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选择寄宿家庭的经验分享

2015-05-09 08:44:24 836478124 出国留学衣食住行

 

  如今很多未满18岁或者已经满了18岁的孩子,在刚去国外读书时,都会选择寄宿家庭。 这群十几岁的孩子,身心其实都在成长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呵护和教导,可是他们却被放飞到地球的另一边,栖息在别人的屋檐下。很多家长的初衷是非常天真美好的,想象孩子寄宿在当地人家可以“提高口语,了解文化,锻炼独立”,但是,凡事都有正负两面,异国他乡寄宿生活的另一面也许正是“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寄人篱下”。

  08年我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大洋洲来到澳洲,踏上这片土地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那份心潮澎湃带一点点的不安应该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有体会的。到澳洲的时候,我的实际年龄还没满18岁,英语雅思5.5的水平。在澳洲的第一年,我换了3个寄宿家庭,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多,但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并不想过多篇幅去倾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我只是想通过我的经历给要出国的孩子一点点建议。

  我的第一个寄宿家庭,一个从意大利移民到澳洲的家庭。我以为我的新家应该是像电视里看到的那种外国小洋房,带着好看的花园。但现实是有落差的,我住的是一栋很老旧的房子,家里还正在搞装修,一片狼藉。女主人是全职妈妈,叫carmen,我的房间是他们的儿子腾出来给我的,进门不到五分钟,一张写满了各种规矩的纸贴在了我的房间的门上,我用了很久的时间终于看懂了所有内容。大概是洗澡不准超过10分钟,(有一次我在洗澡的时候carmen真的来敲门问我还要多久才出来,导致后来每次洗澡我都要带个闹钟进去。),房间里不能有零食,不准带人留宿,网络不能下载等等。匆忙收拾好行李后,我磕磕巴巴的表达了我需要办理银行卡,电话卡还有买一些日常用品的想法。Carmen什么都没说,默默的拿出了一张纸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图给我,我就这样出门了。其实我以为她会带我去的,当时也只是安慰自己她应该很忙吧。随意的上了一辆公交车,上了车马上傻眼,没有公交卡,我冒冒失失的拿出了一张100元澳币递给司机,司机说了一大堆大概意思就是不找零,我迷茫的看着他,全车的人都看着我,正当我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个华人女孩很好心的帮我刷了公交车卡。后来经历了迷了好几次路,终于办好了一切。 第二天开学了,我拿着学校的地图边走边问路人,找到了学校。

  老实说我的寄宿家庭不是那么的友善,他们好像不喜欢中国人,理由是他们怀疑之前住在这的一个中国女生偷了东西。这种怀疑也一直蔓延到我的身上,加上一起住的香港女生的排斥。让我的生活变得很压抑,有些事情因为语言不好也解释不清,或许解释了他们也不信。加上饮食的不习惯,carmen一直在坚持她的减肥计划,我们的伙食也跟着一起寡淡无味,曾经吃了一整礼拜的意大利面,有时晚上干脆不做饭直接叫外卖pizza。早饭也只有超市里最便宜的白面包,我们喝的牛奶也是打折的,但他们自己喝的却不一样。让我下定决心要搬出去的导火线是,那天他们全家人包括带上了那个香港女生出去旅行了,我下了课回到家,一个人都没有,冰箱里也是空的,一天两天三天他们甚至都没有告诉我他们去哪里了。我愤怒的找到了学校里负责管理homestay的老师,将这些日子的委屈全部说了出来。学校的老师答应给我换homestay 但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并且他们也通知了carmen一家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他们很生气,这一周他们不和我说话,连吃饭时都不愿意有过多的交流 。我尽量多在学校呆久一点,每天回去后就直接洗澡睡觉。

  我搬走的那天早上 ,下着雨。他们还在睡觉。我一个人把50多公斤的行李连拖带拉的搬下了2楼,打了出租车搬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homestay. 后来,2个礼拜过去了,在carmen在理应退还我房租押金的最后一天,发了email给我拒绝退还押金。理由是他们以为我会住一年,但我只住了7周就搬走了,给他们造成了损失。 后来据理力争 的过程很艰难也很委屈,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我失败了。

  第二个寄宿家庭-中国妈妈也很忙。从carmen家搬出来时很匆忙,导致我没有太多时间选择下一家homestay, 只好接受学校的安排。这家hs的女主人是中国人,男主人是local,有两个女儿,都很小,其中一个才3个多月。Hs是在海边的住宅区,里学校非常非常远,每天早上9点上课,我基本都要6点不到就起床,搭火车去学校。晚上也要早早回家,不然晚了就没有火车了。 他们家的房子很大,里有住了好几个留学生,有4个男生,加我一个女生。每天的吃晚饭的速度都和打战似的,稍微晚点,食物就被瓜分完毕。我住的房间里浴室和厕所非常遥远,要穿过整个花园,原因是女主人不喜欢和人供用洗手间,所以在另一个地方另外建了洗浴室供学生使用。有时候下雨了,我还得撑着伞去洗澡,特别是晚上上厕所非常不方便。

  他们的女儿还很小,女主人没有太多时间料理家事和照顾我们,我们每个人基本都要分担家务,她说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自然要承担的多一些。后来,每天三餐的碗筷我得洗,那时候除了每天的学习,我也已经开始有兼职了,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还得洗一大堆碗(他们都是三餐的碗都放在晚上洗,加上小女儿的奶瓶),后来回想起,我觉得那段时间我好像把我这辈子的碗都洗完了。 每两天还要打扫厕所和浴室。真的特别辛苦,每天晚上忙完了只想好好睡个觉,可是我的房间就在他们一家人的隔壁,每天晚上小女儿的哭声总能把我吵醒。渐渐的我也萌发了再次换hs的想法,但这一次我没有那么冲动,而是选择慢慢寻找合适的,找好了再搬。

  寻寻觅觅,终于找到真爱啦。那段时间,我没有直接找学校帮我安排hs(因为学校毕竟不能深刻了解hs的情况)我有意识打听了身边的一些同学住的hs(多问问平时他们和hs的相处情况),终于了解到了一家不错的hs。 我先让同学帮忙问了下他们是否愿意再接收一名留学生,得到肯定答复后我上门拜访了,我们聊得非常愉快。就这样我搬离了上一家hs,住进了这个我自己选的hs. 这是一家澳洲local家庭,他们都是澳洲退休的公务员,退休金丰厚,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做hs是因为子女全都在别的城市定居了,他们觉得很寂寞。我亲切的称呼他们老头老太, 搬进去的第一天,晚餐他们特意去chinatown买了中国点心,为我准备了筷子,很热情的和我聊天。周末的时候他们还会带我去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零食,作业方面有问题,老头也会帮我改好再给我讲解。他们真的对我很好,衣服都是洗好晒好再熨烫好放在我的床头。室友是马来西亚的男生,英文很好,也常常和hs一起帮我练习口语。那一年中秋节,他们为我准备了一个隆重的party还接地气的准备了月饼,邀请我的同学们一起过。因为老头老太的善良,耐心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第一次在另外一个国家感觉到家的温暖。就这样我在老头老太家住了两年, 我们真的像家人一样,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有问题的时候也是坐下来好好的谈。后来搬出去自己住也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了要搬去和儿子同住,没法再继续照顾我们。

  回想起在澳洲第一年的生活,我真的觉得是因为什么都不懂,才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像我这样之前在国内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孩子,却在17岁那年蛮打蛮撞地经历了一番所谓的困难(这个困难只能是和同龄人相比的了),那时侯生活很寂寞,什么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每次和爸妈打电话时,一句委屈都不敢提。第一年的我真的快速的成长了很多,花了很多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陌生的国家。写下这些,读的人只看得见文字的简单,却很难体会我当时每一刻的心情。

  最后我想给将要或者已经在外漂泊的孩子关于寄宿家庭的一些建议。

也许你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寄宿家庭,有好的,有坏的。

  我们先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比较多一些吧。在澳洲,愿意接待外国留学生的家庭大多是很有爱心的。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很多澳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要比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差很多,特别是在一些保守的地区,那里的人因为教育程度低,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缺乏了解,因而思维狭隘,内心很排外。这样的寄宿家庭往往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固执己见,常会试图把自认为是好的东西(文化、宗教、价值观等等)强加于他人,而对别人的文化和价值观持批评的态度和偏见。

  如果你遇上的是homestay不是很友善,可以尝试先和他们沟通,尊重他们的习惯也请他们尊重你。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那么你可以去学校accommodation office 反映情况。这个office是专门负责国际学生住宿的问题的。但去之前,你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口语不好的同学可以先做个准备比如写下来。以免到时因为情绪问题表达不清楚。申诉之后,accommodation office的staff会和寄宿家庭那边沟通,看看是否能和平解决问题。但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换hs,不妨直接和staff表达意见,最好是明确的告诉他们你对hs的要求,比如你希望对方最好是健全的家庭,不是单亲或者离异,希望hs顾及你的饮食习惯等等一些细节问题。把话先说在前面,可以适当的避免日后的冲突。

  关于如何选择homestay,你需要事先了解些什么?对于还没出国的孩子来说,关于寄宿家庭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主动权,也无法亲自了解,所有的矛盾都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双方相处中慢慢暴露的。寄宿家庭通常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但寄宿家庭接受留学生的理由也是因家庭而有所差异的。有些家庭是希望赚取一些 钱,有些是纯粹希望了解异国文化,也有些家庭是为了提供子女们异国国家化的环境。

  寄宿家庭的背景很重要在选择寄宿家庭的时候,不妨先了解下对方的职业(可以大概清楚他们的经济状况), 是否是外来移民(很多外来移民家庭语言环境不是很好,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房子和学校的距离,交通是否方便。家里有多少孩子,接受了多少留学生(太多孩子,可能照顾不过来)。做寄宿家庭的时间,是否有接待过中国学生(做hs时间久的家庭相对来说经验更加丰富,更具有包容性)。

  思想上的转变-换位思考,理解差异。对于中国孩子到国外生活上学这件事,中美家长有很多期望值和认知上的差异。特别是交换学生,国外家庭认为你是来交流文化的,所以希望你通过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来了解他们的文化。而小留学生都是抱着为上大学热身的目的来的,他们的目标是在国外高中取得好成绩,并为此全力以赴。双方预期的错位,难免对彼此的所作所为不欣赏。

  在国内,高中生的生活重心就是学习,为了学习,家务家长大包大揽,娱乐社交统统让步。 但是在国外,家长认为每个家庭成员,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要承担家务;全家出动的社交和娱乐更是家庭成员沟通感情不可或缺的活动。中国留学生既然选择寄宿家庭的方式,就要入乡随俗,在自己的目标与寄宿家长的期望之间进行平衡,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融入到美国家庭生活中。

  积极的和父母沟通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和我当年一样,在异国他乡别人家的屋檐下,委屈的在被子里掉眼泪却从不肯对父母说一个字。但后来我才发现不要总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隐瞒实情,自己去承担。只有父母这样经历过年岁的人,和这样爱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给你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分享

热门关注

芬兰留学衣食住行分享

芬兰衣食住行

意大利留学真实生活体验分享

留学真实体验

澳洲留学住宿方式及费用详解

澳洲住宿费用

意大利留学生真实的生活介绍

留学意大利生活

西班牙留学主要住宿方式盘点

西班牙住宿盘点

美国留学怎么选择寄宿家庭

美国留学

英国留学怎么选择寄宿家庭?

英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如何选择寄宿家庭?

留学加拿大

加拿大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寄宿家庭

加拿大留学

在英国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寄宿家庭

英国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