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城市大学 贺灿铃
号称议会之母的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历史传统的图腾。
就我个人而言,来英国最想去的地方有两个:老特拉福德自不待言,我刚抵达英伦一周便前往心中的梦剧场朝圣;另一个地方便是议会大厦——号称议会之母的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历史传统的图腾,也是现代制度的发源地,更是每个捍卫常识和文明的现代公民心中的麦加。
坐落于泰晤士河边上的威斯敏斯特和大本钟是英国的标志,也是谋杀全世界游客相机菲林最多的英国景点。即使是隔岸远眺,那种庄重的气场就已然让你心驰神往。
这座哥特式建筑在河畔静静地矗立,历经了无数的王朝更迭,遭遇过纳粹飞机的炮火,目睹了国王被送上断头台,见证了英国乃至世界文明史的进程。几百年前贵族们于斯挥剑相向的场景早已写进历史的故纸堆,现在的下议院,任何英国公民或外国游客每周都可以聆听慷慨激昂的辩论;而在金碧辉煌的上议院,女王莅临于此主持每一届议会的开幕大典,将传统和习俗演绎成仪式化的经典。
从维多利亚塔下进入皇家艺术馆,这里是通往上下议院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议会大厦内部唯一可以让游客拍照的地方。这块巨大穹顶笼罩下的艺术馆里,安葬着国王乔治五世、玛丽王后和前首相丘吉尔等英国王室贵族,最后一位安葬于此的是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也就是在这里,伊丽莎白女王和人权斗士曼德拉都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
穿过艺术馆便来到皇家画廊,这里有英国历史上几位著名首相,如威廉·皮特、汉普顿公爵的雕像。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幅满墙的油画,分别展示英国历史上的两次意义重大的战役——滑铁卢战役和纳尔逊之死。滑铁卢的典故毋庸再提,但纳尔逊勋爵在英国的名气显然要比之前默默无闻的威灵顿强得多。这位奠定英国海上霸权的牧师之子,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献给了为日不落帝国征服海洋的战役中。
画廊右手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坐像,女王坐像两侧是英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王朝——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著名君主的画像。发源于威尔士的都铎和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先后统治英伦三岛数百年,你会看到胖胖的亨利八世和他先后的四任老婆,谁会想到他发动伟大的宗教改革的动机居然是因为罗马教廷干涉他个人的婚姻;谁又能想到女仆安·柏林给他生下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居然缔造了令英国人至今津津乐道的黄金时代。历史的偶然和机遇,将这个大西洋上的岛国推向了时代的浪潮。
绕过女王坐像,便来到了上议院。它的富丽堂皇和奢侈风范毋庸赘言,单是女王的御座便是由24K的威尔士纯金打造。每逢开幕大典,女王端坐中央,两侧是女王丈夫爱丁堡公爵和查尔斯王储,上院贵族们正襟危坐在两侧的红色皮椅上,而以首相为首的下院议员只能站立在议院栏杆以外。英国人对贵族传统的保守而让你肃然起敬,这种仪式化的程序往往历时冗长,但那份恪守和坚持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基因里。
如果说上议院代表了英国的历史和过去,那么下议院则引领着文明的现实步履。经过有圣乔治、圣帕特里克、圣安德鲁斯、圣大卫等四面王旗的中央大堂,便可以窥见下议院的绿色皮椅。在下议院的正门上,你会看到敲打的痕迹。其典故在于,当国王要进入下议院时先派黑杖传令官去敲打大门,征得下议院同意后大门才会为国王打开。英国人以这种幽默的方式传递了英国民主制度的核心——王在议会,王在法下。
与电视上相比,下议院略显狭小,也没有上议院那般豪华。为了铭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辉煌,下议院的几个道具都是来自前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比如首相和反对党领袖发言时话筒下面的木案子便是新西兰制造。但这里每一次激昂的辩论,每一轮对首相的发难,都是民意的决定,也决定着英国的现实。执政内阁和影子内阁分列权杖两侧,按规定反对党领袖可以在每次质询时向首相发难六次,而首相不仅要面对反对党议员的质询,有时也会受到本党议员的刁难。质询时均不称呼对方姓名,而是以My honorable friend代替,但话题之尖锐,语气之强硬,激辩之热烈,以至于议长多次呼吁秩序、冷静。但就是这种针锋相对的咄咄逼人,让民意得以充分伸张,让公开辩论成为民主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任何的决定将处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
导游Cris在我们参观过程中无数次提及英国历史上的的黄金时代,也浓墨重彩了英国历史上每一项新法案的公布所经历的波折。英国人如今的文明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其间少不了流血和战争,但更少不了公众出于主人翁精神的推动,总结英国的文明成果时,Cris一言以蔽之,为你自己的权力而奋斗。
走出议会大厦时天色已黑。聆听大本钟低沉的回响,仿佛诉说着这个国家曾经的辉煌和世界急速的变革。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分别代表中国和日本来欧洲求索民族崛起的良方——李中堂把雪花银用来购买德国的破军舰,而伊藤博文则前往欧洲国家的议会聆听辩论。若干年后,中日两国的差距显而易见。对任何现代公民来说,在议会大厦,你能感悟到文明的力量,常识的教化并亲身参与,成为毕生难忘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