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答案:古诗鉴赏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答案:古诗鉴赏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古诗鉴赏 >>>点击查看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解析:从内容上看,“孤舟”既是写“舟”之孤,又是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3、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颔联中描写的意象(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其次要分析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画面“凄凉冷清”的特点。解答第二问,关键是要认真分析颔联中的关键词语,如“落叶”“他乡”“寒”“独”等,从而概括出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是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颔联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4、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判定此诗五、六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第六句以有衬无;二要分析诗句运用衬托的作用,即第五句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作者的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第六句衬托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

  答案:衬托(反衬)的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更加细致地写出了作者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的情伏;第六句以有衬无,以一个绝迹尘世的僧人邻居衬托出自己的孤单无依,更加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 的孤独。

  5、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化句为词,将鉴赏句子转换为鉴赏词语;二是要高度重视词语中的动词、副词等;三是要明确所鉴赏的词语及句子在全诗中所占的地位,从“首句标目”与“卒章显志”着眼,从而明确句子的作用。

  答案:“走马西来欲到天”一句,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显示出主人公旅途劳顿,急于赶路;“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出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解题时,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古代诗歌抒情的基本脉络,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景为铺垫,情为重点;二是诗歌收束的方式一般有以景结情、直接抒情两种,而本诗采用的方式为以景结情;三是通过作者描绘的景象来体会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从而鉴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收束句融情于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夜幕降临,荒凉的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苍凉的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7、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8、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为续写式仿写题,仿写时需要注意所写句子的句式要与画线句相同,内容应与画线句相近。分析画线句,句式为“美丽是……,她能让……的人……”;在内容上要注意话题为“美丽”,并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美丽是一种关爱 她能让饥寒交迫的人散发炉火的温暖 美丽是一种坚持 她能让卑微懦弱的人呈现飞鹰的刚毅

  以上由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更多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尽在本网站,希望对您的高考语文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2019江苏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