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二届“春晖杯”创业大赛参赛者感言
我作为参赛人祝贺第二届春晖杯取得圆满成功!我万分感谢组委会所有成员,在 365天日日夜夜,为大赛付出的辛勤劳动。通过参赛,我们由衷体会了各部门衷心热情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大赛给我们的项目提供了完善计划书建议和融资的初步渠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会与众多的园区和风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留美学人 叶凌艇
真的很感谢您们的热心帮A助和辛苦的组织工作。您们给我们这些海外学者提供了创业和创新平台!
——留日学人 李贤森
感谢组委会各位成员。
非常高兴得知本参赛项目能够入围。衷心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和自己的优势,踏踏实实的做一些具体的适合祖国国情的事。同时感谢评委会成员针对本项目提出的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留美学人 任建华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组委会在组织和服务方面作了很多细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这些参赛者也投入了很多热情和精力,因为我们是真正想回国创业,也想创业成功,为自己为国家做点有益的事情。通过大赛的参与,通过写商业计划报告和专家的指导,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不断地对自己的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范围、对市场深入调查和理解,使得创业的可行性增加。可以说这样的大赛,对我们这些大多数技术型而缺乏很好的商业运作知识和经验的人是一个很好的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以前参加过一些留学生交流会也写过一些项目情况,但都很简单也没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虑。大赛的运作方式对减少回国创业孵化期碰到的问题有很大帮助。我看了一些今年大赛入围项目的项目概述,我发现很多项目的创意、技术和应用范围或效果都将是很好的。我感觉这些项目如果在国内实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益处的。
——留澳学人 肖福春
谢谢你们在这次“春晖杯”评选活动中所做的一切.我很高兴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也衷心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为祖国的建设出把力。再次谢谢你们的辛勤努力.
——留加拿大学人季中
很荣幸我所提交项目能通过评审入围。我想无论以何种方式,能够为祖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献一份心,出一份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感谢组委会的辛勤工作。
——留日学人 张斌
本人的参赛项目顺利入围,能参加年底在广州举办的留交会进一步洽谈深表荣幸,特此向组委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致以衷心的感谢!
——留荷兰学人 劳卫伦
与长江学者们这些“大树”相比,充其量我只能算是“寸草”一棵,但是这一次“春晖杯”创业大赛,却给我带来“踏踏实实”的希望。
12年前,诵着周总理的“大江歌罢”,豪情万丈飞往大洋彼岸,6年前,怀着留学生的“寸草之心”,毅然决然踏上归国航班。遗憾的是,时至今日—— 手中国际领先的专利,依旧停留在洽谈阶段。
参加的洽谈会,我已记不清次数。可是没有技术领先的人证物证,每次面对投资方那疑惑的目光,身为“寸草”的我即便是浑身是嘴,却又如何能说动精明的投资方?你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小硕士,凭啥挑战跨国公司的豪华团队?
没有鉴定过的项目,越是先进越是无人敢信。可是依照有关的管理规定——已研发结束的项目,就没有再次立项的道理,而未经立项的项目,又没有进行鉴定的可能,一旦项目申请专利,更绝无再行鉴定的机会。手中的专利如此推理下来,国际领先也只有死路一条。
春晖杯求真而务实的思路,组委会专业而热情的指导,终于引发了我如下的奢望:为了响应自主创新的号召,我恳求组委会及领导考虑——深入一步再搞个技术评估!实验誓将让风投刮目相看!
——留加拿大学人 陈宇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春晖杯”的颁奖活动,回国之行让我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聆听国内各地留学生创园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创业前辈宝贵的经验之谈,更是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洽谈会上,各位专家、领导的发言让我大受启发。
从张朝阳到李彦宏,一个个数字英雄在中国所成就的,确实是他们在美国所难以实现的。当今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对于海外人才,科技园区场所的优惠、地方税收的优惠、平台的搭建、政策的倾斜这所有的一切都形成了一种待遇,形成一种合力,让留学人员创业能够成功。比起很多白手起家的民企来说,留学人员创业已经得到了很多,有很多人很多事在我们创业还有成功之前就值得去感激。也正是这些,保障了留学人员创业相对较高的成功率。高速发展的中国,绝对是块创业的乐土。
—— 留美国学人 杨耀东
我是做纳米材料的研究,从事这项工作有15年的经验,从纳米氧化物到半导体量子点,再到纳米金属。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有制备工艺的研究也有物性的研究,文章发了不少,可是都是纸上的东西,如何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变成社会生产力,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春晖杯”大赛是海外留学人员想回国创业的非常好的桥梁,通过它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内需要技术的企业直接联接起来。通过参加大赛可以减少创业者盲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就是通过大赛的宣传语推广,相关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所以在此感谢大赛组委会人员的辛勤劳动!
—— 留德国学人 李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