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此观点,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观点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人类文明都不可能脱离这条社会发展的普遍定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人类环境宣言》中写道:“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遍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
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发源地随后的生态转衰,给几大古文明以几近致命的毁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有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过度放牧、过度伐木、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让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生态惨遭破坏,它所支持的生活和生产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在文明进步中,什么时候生态被牺牲掉了,生态危机出现了,文明危机也就不远了。生态危机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生态文明,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次进步,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和新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当前,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协同推进“新四化”和“绿色化”,使之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有力的托举。
【题目】2、近年来,中国游客每年都要赴日购买大量商品,以前传统热销品是电饭煲,今年则在此基础上,马桶盖又称为热销货,导致日本很多零售商店断货。而且人们后来发现这些商品有的甚至就是在中国生产的。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这件事情,看似有几分滑稽,其实折射出了深刻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制造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这件事上和爱国心联系起来其实并没有多大必要。这件事主要的就是一种市场行为的体现,也就是日本的这些产品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这件事主要体现出了我国的一些日用消费品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坚固耐用,在这里更多的体现为以人为本的设计。也就是产品是否真正适应了消费者的方便使用和综合要求。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这方面,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我们必须坚决的赶上。
第三,质量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制造业深层次水平的问题,比如市场敏感性问题、人才的问题、设计理念的问题、市场监管、质量标准的问题。可见高层次的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把这些方面都认真做好。
第四,这个事情还反映出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品牌问题。简单说,就是消费者不信任中国的品牌。品牌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信誉来说都是长远的生命线,我们在这方面必须要有危机意识了。然而品牌并不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品牌终究是靠产品质量支撑的,因此我们还是要从质量、制造业的其它基本功下手。
第五,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过去我们市场无货,但是我们成为了制造业大国;过去是粗制滥造,经不住使用,后来我们曾克服了;现在我们则是不够以人为本,但我们想,只要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将其解决好。
那么如何迎头赶上呢?我们有这么几个建议:
一是要提高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并且严格贯彻执行。适当的公共介入可以弥补市场盲目性,使得市场的优胜劣汰能够更快地发生。
二是要产业政策大力向以人为本的“智能”制造倾斜。
三要大力鼓励创新。要更加完善我们的产权保护制度、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让我们的创新更加蓬勃发展。
四,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宣传我们的国货,避免消费者盲目的崇洋媚外。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这样离奇的出国购物狂潮会逐渐恢复冷静的。
公务员面试名单 | 公务员面试时间 | 公务员面试真题 | 公务员面试技巧 | 公务员面试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