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韩国电影逐渐走向兴旺,但当地电影院仍以放映外国影片为主。 韩国电影《生死谍变》拉开了韩国电影振兴的序幕,把韩国老百姓对好莱坞电影的喜好重新调整成了对韩国本国电影的关注。
发展历程
机遇
韩国电影异军突起,席卷亚洲,乃至世界的动力何在?原因何在?魅力何在?
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光头运动: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电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因为剃光头在韩国是极强烈的抗议形式,而此活动又为全韩国影人集体参加,所以被世界媒体高度关注,韩国政府在极大压力下,决定继续Screen Quota政策令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
审定
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振兴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汉城综合影城和韩国电影学院3个主要单位,其下再分成9个委员会,主要执掌有政策拟订、振兴产业、辅助金审核执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国内外行销推广等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协调政府和电影人之间的矛盾而威望大涨,韩国独立导演金东园、赵成丰因为放映电影《红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协调才得以出狱并促成了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
分级
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该制度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8岁以上可以观看;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不再限制。
扶持
政府交给电影振兴委员会分配的辅助电影的资金。其辅助金主要发放对象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70万元)或制作费3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也无须以奖项和内容上的附和为回报,主要目的是增加年轻的电影人成长学习的机会。一般商业电影则无辅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请无息或低利率融资贷款的方式“借”钱。
1996年,金大中竞选韩国总统的施政纲领中提出“支持发展韩国电影的宣言”,并将之列入竞选白皮书中,其中第五条便是“筹备釜山等各式国际影展,争取国际认同、促进交流”。釜山电影节到至今已经举办了8届,虽然名义上是“国际”电影节,实际上是为本国电影的向外扩张搭建良好平台。釜山电影节为韩国独立电影等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崛起
韩国电影发展到今天的振兴状态,走过了漫长的历史。1900年初,韩国电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应的短片影院也随之形成。在这以后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严莺兰等年轻影星为代表的“赤脚青春”等红极一时的影片,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70年代电视走入寻常家庭,电影业进入衰退期。但这一时期仍出现了‘星星的故乡’ ‘冬女’等描绘年轻人爱情故事的畅销电影。
80年代,韩国电影业开始复兴。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韩国电影的国际声誉得到提升。林权泽导演的《The Suppogate Womb》获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员奖(姜受延),裴镛均导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获第4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奖等。90年代林权泽导演的《西便制》又获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