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41个新建公园8月5日开放
“公园之城”迎大运
本报记者 胡谋 贺林平
大运会开幕在即,深圳“公园之城”的绿色名片也成为各国宾客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8月5日,遥望香港、依海而建的深圳湾公园和其他140个新建公园、220个提升改造公园,以及30个特色文化节一齐开门迎客。至此,深圳全市已有824个公园,总数超过北京、上海,位居各大城市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
办大运,立足一时,谋划一世。早在大运会成功申办时,深圳就确立了“办赛事、办城市、惠民生”的指导思想。公园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下子多了几百个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的好去处,令深圳市民欢欣鼓舞。一位来深圳湾看热闹的老者说得好:“与其说这是深圳送给大运会的‘节庆贺礼’,不如说是政府送给咱平头百姓的‘民生大礼’!”
荒滩变身绿色长廊
记者眼前贯穿深圳湾沿岸13公里,遍布青山绿水、丛林廊道的绿色长廊,在2008年7月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滩。经过建设者们3年夜以继日的奋战,总面积达128.74公顷、包含13个主题区域公园的深圳湾公园建成。放眼望去,滨海大道的休闲生活带、后海填海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口岸区东侧的生态绿廊、东角头沿岸的休闲旅游区和海上世界片区的人文主题公园连成一片;红树林公园、中湾阅海广场、白鹭坡、小沙山、追风轮滑公园、日出露天剧场、婚庆公园、运动公园等星星点点,点缀其间。刚刚开放,已有市民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望海、亲水、观鸟、赏景,尽情享受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的无限乐趣。
包括深圳湾公园在内,一年多来,深圳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一共新建了24个市政公园、117个社区公园,将全市公园总面积扩大至220.66平方公里。深圳市城管局局长蒙敬杭介绍,这次大规模的公园建设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绿化+文化”的特点。在公园设计、建设和提升改造中渗透文化因素,加入雕塑、亭台、小品等因子,使绿化体现文化,文化融入绿化。二是“生态+生活”的特点。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入手,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融入市民生活,建设大量便民利民设施,让广大市民开窗见绿景,出门行绿道,出小区有社区公园,离家不远有特色文化街,充分享受绿色福利。三是“家园+公园”的特点。将社区公园建成家门口的公园,给市民提供天天可以活动的空间,提升了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和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