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潮”VS回国留学生就业情况

  有很多人出国留学,掀起“出国热”,也有很多“海龟派”回国,迎来“归国潮”。为何出现“归国潮”?回国的留学生们就业情况怎么样?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为大家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

  近年来,从“出国热”到“归国潮”,从优秀人才流失到学成归国,海外留学领域出现的这种变化,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反映,也是加强海外引才工作的成果。

  与老一辈留学人员相比,现在留学生回国的动力不再只是爱国的“向心力”,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国内有足够多的机会、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和足够好的待遇。

  正如全英学联主席所说:“国家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多机会,此外,政府还为海外学子回国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鼓舞,也增强了我们学成回国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近年出现的“归国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姜正旺体会更加真切、具体。

  他说:“留学人员归国证明的材料一年比一年厚”,一到毕业季,就有一大批留学生为回国工作而到教育处开留学证明,“加班是常有的事”。

  目前,中国留英学子已达12万人,成为规模庞大、品质优秀的人才资源。为更好地吸引、鼓励他们学成归国,国家近年来连续出台优惠政策。

  姜正旺说:“与前些年不同,现在的留学生主要是自费留学,自费比例在留英学生中占95%左右,吸引这些学生回国也就成了海外引才工作的重要部分。”

  他介绍,国家留学基金委发起的“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和“自费转公费”项目就很有针对性。

  据介绍,2003年以来,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连续组织评选优秀自费生,累计已有257人获得优秀自费生奖学金。

  此外,教育处更是与这些优秀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宣传国内人才引进政策并鼓励他们回国工作。今年教育处还建起了一个微信群,以便给这些留学生发布政策信息、招聘信息等。

  “自费转公费”项目则更为直接,教育处帮助选拔成绩突出的自费留学生,推荐他们转为由国家资助、毕业后回国服务的公费留学生。

  过去两年中,有133名留英学生被这一项目录取,今年的自费转公费结果刚刚公布,又有105人被录取。

  “今年是我留学英国的第六年。近年来,我明显感觉到身边同学回国发展的比例在逐年升高,”牛津中国学联主席说,“归根结底,这显示出留学生回国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客观原因。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海外引才工作,“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给了我们海外留学生极大的鼓舞,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国报效祖国、实现中国梦成了学子们心中的理想”。

  其次,近年国内省市、公司纷纷在英国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项目引进会,求才若渴的诚恳态度打动了留英学子,方便的渠道和政策支持为同学们归国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国家给予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可谓多种多样,各省市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但总体都围绕落户、补贴、政策倾斜这三大类。在广度上,从落实户口到税金减免,覆盖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过,目前留学生还有所顾虑的是住房问题。留学生都指出,回国的留学生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很多同学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建议:“倘若国家能系统地在各省市建立起‘留学生公寓’,以优惠价格出售或出租给优秀回国学子,势必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顶尖人才。”

  回国留学生面临的就业等问题

  毕业季,董同学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本来,拥有留学经历的他信心满满,而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

  对于留学一年花费50万到100万元的董同学来说,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待遇并未显示出他的“海归”优势。

  “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实上薪金也只能持平在5000元。”

  面临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海,留学归国的学子再次面临尴尬。高薪不再已经成为留学归国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人盲目的海外“镀金”降温。

  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学成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2万,有72.38%的在外留学人员有选择回国发展的意愿。2013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

  对于留学生而言,除了学费、中介、签证、寄宿、交通、购物甚至买车这些隐形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

  董同学算了一笔账:英国硕士学制短,一年学费20万元左右,美国、澳洲2至3年制硕士学费则在50万至80万元;

  租房或寄宿人家每月4000元至6000元不等,一年多大概要近10万元;

  饮食及其他费用10万元;留学中介费1万至3万不等;

  寒暑假往返机票1万至3万元,英国或者周边国家地区旅行3至5万元,更远旅行或者购买少许包括奢侈品在内的纪念品则在10万元以内。

  留学成风,花费不菲却往往“一职难求”。不少“海归”失望:就业竞争激烈,工作选择和收入优势不如以前。

  在悉尼大学攻读两年会计专业硕士、毕业在北京“蜗居”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姜同学深有感触:其实,本科毕业时,她就可轻松进入这家银行,海外贴金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展现。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11月刚刚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多数人的月薪仍然在1万元以下。73.5%的博士生、86.6%的硕士生、88%的本科生和88.6%的专科生月薪都在1万元以下。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51.14%的专科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花了我们半辈子积蓄,如果只能有四五千月薪,我宁可让我儿子在家待业。”吉林省长春市民王家长说,在银行工作的他和妻子一年收入20万元,但供儿子留学依然有些“吃力”。

  一方面是各大留学中介宣讲会的喧嚣,一方面是斥资百万送子“留洋”耗尽半生积蓄却依然“一事无成”。

  “家境好的留学生这几年来的比较多,在国外学习期间买车,泡吧、聚会,也有少数‘不学无术’者花钱请人替写毕业论文。”董同学说。

  同样是留学归来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认为,“海归”薪水逐渐与相同学历的国内毕业生持平的情况已很常见,是对西方高等教育的盲目崇拜让一些学生和家长陷入一种“集体出国无意识”。

  上世纪80、90年代出国留学归国成功者多,因为他们多为通过了奖学金以及各种考试关的精英,回国后仍属于较为稀缺人才,因此,成功机会也相应较高。其外部环境与现在的留学生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指出,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就业环境下,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回国人员具有一定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很多毕业生都有海外高校学习交流经历,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留学回国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缩小。

  最新调查显示,49%受访的中国海归人才认为,跨文化沟通技能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主要优势。双语技能不再是一项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本地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海归人员相差无几。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说,不理性的出国热让许多能力不突出者试图通过留学提高身价。她认为,知识技能掌握不充分的留学生即便有海外学历,还是会被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淘汰。

  推荐阅读:

  留学生回国有哪些优惠政策

  出国留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归国潮”VS回国留学生就业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高中毕业可以出国读大学吗

高中毕业出国留学

日本专门学校入学要求有哪些

日本专门学校条件

美国留学申请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

留学考虑因素

高中毕业去白俄罗斯留学需要做什么

高中毕业留学白俄罗斯

美国留学双录取是什么 留学美国双录取的条件

美国双录取介绍

英国留学就业情况 影响英国留学生就业的因素

英国留学就业

日本留学回国就业前景 留学生回国有哪些优势

日本留学就业

影响英国留学生就业会有哪些因素

英国留学就业

澳洲留学生回国哪些专业就业率高

澳洲留学回国

马来西亚留学回国现状分析 留学生回国就业怎么样

马来西亚留学现状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有很多人出国留学,掀起“出国热”,也有很多“海龟派”回国,迎来“归国潮”。为何出现“归国潮”?回国的留学生们就业情况怎么样?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为大家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

  近年来,从“出国热”到“归国潮”,从优秀人才流失到学成归国,海外留学领域出现的这种变化,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反映,也是加强海外引才工作的成果。

  与老一辈留学人员相比,现在留学生回国的动力不再只是爱国的“向心力”,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国内有足够多的机会、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和足够好的待遇。

  正如全英学联主席所说:“国家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多机会,此外,政府还为海外学子回国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鼓舞,也增强了我们学成回国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近年出现的“归国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姜正旺体会更加真切、具体。

  他说:“留学人员归国证明的材料一年比一年厚”,一到毕业季,就有一大批留学生为回国工作而到教育处开留学证明,“加班是常有的事”。

  目前,中国留英学子已达12万人,成为规模庞大、品质优秀的人才资源。为更好地吸引、鼓励他们学成归国,国家近年来连续出台优惠政策。

  姜正旺说:“与前些年不同,现在的留学生主要是自费留学,自费比例在留英学生中占95%左右,吸引这些学生回国也就成了海外引才工作的重要部分。”

  他介绍,国家留学基金委发起的“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和“自费转公费”项目就很有针对性。

  据介绍,2003年以来,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连续组织评选优秀自费生,累计已有257人获得优秀自费生奖学金。

  此外,教育处更是与这些优秀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宣传国内人才引进政策并鼓励他们回国工作。今年教育处还建起了一个微信群,以便给这些留学生发布政策信息、招聘信息等。

  “自费转公费”项目则更为直接,教育处帮助选拔成绩突出的自费留学生,推荐他们转为由国家资助、毕业后回国服务的公费留学生。

  过去两年中,有133名留英学生被这一项目录取,今年的自费转公费结果刚刚公布,又有105人被录取。

  “今年是我留学英国的第六年。近年来,我明显感觉到身边同学回国发展的比例在逐年升高,”牛津中国学联主席说,“归根结底,这显示出留学生回国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客观原因。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海外引才工作,“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给了我们海外留学生极大的鼓舞,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国报效祖国、实现中国梦成了学子们心中的理想”。

  其次,近年国内省市、公司纷纷在英国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项目引进会,求才若渴的诚恳态度打动了留英学子,方便的渠道和政策支持为同学们归国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国家给予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可谓多种多样,各省市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但总体都围绕落户、补贴、政策倾斜这三大类。在广度上,从落实户口到税金减免,覆盖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过,目前留学生还有所顾虑的是住房问题。留学生都指出,回国的留学生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很多同学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建议:“倘若国家能系统地在各省市建立起‘留学生公寓’,以优惠价格出售或出租给优秀回国学子,势必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顶尖人才。”

  回国留学生面临的就业等问题

  毕业季,董同学从英国爱丁堡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本来,拥有留学经历的他信心满满,而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

  对于留学一年花费50万到100万元的董同学来说,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待遇并未显示出他的“海归”优势。

  “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实上薪金也只能持平在5000元。”

  面临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海,留学归国的学子再次面临尴尬。高薪不再已经成为留学归国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人盲目的海外“镀金”降温。

  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学成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2万,有72.38%的在外留学人员有选择回国发展的意愿。2013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

  对于留学生而言,除了学费、中介、签证、寄宿、交通、购物甚至买车这些隐形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

  董同学算了一笔账:英国硕士学制短,一年学费20万元左右,美国、澳洲2至3年制硕士学费则在50万至80万元;

  租房或寄宿人家每月4000元至6000元不等,一年多大概要近10万元;

  饮食及其他费用10万元;留学中介费1万至3万不等;

  寒暑假往返机票1万至3万元,英国或者周边国家地区旅行3至5万元,更远旅行或者购买少许包括奢侈品在内的纪念品则在10万元以内。

  留学成风,花费不菲却往往“一职难求”。不少“海归”失望:就业竞争激烈,工作选择和收入优势不如以前。

  在悉尼大学攻读两年会计专业硕士、毕业在北京“蜗居”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姜同学深有感触:其实,本科毕业时,她就可轻松进入这家银行,海外贴金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展现。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11月刚刚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多数人的月薪仍然在1万元以下。73.5%的博士生、86.6%的硕士生、88%的本科生和88.6%的专科生月薪都在1万元以下。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51.14%的专科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花了我们半辈子积蓄,如果只能有四五千月薪,我宁可让我儿子在家待业。”吉林省长春市民王家长说,在银行工作的他和妻子一年收入20万元,但供儿子留学依然有些“吃力”。

  一方面是各大留学中介宣讲会的喧嚣,一方面是斥资百万送子“留洋”耗尽半生积蓄却依然“一事无成”。

  “家境好的留学生这几年来的比较多,在国外学习期间买车,泡吧、聚会,也有少数‘不学无术’者花钱请人替写毕业论文。”董同学说。

  同样是留学归来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认为,“海归”薪水逐渐与相同学历的国内毕业生持平的情况已很常见,是对西方高等教育的盲目崇拜让一些学生和家长陷入一种“集体出国无意识”。

  上世纪80、90年代出国留学归国成功者多,因为他们多为通过了奖学金以及各种考试关的精英,回国后仍属于较为稀缺人才,因此,成功机会也相应较高。其外部环境与现在的留学生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指出,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就业环境下,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回国人员具有一定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很多毕业生都有海外高校学习交流经历,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留学回国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缩小。

  最新调查显示,49%受访的中国海归人才认为,跨文化沟通技能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主要优势。双语技能不再是一项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本地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海归人员相差无几。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说,不理性的出国热让许多能力不突出者试图通过留学提高身价。她认为,知识技能掌握不充分的留学生即便有海外学历,还是会被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淘汰。

  推荐阅读:

  留学生回国有哪些优惠政策

  出国留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