多个为什么,处在本次疫情研究最前沿的德国明斯特大学医学院卫生研究所细菌专家张文兰博士连说“不知道”“无可奉告”。张博士参加的研究小组由世界著名细菌学专家卡希领导,据说掌握着目前世界上最全的42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样本库。但是,造成本次疫情的大肠杆菌极为罕见,以往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造成流行病的“前科”。
各医院频频告急,科学家也加班加点。两天前,一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和明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分别破译了本次流行菌株的基因。但双方对基因测序的初步解读却不尽相同:中德研究组认为本次流行病菌是混合两种细菌基因成分的新型大肠杆菌;卡希研究组也确认了致病菌基因的杂合特性,但认为它并非全新病菌,而是一种罕见但以前曾引起少数几例感染的大肠杆菌的变种。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何况医学界还在等着基础研究成果为对付病菌提供靶点。
不管是新菌还是变种,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引起的病征发展与以往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有很大不同,特别是造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重症病例比例极高,以往这种重症的标准疗法“血液透析”对不少患者并不管用。为了挽救越来越多的重症病人的生命,以严守规矩著称的德国人也破例了,在疗效和副作用未明的情况下试验新疗法,为患者注射一种抗体。两周来,抗体疗法的临床试验喜忧参半,专家初步判断这也并非适用所有病人的万应良药。对于抗生素能不能用,也有不同见解。
传统上,德国各州医疗体系往往各自为政,但如今,疫情高发区的医院所承受的压力已接近极限。面对这一现实,德国各大医院已自发组织起网上交流平台,分享治疗经验,协调病床、血浆供应等应急安排。
这些现象,似乎不应该在公共卫生系统高度发达的德国发生。细究起来,让德国人也开始行事“不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冷战后德国还没有遭遇过这么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猝不及防且扑朔迷离,在信息发达时代,说法多多不足为奇,关键是危机管理者要恪守科学精神。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