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资讯,下面的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徽省六校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试日期:2015年年2月26日)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考生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发生在唐、宋之际,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间一系列变动的结果。“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
  第一,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割据地方,武人横行中国。所以五代最后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须制裁武将的跋扈,因此开始“延儒学文章之士”讲求文治。宋太祖继周而起,更是有计划地“偃武修文”。“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愈来愈高。
   第二,六朝、隋、唐的门第传统至五代已差不多完全断绝了。宋代的“士”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1069年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条铁证足以说明宋代“士”即从“民”来,而且人数激增。
   第三,“民”变成“士”的关键在科举考试,而宋代制度则是重新创建的,与唐代科举仍受门第的控制不同。五代科举则在武人手中,考试由兵部执行。周世宗才开始重视进士,考试严格,中进士后如才学不称,还会斥退。宋代重建科举,考卷是“糊名”的,极难作弊,进士人数则大增,唐代每科不到二、三十人,五代甚至只有五、六名,宋代则每科增至数百名。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民”成“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政治主体,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而已。
   宋代儒学一开始便提出“回向三代”,即重建政治秩序。这不但与朝廷的意图相合,而且也是一般人民的愿望。唐末五代的县令多出身武人,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地方吏治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老百姓希望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他们第一次看到宋代重开科举,参加考试的士人纷纷出现在道路上,都非常兴奋,父老指着他们说:“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必须认识这一背景,然后才懂得为什么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也是孔子的原意,即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回向三代”便是强调政治秩序(“治道”)是第一优先。庆历和熙宁变法是把“治道”从理论推到实践。张载、程颢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张载说“道学与政事”不可分开,程颐也认为“以道学辅人主”是最大的光荣。不但儒学如此,佛教徒也同样推动儒学的政治革新,他们认为政治秩序如果不重建,佛教也不可能有发展的前途。《中庸》和《大学》同样是佛教高僧如智圆、契嵩等所推崇。因此佛教在宋代的“入世转向”首先也集中在“治道”。
   宋代“士”以政治主体自居,他们虽然都寄望于“得君行道”,但却并不承认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而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最后的权源虽在皇帝手上,但“治天下”之“权”并非皇帝所能独占,而是与“士”共同享有的。他们理想中的“君”是“无为”得虚名,实际政权则应由懂得“道”的士来运用。在这一心态下,所谓“道学”(或“理学”),第一重点是放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
(节选自《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周世宗有感于唐未五代藩镇割据,武人横行,开始讲求文治,宋太祖更是有计划“偃武修文”,宋士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
    B.五代时,六朝、隋、唐以来沿袭已久的门第传统差不多已完全断绝,宋士绝大多数由“四民”中产生,且人数大大增加。
    C.宋代重建科举,且对进士特别尊重,使得宋士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根本原因。
    D.宋士以政治主体自居,不承认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他们理想中“君”是“无为”得盛名。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l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①段先提出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这一时代变化使得宋士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得宋代儒学复兴重点放在“治道”上。
    B.②③④段紧承①段,并逐段递进,先指出宋士政治重要性的提高,进而指出其产生来源及其产生“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原因,具体阐述宋士政治地位的提升。
    C.⑤段指出宋代儒学提出的“重建政治秩序”既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一般百姓愿望。正因如此,⑥段举例重点论述张载等宋儒在“治道”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
    D.⑦段总结全文,并照应文章开头,指出正是因为宋士在政治地位上的变化,政治心态也随之变化,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从而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士认为自己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更是政治主体,因此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治理好天下,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了。
    B.宋代儒学强调重建政治秩序,不但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百姓愿望,因为宋代朝廷对唐朝吏治败坏、武人横行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
    C.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不仅符合孔子的原意,他们更将理论推向实践,张载和程颐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变法便是明证。
    D.宋士虽都寄望于“得君行道”,但同时也认为权应由君与士共享,正是基于这一心态,“道学”的重点放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
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馀,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ㄈ诡奇谲,无所不载,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
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虽先生之
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原序》)
    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观公所署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渭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公自云:“不颠是非如《碧云騢》,不挟恩怨如《周秦行纪》,不描摹才子佳人如《会真记》,不绘画横陈如《秘辛》,冀不见摈于君子。”盖犹公之谦词耳。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浸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龙溪郑开僖识。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郑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耽怀典籍        耽:沉迷,爱好
    B.时彦夙从先生游    夙:先前,早年
    C.然鱼鲁之舛差稀    舛:困厄,不顺利
    D.冀不见摈于君子    摈:排斥,抛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言皆足以明道          其皆出于此乎
    B.冀不见摈于君子          为降虏于蛮夷
    C.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因重锓板                因之以饥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时彦认为读书人都可以做到“文以载道”,所谓“道”,就是万事万物本质的道理。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事一物,一言一行,都有“道”的踪迹。
    B.盛时彦认为纪晓岚学识渊博却著作不丰,辜负了天下厚望,而天性耿直,不喜空谈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才人放肆荒诞,结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
    C.盛时彦针对《姑妄听之》这本书各种版本愈加模糊难辨,便将五卷书合为一本,但还是保存原来的次序,长夜里在灯下亲自校正不敢怠慢,不避辛劳。
    D.郑开禧认为纪晓岚长时间置身馆阁,所作文章气势宏大,堪称一代手笔,尤其《微草堂笔记》更是信手拈来而成的锦绣文章,既是小说,也是正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
    译文:
    (2)今观公所著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谓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注]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9.宋人《桐江诗话》评价罗隐诗歌“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终不离乎一身”,请结合作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①     
  ____,______②__       。__________③__       ,_____④_____。
    ⑤    ,    ⑥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  ①野芳发而幽香,一    ①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    ②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苟子《劝学》)
          ③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____。    (屈原《离骚》)
          ④    ④_    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⑤山寺钟鸣昼已昏,    ⑤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⑥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丰子恺
    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
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
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
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犰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
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
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陂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
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
,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申,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
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
女“渐渐”变成的。
    ⑦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
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
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
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
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
 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
 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
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
 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
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
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
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
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
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④“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瘕迹,使人
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
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
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
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
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
其苦劳!
⑤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
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
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
 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⑥“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
 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
 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恩
 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
 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
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
 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
 “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
 得太长。象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
 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⑦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
 “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
 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
 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1.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全文思路,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4分)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
(2) -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13.丰子恺的散文擅长形象说理。文章第④段“农夫抱犊跳沟”的故事和第⑥段“乘火车”的事例,
分别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14.请结合文本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奢靡/靡丽    腼腆/觏颜    泾渭分明/径径之见
    B.鸿鹄/鹄的    苔藓/脚癣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C.颉颃/仓颉    渊薮/数落    载歌载舞/车载斗量
    D.应届/应许    恚怒/圭臬    提纲挈领/度长絮大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 平添    啧舌  敝篷车    食不裹腹    湮没无闻
    B. 通谍    鱼船  哈密瓜    绿草如茵    时乖命蹇
    C. 振辐    攻诘  天然气    醍醐灌项    斐然成章
    D.璀璨    国粹  发祥地    既往不咎    抵掌而谈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
       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言论可谓空谷足音。
    B.语文教师大多非常感性,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很想与学生一起分享,
        在授课时也总是能上得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C.新赛季,新教练恩里克的上任和乌拉圭射手苏亚雷斯的加盟,对巴塞罗那足球队来说简直是
       为虎傅翼,这让梅西对再次冲击欧冠充满信心。
    D. 2015成都跨年烟火晚会结束后,清洁工人一直忙碌到清晨,才将街头的垃圾清扫完毕,对此,
        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侗已经感到习以为常了。
 18.下面材料中有多处表达错误和标点使用错误,请找出3处语病、l处标点错误,写出相应句子的序
    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人教社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①有一篇《与象共舞))的课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
    和谐的关系,展示了独特的泰国地域文化,②结尾描述说,“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
    它们独特的笑颜。”③不过正所谓“别人只看到我人前笑,哪知我人后哭”所言,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
    远不是作者描述的那般和谐。④在大象精彩表演的背后是训练的残酷,要遭受更多的虐待与更严重的
    伤害,泰国大象种群正在减少。⑤显然,文章只讲了大象表演美好的一面,而最新的教科书并没有参
    照媒体报道(在完全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只是描绘了一场人类单相思的美好。⑥培养孩子们的温情与
    责任无可厚非,但是教科书应该遵循真实为原则来进行编写。
序号 修改
 
 
 
 
19.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给“徽学”下个定义,不超过65字。(5分)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徽州区域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而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为直接
研究对象的一门新的学科“微学”,是上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综合性学科。徽学之所以能够成立,最
主要的是因为徽州保存了大量的文书、文献与文物遗存。徽州历史文献,特别是数量丰富的契约文书,
具有超出地域文化研究的更为普遍的学术价值。它们和典籍文献相互印证,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
历史的面貌,提供了新的依据。徽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是,徽学所赖以形成的徽州历史文献越
来越被学者们所重视,徽学丰富的学术含量越来越为学者们所瞩目。海内外关注微学、开展徽学研究
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徽州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徽学”正日益成为国际“显学”。
答:_                                                                      ___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照要求,完成题目。(6分)
(一)
      师父远游,把徒弟们托付给大徒弟。大师兄总认为自己的定力深厚,所以对师弟们的要求十分严
  格。一天突然发生地震,大殿屋顶的砖块塌落下来,正在做功课的师弟们都仓皇失措地四处逃避,大
  师兄却静坐不动,慢慢喝着水,显得老神在在。
       等师弟们回到座位上后,他对所有师弟训斥了一番:“你们太不成气候了!各位没注意到吗?刚才
  砖块落下时,你们乱成一团,吓得东奔西跑,只有我一人独坐不动,还若无其事地喝着水。有谁看到
  我握杯子的手在发抖的?”
        一位师弟答道:“大师兄,您的手或许真的没有发抖,但您拿的不是一杯水,而是一瓶墨水。”
                                                 ——改写自魏悌香《心灵驿站》
(二)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道德经》
(2)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3)“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L《孟子•离娄上》
(4)“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耕柱》
    要求:你认为大师兄应该懂得什么道理?从四位圣贤的观点中,选出你认为最适合的一则作为依
    据,写一段话来谈谈。(不少于60字)
    答:_                                                                 ___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来,有关“高中英语老师漫画作评语走红”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不少人围观。山东济南某高中高
    二的英语作业和试卷上,都配有非常“萌”的漫画形象评语:“32个赞!么么哒”、“矮油,不错呦”、
    “宝贝,书写再认真点,拒绝‘未完待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带有小猫或卡通人物表情的评语的试卷,不少学生表示“自己醉了”,
    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有的甚至回家后都只愿意写英语作业。
  ’    然而,一位学生却大胆的找到老师,请老师给他往常的“正规试卷”。他告诉老师说:“我怕自己
    被‘萌’久了,会忘记原本是为了什么而学习。”
        要求:自选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 届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3 分)C (原文是“主要原因” ,而非“根本原因” )
2.   (3 分)B (“逐段递进” 错,②③④段应是并列关系)
3.   (3 分)D(A“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了” 错,而是“ 与‘士’共同享有” 。B 强加因果C 原文
中指出参加王安石变法的是程颢,而非程颐。张冠李戴。)
4.   (3 分)C (此处“舛” 应为“错误、错乱” 意。)
5.   (3 分)C (均表示判断)
6.   (3 分)D(文中言“虽小说,犹正史也” ,虽然是小说,也像正史。)
7.   (5 分)(1 )只是翻印盗版的太多,(其中的)错误实在太多,而且还有妄自标出回目,
就像明朝人翻刻的《冷斋夜话》一样,受到读者的诟病。
(“顾” 、“讹误” 、“病” 各1 分,句意2 分)
(5 分)(2 )现在我看到先生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内容质朴厚实,体例规范严谨,
而且主要中心思想都归结于劝善惩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圣人善于明辨是非” 吧!
(“忠厚” 、“ 悉” 、“劝惩” 、“殆•••••• 与”各1 分,句意 1 分)
8. (4 分)颔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
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唳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
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
鸦的世界!
9. (4 分)(1)诗人选取“衰丛”“ 断蓬” 、“栖雁” 、“乱鸦” 等意象,勾连了自己的悲凉身世,描
绘了一幅兵燹离乱、愁惨萧条的金陵秋暝图,表达了对盛衰兴亡的历史的感慨,对以此致使
自身潦倒落魄、漂泊生涯而更觉悲凉。(2 )诗人用冷月寒烟、空山急浪表现故国萧条之境,
以王气消散、山树影空感伤人事沧桑之悲,以设问、想象哀泣今昔同悲的亡灵。虚实相生之
中,寄寓了国破山河中个人的凄苦之情。(3 )罗隐身当末世  ,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兴亡的
历史意识  ;正因为他处于军阀混战,  兵火遍地的乱世,所以他的生命价值感更加激烈;又
因为他一生坎坷、感遇辄发,所以他对人生的凄凉体会更深。  (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10.(6 分)略
11.(4 分)答案:①文章先从人生过程、人生境遇、时间渐变和人物渐变等方面来阐述“ 渐”
的外在表现;②接着阐述“ 渐”的作用是隐蔽时间,让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③然后阐述“渐”
的本质是时间;④最后总结全文,“ 大人格” 和“ 大人生” 的人,能不为“ 渐” 所迷,不为造物
所欺,有着超旷的胸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4 分)
12.(6 分)答案(1 )人生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被冲掉了棱角,冲刷了自己的本质,“圆滑“概
括了人一生的整体变化;“渐” 的表现是无声无息的,令人毫不知觉的,“ 微妙“一词正好可以
概括这种特点。这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人生中“渐” 的独特感受。(3 分)
(2 )“渐” 让人感到时间的无缝隙,无停顿,是连续不断的,它掩盖了事物的微妙变化,
让人误认为是静止不变的,这句话进一步揭示了“渐” 的作用是隐蔽时间,(3 分)
13.(6 分)答案:①作者用“抱犊跳沟“的故事,说明事物已经渐变,而人们往往不知不觉,
从而证明“渐” 的作用是隐含的、不易察觉的,让人们明白“渐” 的背后蕴含的时间概念,具有
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②作者借“乘火车” 的事例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
即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达,谦让,平和,不计较得失;但时间久了,就很少有人
能做到。(6 分)
14.(8 分)答案:本文通过对人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
骗性,告诫世人要用“ 大时间观” 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把握人生,做一个“ 大人格” 和“ 大人
生” 的人,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社会的谦让与平和。(4 分)联系现实略。(4 分)
(共8 分)
15.  (3 分)B(A. 腼腆./觍.颜,均读 ti ăn ;C. 载.歌载舞/车载.斗量, 均读zài;D. 应
.届/应.许,均读yī ng )
16.  (3 分)D(A. 咋舌,食不果腹;B. 通牒,渔船;C.振幅,攻讦)
17.  (3 分)A(B. 行云流水,比喻文章洒脱自然, 不做作C. 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D. 与前面的
“感到” 语义重复)
18.(4 分)(选出3 个语病,1 个标点错误并修改即可)  ①将“独特的” 移至“泰国” 后面②将
“描述说” 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的笑颜。” 一句引号内的句号移至引号外。③将“所
谓” 改为“如” ,或删去“所言”
④在“要遭受” 前加上“大象” ⑤括号内的逗号移至括号后面;⑥将“为原则” 改成“的原则” 或在
“遵循” 前加“ 以”
 

19.(5 分) “ 徽学” 是以大量的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为依据, 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
为直接研究对象, 并通过它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0.(6 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示例:
1.“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角度与立意:大师兄手握大权(贵)便“骄” ,受到师弟们的奚落和
嘲讽,乃“自遗其咎” 也。
2. 角度与立意:大师兄违背了“宽恕之道” ,不能够宽恕人。他对师弟们的理智之举非但不理
解,反而责备道:“你们太不成气候了!”
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
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大师兄的做法不能让师弟们信服,他应该
懂得的就是孟子教导的这个道理,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审视自己,自
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4.“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角度与立意:这句话意思是,没有
什么答应过的话不守信用,没有什么受过的恩德不想着报答,你送给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无德不报” ,还含有真正能够做到“报德” 之意。师父远游,把徒弟们托付给大师兄,大师兄
可谓深受师傅“信赖”“ 重托” 之大德,却不善于“报德” ,只想显示“自己的定力深厚” ,灾难来
临不带领师弟避难,险酿大祸,违背“不德而不报” 的古训。
 
21.作文(60分)参照 2014 年安徽省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选取“角度”——“ 确定立意” 的着眼点与关键词:
1 、社会角度:网上围观——中国人好围观、做看客、凑热闹,等等;
2 、教师角度:
 非常规的“萌” 评语——迎合与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段与目的;等等;
3 、学生角度:
 兴趣和热情;
只愿意写英语作业——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个性张扬,特长发展,全面发展,等等;
4 、大胆的一位学生角度:
独立思考,见识、主见、勇气、胆识,不人云亦云等等,
怕自己被“ 萌” 久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失去自我,等等;
忘记原本是为了什么——方法与目的,不因兴趣忘却责任、使命,坚守人生的理想与方向,
坚持学习的目标,等等。
     其它角度与立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点击下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  高考英语考点  高考理综考点  高考文综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2019江苏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