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2015上海市五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文章底部有word版下载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选择题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2、下图为世界历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图中 A所示地区人民的文化成就
B.图中B所示地区的人民在早期国家诞生的时期,实行种姓制度
C.图中C所示地区的人民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建筑——帕特农神庙
D.目前的考古推知,就进入早期国家状态的先后顺序而言,图中D所示地区要比A、B所示地区略晚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法治代替人治 B.变法深入人心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4、在埃及大金字塔西侧发现了一座墓室,墓主凯伊是建造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期的一位祭司。墓室入口处的墓志铭上,刻着保障建造者粮食的契约。墓志上记载,凯伊付给建造者面包和酒,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些开心的人们以神之名表示非常满意。——《新考古发现 史海漫游》。就以上材料来看,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判断是:
A.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不是奴隶 B.酿酒技术出现于法老胡夫时期
C.法老是神的化身 D.古埃及的社会关系可能主要是契约关系
5、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B.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C.雅典政治家们大多存在黑暗的一面 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D.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7、右图是西汉的疆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所示地区是 “河西四郡”
B.汉高祖在②所示地区设立行省管辖这一地区
C.③所示地区是当时政府的首都所在地
D.汉武帝曾在④所示地区设西域都护进行管辖
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西汉后来是如何实践这一建议的?
A.推行无为而治 B.推行刺史制度
C.武力扫平各路诸侯 D.颁布推恩令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0、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1、日本学者认为,1540—1610年间,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意大利。这个时期意大利科技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意大利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地区
12、《全球通史》中说:“中世纪后期,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就是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 文中“……”处的文字最适合的为:
A.采邑制度限制王权 B.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3、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14、1918年12月,中国《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6、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17、在莎士比亚(1564—1616年)的历史剧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在《哈姆雷特》这样的剧中,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的台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伊丽莎白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以上资料主要反映出:
A.君主立宪体制的特征 B.女王的宽容大度
C.英国社会重男轻女 D.英国社会的动荡
18、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19、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这次“改革”的发起者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20、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右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
21、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2、十九世纪末,某一项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的提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3、有学者说,“中国社会结构具有一种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从近代中国社会看,这里的“缺乏任何早熟性”的“某一方面”最可能指中国的:
A.经济体制 B.教育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
24、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这里所评价的是:
A.幼童留洋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5、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26、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7、右图所示国际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法西斯势力猖獗
C.民主政治建设不充分
D.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南北纷争
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产业工人人数的剧增将有利于
A.西学东渐 B.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C.白话文的推广 D.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29、20世纪初,有位关注当时世界局势的中国文人感慨道:“世界混沌,几无桃花源可觅!”他这番感慨主要是针对什么状况而发的:
A.世界大战遍及全球 B.封建统治黑暗
C.国际经济旧秩序统治下的不公平贸易 D.世界几乎被列强所瓜分
30、“第50课 电话‘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A.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选择题二: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
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
32、“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的学术特点是
A.自我中心,排斥外来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33、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西欧等级君主制的特征:
A.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B.贵族和市民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政权
C.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D.王权由此呈逐渐下降趋势
34、下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表》(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以上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对美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种族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B.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致美国人口大增的同时土著居民大幅减少
C.现代化的到来对土著文明而言也伴随着灾难
D.工业化必然导致奴隶贸易的兴盛
35、能完整概括以下四条材料主旨的是
①1914年以前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千米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总吨数为5000万吨
③1914年完成的巴拿马运河缩短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航程达8000英里
④俄国于1905年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A.世界交通事业的进步 B.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C.世界各地联系愈加紧密 D.帝国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世纪的西欧商业(本题共13分)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4分)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2)文中“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6分)
37、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分析(本题共12分)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了以民为本?(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5分)
38、中西两种体系(本题共12分)
西方有个世界体系,我们有一个天下体系……。但是我们这个天下体系是内敛的,是内缩的。……在这个天下体系里,我呢,是中心,但并不知道世界周边有多远。……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之后呢,实际便形成了一个输出型的体系。……这两种体系的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显然崩溃了。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问题:(12分)
(1)我们的“天下体系”名称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内敛的”、“内缩的”?(5分)
(2)西方的“世界体系”通过什么形式输出?(1分)
(3)在两种体系何时发生碰撞?为何在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会崩溃?(6分)
39、战争与和平(本题共13分)
材料一、右图为1919年3月的英国漫画题为OVERWEIGHTED 超重
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手拿橄榄枝喂鸽子。
橄榄枝上的英文是:LEAGUE OF NATIONS
材料二、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全球通史》
材料三、劳合•乔治讽刺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徒,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世界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橄榄枝”指什么?(1分)
(2)欧洲民众为何对威尔逊如此狂热?(3分)
(3)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巴黎和会上“三巨头”之间的关系?(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威尔逊的方法能带来和平吗?(4分)
40、中国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
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认识”。 “海洋观是人们对整个海洋及人与海洋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海洋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海洋行为的特征,同时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以为,中国不需要海洋也能生活得美满、富足,对于海上贸易,总体上持排斥态度。海洋与土地比较而言,土地永远是第一位的,海洋则始终不能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理论学刊》2012年第一期《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摘录片段 有删节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
材料三、由于宋代封建统治者对海外贸易进行了严格管理,福建港口“风樯鳞集,舶计骤增”,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王象之:《舆地纪胜•福建路•泉州》卷130
材料四、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的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
材料五、1684年7月,康熙帝废止海禁,开海贸易。9月,康熙帝说:“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实录》卷一一六)
材料六、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争才是实质。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既保证台湾的安全,又维护新疆的完整,既维护了传统又关照了现实,是一种典型的理想主义选择。但是在国力不振、朝政腐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问题:
(1)就经济特点和基本国策而言,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对海洋总体上持排斥态度?(2分)
(2)宋朝为何有点“另类”地比较重视海上贸易?(2分)
(3)康熙帝废止海禁,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的关联?(1分)
(4)从所给材料看,宋高宗与康熙帝对于海上贸易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2分)
(5)清末,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何有此转变?(3分)
(6)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你对于“中国人的海洋观”演变的看法
(15分)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A A D A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C B B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B B C A D D C
3分题 3分 1分 1分 0分
31 A B D C
32 D A B C
33 C A B D
34 B A C D
35 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中世纪的西欧商业(本题共13分)
(1)发展:经营的商品由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虽然人数不多,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加强;作为商业活动中心的城市产生并逐渐发展。(4分)答出2点即可
主要因素:生产力的提高。(1分)
(2)以农为本或重农抑商的思想政策的影响。(2分)
(3)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活动已经渗透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商人为主的市民阶层兴起,通过与领主的斗争(武装斗争或金钱赎买的方式)争取到了城市自治的地位,成为城市的主人;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王权呈加强之势,国王需要借助市民阶层的力量来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使市民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分享权力,商人的利益得到重视;主要服务于市民阶层的中世纪大学兴起,大学注重世俗教育以及自由探索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商人的社会地位。(6分)要求答出3方面,每方面2分
37、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分析(本题共12分)
(1)原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动荡。(3分)
主张: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2分)
(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大一统)需要;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内涵中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5分)
38、中西两种体系(本题共12分)
(1)朝贡贸易体系(1分)。因为朝贡贸易是在海禁的背景下出台的(1分);贸易由中国官方控制和垄断(1分);外国贡使来华朝贡,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1分);贡舶来华的贡期、贡道、数量、朝贡人数等由政府具体规定(1分)。
(2)殖民扩张或资本扩张(1分)
(3)1840年鸦片战争(1分)。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无法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1分);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远远落后于英国的君主立宪(1分);军事上,中国的落后装备、缺乏训练也无法与英国的精良装备、训练有素相比较;(1分)对外关系上,中国的闭关锁国与英国的全球扩张相矛盾(1分)。甲午战败后,“天下体系”彻底崩溃(1分)。
39、战争与和平(本题共13分)
(1)国际联盟(1分)
(2)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渴望和平;而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正符合此时欧洲民众的心理等(3分)
(3)美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试图插手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霸权;英法在对德问题上存在激烈分歧,英国固守其一贯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法国则竭力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对英国操控欧洲大陆的做法十分不满;在抵制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等问题上,英法则有着共同利益,等。(5分)
(4)①一方面美国本身倡导和平纲领的真实意图主要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争夺世界霸权;
②另一方面,战胜国之间围绕着战后霸权、利益,争夺激烈、矛盾重重,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和平会议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
③此外,苏联等大国被排斥在后来的国际联盟大门之外;战败国则埋下了民族复仇的种子等;种种迹象表明,缺乏真正可以维护和平的条件。(写出两个不同角度得4分)
40、中国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始终以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2分)
(2)由于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2分)
(3)清军攻占台湾、设置台湾府(1分)
(4)可以减轻人民负担(有益民生);增加国家财赋收入等(2分)
(5)开始逐渐认识到海洋,尤其是海防的重要性(1分);原因:鸦片战争后,来自海上的威胁大大增加;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开始重视海防;(1分)也与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有关等(1分)
(6)观点明确,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海洋观,海洋观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海洋观也必然需要转变。
能提取材料中蕴藏的史实信息论证自己的观点。
能够由表及里地进行论述。
史实运用正确;观点辩证;文字组织通顺等
点击下载: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 高考数学考点 | 高考英语考点 | 高考理综考点 | 高考文综考点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
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 上海高考数学试题 | 上海高考英语试题 | 上海高考理综试题 | 上海高考文综试题 |
上海高考语文答案 | 上海高考数学答案 | 上海高考英语答案 | 上海高考理综答案 | 上海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