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向胡适“预支工资”留学

2011-08-12 17:01:12 admin 胡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
《林语堂:向胡适“预支工资”留学》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8月12日报道,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转载。

本报记者 徐蕾

林语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他的很多作品如《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其中的《京华烟云》使他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到1923年他先后赴美、赴德留学。

林语堂的留学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一个人——胡适。

1919年秋,林语堂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在美国求学期间,林语堂的经费遇到了困难。由于家中并不富足,亲友也无能力支援,他只得向古道热肠的胡适发电报求助。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其家中只能“自给自足”,有时几乎举债,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美元。”

不久,胡适如期如数给林语堂汇了款。胡适解释这笔钱的来源时说,这钱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即林语堂学成后,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要到北京大学工作。

1922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他再次给胡适写信,希望胡适再为他到北京大学借1000美元。过段时间,胡适又给林语堂汇去了1000美元。

4年后,林语堂回国。他回到北京大学就职的第一件事,就是满怀感激地找胡适致谢。如果不是胡适出面找北京大学预支2000美元,他的留学镀金梦便难以实现。不巧的是,胡适那时正好不在北京。林语堂只得向北大校长蒋梦麟致谢。蒋梦麟诧异地说:“什么两千大洋?是胡适自掏腰包。”立刻,林语堂便明白了:原来胡适为了林语堂成材,为了给北大招揽人才,资助的“巨款”是胡适夫妇节衣缩食掏腰包和东挪西借的。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心脏病猝发逝世。林语堂在纽约写了一篇悼念老友的文章,对胡适评价极高,说胡适无论在“道德文章”、“人品学问”上都“足为我辈师表”。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林语堂:向胡适“预支工资”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高中毕业可以出国读大学吗

高中毕业出国留学

日本专门学校入学要求有哪些

日本专门学校条件

美国留学申请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

留学考虑因素

高中毕业去白俄罗斯留学需要做什么

高中毕业留学白俄罗斯

美国留学双录取是什么 留学美国双录取的条件

美国双录取介绍

哈佛大学向国际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吗?

哈佛大学奖学金

英国留学薪资高就业率好的专业有哪些?工资是多少?

英国留学薪资高专业

英国将从2020年起向留学生提供为期两年的留学后工作签证

英国留学新闻

法国留学还是德国留学好

法国留学好处

挪威留学教育体系和留学优势

留学挪威好处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林语堂:向胡适“预支工资”留学》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8月12日报道,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转载。

本报记者 徐蕾

林语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他的很多作品如《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其中的《京华烟云》使他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到1923年他先后赴美、赴德留学。

林语堂的留学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一个人——胡适。

1919年秋,林语堂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在美国求学期间,林语堂的经费遇到了困难。由于家中并不富足,亲友也无能力支援,他只得向古道热肠的胡适发电报求助。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其家中只能“自给自足”,有时几乎举债,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美元。”

不久,胡适如期如数给林语堂汇了款。胡适解释这笔钱的来源时说,这钱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即林语堂学成后,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要到北京大学工作。

1922年,林语堂在哈佛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他再次给胡适写信,希望胡适再为他到北京大学借1000美元。过段时间,胡适又给林语堂汇去了1000美元。

4年后,林语堂回国。他回到北京大学就职的第一件事,就是满怀感激地找胡适致谢。如果不是胡适出面找北京大学预支2000美元,他的留学镀金梦便难以实现。不巧的是,胡适那时正好不在北京。林语堂只得向北大校长蒋梦麟致谢。蒋梦麟诧异地说:“什么两千大洋?是胡适自掏腰包。”立刻,林语堂便明白了:原来胡适为了林语堂成材,为了给北大招揽人才,资助的“巨款”是胡适夫妇节衣缩食掏腰包和东挪西借的。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心脏病猝发逝世。林语堂在纽约写了一篇悼念老友的文章,对胡适评价极高,说胡适无论在“道德文章”、“人品学问”上都“足为我辈师表”。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