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生活经历

2015-07-18 15:55:06 836478124 美国留学经验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把收到常春藤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定为人生目标。因为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像我这样的移民后代来说),我们的“美国梦”就是能够就读于常春藤名校。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年仅17岁的我平均每周有两天挑灯夜读,靠着咖啡、磕阿得拉(精神兴奋性药物,包括苯丙胺)、扑热息痛(一种止痛药)苦苦支撑。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支撑我的唯一动力,就是盼望有朝一日能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常春藤院校的平均录取率仅为8%,我至今仍记得自己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时感受到的震撼。新生入学仪式上,我们就“进入常春藤院校学习的意义”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要知道,这里走出去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我们都是精英,”其中一个女孩透过木栅格窗,指着街上的行人说。“我们和这些普通人不同,我们即将改变世界。”

  那是2012年秋天的事了。如今我即将步入大四,却恨不得马上毕业离开这个鬼地方。常春藤院校本是庄严神圣的,可那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挤破头考进的竟是这样一所学校:权财当道、异常残酷、压力极大。记得我来哥大的第一晚,就有一位女孩跳楼,我还亲眼目睹了人行道上的血迹。人都会有沮丧之时,而在这里,抑郁确是人之常态。

  在常春藤院校,许多事情都并非人们想象的样子。如果你是刚刚被常春藤院校录取的幸运儿,以下我所述的就是你即将面对的。而如果你没那么“幸运”被录取,你或许应该为之庆幸。

  哥大的学生很糟糕

  世人皆言,唯有风趣幽默且勤奋上进的学生才能进入常春藤院校求学;而我悲剧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错,这里的确有些优秀人才,但也有些一无所长的学生;他们多是世界500强CEO、电影明星、中东贵族的后代。最近多家媒体曝光了常春藤学校的录取制度,称其“不知羞耻”、“一味取悦特权阶层”。我甚至听到某些学生恬不知耻地说:“要是我爸爸不给学校赞助,我肯定来不了这。”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在公立学校勤奋苦读而最终名落孙山的孩子们——就是这些人无耻抢占了你们的名额。

  一些同学的浅薄无知着实令我震惊。我不禁暗自好奇:你们他妈到底怎么进常春藤的?不过细想想,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很多人生活中虽无趣至极,但写出的论文却妙趣横生。当然,这些人可能有四国居住、二十多国旅行的经历,但这些不过是用钱买来的经历罢了。

  入学哥大的第三天晚上,我找到了几个能在一起抽烟的同学一起,想着他们可能会比较酷。我卷了一根他们都没抽过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了起来;没想到刚一开始抽,就有人提议:“很好,让我们大家一边抽一边按顺序谈谈自己是否信仰上帝及其原因吧!”

  然后,他们居然真的开始谈论这个话题,甚至展开了激烈辩论,我只好摇摇头。你们这些人做事就不能他妈自然点吗?

  伪善的校园文化

  说出来怕吓到你,但常春藤的学生其实和你一样对人生充满困惑。很多时候,要认清自己就要适时懂得退一步。但在常春藤,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只能不断前进。在这里,你根本无法花上四年时间回过头去“找自己”。因为但凡有一秒停滞不前,你就已经落后了。

  对于常春藤院校的毕业生,没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是极其可耻的。因此,多少学生放弃了热情、兴趣、爱好这些无法列举在简历上的东西,穿着职业套装、带着伪善的微笑出去求职,可内心却无比空虚——常春藤院校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经济学,原因正在于此。即便是在以学生自主选课著称的布朗大学,学生们依旧挤破头选修沉闷枯燥的经济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可观收入。

  是的,我曾眼见着一些音乐才华横溢的学生放弃了音乐,选择了金融学;也曾眼见着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学生放弃了飞行梦,而选择金融学。在常春藤院校,梦想永远要让位于声望和稳定。

  同学是竞争对手,而非朋友

  在常春藤,没人希望看到别人成功;这种残酷的环境滋生了恶性的竞争意识,而非协作意识。大一那年,我的一位室友曾这样向我抱怨她的朋友:“我真心不希望他得到好分数,因为他学习都没有我努力。”我问她:“可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盯着我回答道:“那又怎样?”

  面对他人的不友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适;但事实上,不友好的人心里也非常缺乏安全感。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同时进入常春藤,他们要么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优秀毕业生,要么是全州闻名的爵士音乐家、出口成章的诗人、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者、亦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创办者。这些人在高中时都被奉为神一样的人物,而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时,自然会不知所措。

  当他们进入常春藤院校(比如哥大),才发现周围到处是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这些人早已习惯做大人物的满足感;但现实是总有人成为小人物,而小人物就会被吃掉。

  这里事事都要竞争。你要通过申请才能加入俱乐部、做义工、同校园演讲人共进晚餐。大部分从未遭到过拒绝的人,都在这里屡屡受挫。这会令他们难以接受。

  常春藤与金融业的渊源便由此而来。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逐渐意识到: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承受一次次拒绝,此时华尔街便乘虚而入了。虽然并非所有常春藤院校都与华尔街关系密切,但银行及金融公司拉拢意志薄弱但聪明机智学生的例子确实屡见不鲜。他们会对这些学生说:“在我们这里,你会拥有金钱、稳定、及地位,一切都是你的,因为你是优等生,而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反正除了尊严什么都有。

  压力真得特别大

  在做任何事时,常春藤院校的学生都会摆出一副驾轻就熟的架势,但其实他们的精神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学们之间互相较劲,比谁能修更多课程,做更多实习,加入更多社团……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种量化的竞争文化,你的睡觉时长、每晚任务量都是评比指标。但其实呢,这些并不重要,但大家却为了争个头筹甘愿赔上心理健康。

  每天清晨,你都能在图书馆看到刷夜完毕、正在洗漱的学生。每逢周末晚上,图书馆里都会挤满熬夜睡着的学生。我曾看到有同学因压力过大而郁郁寡欢,也曾看到有同学因论文无法按时上交而下跪掩耳大叫。曾经光鲜亮丽的女孩因缺觉、节食、咖啡因摄入过量而面容憔悴。每当跟同学打招呼问他们怎么样,我几乎从未得到过“很好啊”这样的回答;相反,他们大多心会不在焉地招招手,满脸倦容对我说:“我还在坚持。”

  对于常春藤院校的毕业生,没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是极其可耻的。因此,多少学生放弃了热情、兴趣、爱好这些无法列举在简历上的东西,穿着职业套装、带着伪善的微笑出去求职,可内心却无比空虚——常春藤院校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经济学,原因正在于此。即便是在以学生自主选课著称的布朗大学,学生们依旧挤破头选修沉闷枯燥的经济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可观收入。

  是的,我曾眼见着一些音乐才华横溢的学生放弃了音乐,选择了金融学;也曾眼见着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学生放弃了飞行梦,而选择金融学。在常春藤院校,梦想永远要让位于声望和稳定。

  同学是竞争对手,而非朋友

  在常春藤,没人希望看到别人成功;这种残酷的环境滋生了恶性的竞争意识,而非协作意识。大一那年,我的一位室友曾这样向我抱怨她的朋友:“我真心不希望他得到好分数,因为他学习都没有我努力。”我问她:“可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盯着我回答道:“那又怎样?”

  面对他人的不友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适;但事实上,不友好的人心里也非常缺乏安全感。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同时进入常春藤,他们要么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优秀毕业生,要么是全州闻名的爵士音乐家、出口成章的诗人、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者、亦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创办者。这些人在高中时都被奉为神一样的人物,而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时,自然会不知所措。

  当他们进入常春藤院校(比如哥大),才发现周围到处是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这些人早已习惯做大人物的满足感;但现实是总有人成为小人物,而小人物就会被吃掉。

  这里事事都要竞争。你要通过申请才能加入俱乐部、做义工、同校园演讲人共进晚餐。大部分从未遭到过拒绝的人,都在这里屡屡受挫。这会令他们难以接受。

  常春藤与金融业的渊源便由此而来。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逐渐意识到: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承受一次次拒绝,此时华尔街便乘虚而入了。虽然并非所有常春藤院校都与华尔街关系密切,但银行及金融公司拉拢意志薄弱但聪明机智学生的例子确实屡见不鲜。他们会对这些学生说:“在我们这里,你会拥有金钱、稳定、及地位,一切都是你的,因为你是优等生,而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反正除了尊严什么都有。

  压力真得特别大

  在做任何事时,常春藤院校的学生都会摆出一副驾轻就熟的架势,但其实他们的精神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学们之间互相较劲,比谁能修更多课程,做更多实习,加入更多社团……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种量化的竞争文化,你的睡觉时长、每晚任务量都是评比指标。但其实呢,这些并不重要,但大家却为了争个头筹甘愿赔上心理健康。

  每天清晨,你都能在图书馆看到刷夜完毕、正在洗漱的学生。每逢周末晚上,图书馆里都会挤满熬夜睡着的学生。我曾看到有同学因压力过大而郁郁寡欢,也曾看到有同学因论文无法按时上交而下跪掩耳大叫。曾经光鲜亮丽的女孩因缺觉、节食、咖啡因摄入过量而面容憔悴。每当跟同学打招呼问他们怎么样,我几乎从未得到过“很好啊”这样的回答;相反,他们大多心会不在焉地招招手,满脸倦容对我说:“我还在坚持。”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生活经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一位哥伦比亚学生谈英国留学经历

英国留学经历

澳大利亚真实留学经历分享

留学生活分享

西班牙留学生活经历分享

西班牙留学

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留学生活是怎样的?

英国留学

澳大利亚留学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澳大利亚留学感受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把收到常春藤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定为人生目标。因为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像我这样的移民后代来说),我们的“美国梦”就是能够就读于常春藤名校。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年仅17岁的我平均每周有两天挑灯夜读,靠着咖啡、磕阿得拉(精神兴奋性药物,包括苯丙胺)、扑热息痛(一种止痛药)苦苦支撑。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支撑我的唯一动力,就是盼望有朝一日能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常春藤院校的平均录取率仅为8%,我至今仍记得自己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时感受到的震撼。新生入学仪式上,我们就“进入常春藤院校学习的意义”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要知道,这里走出去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我们都是精英,”其中一个女孩透过木栅格窗,指着街上的行人说。“我们和这些普通人不同,我们即将改变世界。”

  那是2012年秋天的事了。如今我即将步入大四,却恨不得马上毕业离开这个鬼地方。常春藤院校本是庄严神圣的,可那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挤破头考进的竟是这样一所学校:权财当道、异常残酷、压力极大。记得我来哥大的第一晚,就有一位女孩跳楼,我还亲眼目睹了人行道上的血迹。人都会有沮丧之时,而在这里,抑郁确是人之常态。

  在常春藤院校,许多事情都并非人们想象的样子。如果你是刚刚被常春藤院校录取的幸运儿,以下我所述的就是你即将面对的。而如果你没那么“幸运”被录取,你或许应该为之庆幸。

  哥大的学生很糟糕

  世人皆言,唯有风趣幽默且勤奋上进的学生才能进入常春藤院校求学;而我悲剧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错,这里的确有些优秀人才,但也有些一无所长的学生;他们多是世界500强CEO、电影明星、中东贵族的后代。最近多家媒体曝光了常春藤学校的录取制度,称其“不知羞耻”、“一味取悦特权阶层”。我甚至听到某些学生恬不知耻地说:“要是我爸爸不给学校赞助,我肯定来不了这。”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在公立学校勤奋苦读而最终名落孙山的孩子们——就是这些人无耻抢占了你们的名额。

  一些同学的浅薄无知着实令我震惊。我不禁暗自好奇:你们他妈到底怎么进常春藤的?不过细想想,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很多人生活中虽无趣至极,但写出的论文却妙趣横生。当然,这些人可能有四国居住、二十多国旅行的经历,但这些不过是用钱买来的经历罢了。

  入学哥大的第三天晚上,我找到了几个能在一起抽烟的同学一起,想着他们可能会比较酷。我卷了一根他们都没抽过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了起来;没想到刚一开始抽,就有人提议:“很好,让我们大家一边抽一边按顺序谈谈自己是否信仰上帝及其原因吧!”

  然后,他们居然真的开始谈论这个话题,甚至展开了激烈辩论,我只好摇摇头。你们这些人做事就不能他妈自然点吗?

  伪善的校园文化

  说出来怕吓到你,但常春藤的学生其实和你一样对人生充满困惑。很多时候,要认清自己就要适时懂得退一步。但在常春藤,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只能不断前进。在这里,你根本无法花上四年时间回过头去“找自己”。因为但凡有一秒停滞不前,你就已经落后了。

  对于常春藤院校的毕业生,没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是极其可耻的。因此,多少学生放弃了热情、兴趣、爱好这些无法列举在简历上的东西,穿着职业套装、带着伪善的微笑出去求职,可内心却无比空虚——常春藤院校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经济学,原因正在于此。即便是在以学生自主选课著称的布朗大学,学生们依旧挤破头选修沉闷枯燥的经济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可观收入。

  是的,我曾眼见着一些音乐才华横溢的学生放弃了音乐,选择了金融学;也曾眼见着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学生放弃了飞行梦,而选择金融学。在常春藤院校,梦想永远要让位于声望和稳定。

  同学是竞争对手,而非朋友

  在常春藤,没人希望看到别人成功;这种残酷的环境滋生了恶性的竞争意识,而非协作意识。大一那年,我的一位室友曾这样向我抱怨她的朋友:“我真心不希望他得到好分数,因为他学习都没有我努力。”我问她:“可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盯着我回答道:“那又怎样?”

  面对他人的不友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适;但事实上,不友好的人心里也非常缺乏安全感。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同时进入常春藤,他们要么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优秀毕业生,要么是全州闻名的爵士音乐家、出口成章的诗人、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者、亦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创办者。这些人在高中时都被奉为神一样的人物,而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时,自然会不知所措。

  当他们进入常春藤院校(比如哥大),才发现周围到处是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这些人早已习惯做大人物的满足感;但现实是总有人成为小人物,而小人物就会被吃掉。

  这里事事都要竞争。你要通过申请才能加入俱乐部、做义工、同校园演讲人共进晚餐。大部分从未遭到过拒绝的人,都在这里屡屡受挫。这会令他们难以接受。

  常春藤与金融业的渊源便由此而来。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逐渐意识到: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承受一次次拒绝,此时华尔街便乘虚而入了。虽然并非所有常春藤院校都与华尔街关系密切,但银行及金融公司拉拢意志薄弱但聪明机智学生的例子确实屡见不鲜。他们会对这些学生说:“在我们这里,你会拥有金钱、稳定、及地位,一切都是你的,因为你是优等生,而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反正除了尊严什么都有。

  压力真得特别大

  在做任何事时,常春藤院校的学生都会摆出一副驾轻就熟的架势,但其实他们的精神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学们之间互相较劲,比谁能修更多课程,做更多实习,加入更多社团……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种量化的竞争文化,你的睡觉时长、每晚任务量都是评比指标。但其实呢,这些并不重要,但大家却为了争个头筹甘愿赔上心理健康。

  每天清晨,你都能在图书馆看到刷夜完毕、正在洗漱的学生。每逢周末晚上,图书馆里都会挤满熬夜睡着的学生。我曾看到有同学因压力过大而郁郁寡欢,也曾看到有同学因论文无法按时上交而下跪掩耳大叫。曾经光鲜亮丽的女孩因缺觉、节食、咖啡因摄入过量而面容憔悴。每当跟同学打招呼问他们怎么样,我几乎从未得到过“很好啊”这样的回答;相反,他们大多心会不在焉地招招手,满脸倦容对我说:“我还在坚持。”

  对于常春藤院校的毕业生,没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是极其可耻的。因此,多少学生放弃了热情、兴趣、爱好这些无法列举在简历上的东西,穿着职业套装、带着伪善的微笑出去求职,可内心却无比空虚——常春藤院校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经济学,原因正在于此。即便是在以学生自主选课著称的布朗大学,学生们依旧挤破头选修沉闷枯燥的经济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可观收入。

  是的,我曾眼见着一些音乐才华横溢的学生放弃了音乐,选择了金融学;也曾眼见着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学生放弃了飞行梦,而选择金融学。在常春藤院校,梦想永远要让位于声望和稳定。

  同学是竞争对手,而非朋友

  在常春藤,没人希望看到别人成功;这种残酷的环境滋生了恶性的竞争意识,而非协作意识。大一那年,我的一位室友曾这样向我抱怨她的朋友:“我真心不希望他得到好分数,因为他学习都没有我努力。”我问她:“可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盯着我回答道:“那又怎样?”

  面对他人的不友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适;但事实上,不友好的人心里也非常缺乏安全感。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同时进入常春藤,他们要么是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优秀毕业生,要么是全州闻名的爵士音乐家、出口成章的诗人、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者、亦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创办者。这些人在高中时都被奉为神一样的人物,而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时,自然会不知所措。

  当他们进入常春藤院校(比如哥大),才发现周围到处是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这些人早已习惯做大人物的满足感;但现实是总有人成为小人物,而小人物就会被吃掉。

  这里事事都要竞争。你要通过申请才能加入俱乐部、做义工、同校园演讲人共进晚餐。大部分从未遭到过拒绝的人,都在这里屡屡受挫。这会令他们难以接受。

  常春藤与金融业的渊源便由此而来。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逐渐意识到: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承受一次次拒绝,此时华尔街便乘虚而入了。虽然并非所有常春藤院校都与华尔街关系密切,但银行及金融公司拉拢意志薄弱但聪明机智学生的例子确实屡见不鲜。他们会对这些学生说:“在我们这里,你会拥有金钱、稳定、及地位,一切都是你的,因为你是优等生,而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反正除了尊严什么都有。

  压力真得特别大

  在做任何事时,常春藤院校的学生都会摆出一副驾轻就熟的架势,但其实他们的精神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同学们之间互相较劲,比谁能修更多课程,做更多实习,加入更多社团……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种量化的竞争文化,你的睡觉时长、每晚任务量都是评比指标。但其实呢,这些并不重要,但大家却为了争个头筹甘愿赔上心理健康。

  每天清晨,你都能在图书馆看到刷夜完毕、正在洗漱的学生。每逢周末晚上,图书馆里都会挤满熬夜睡着的学生。我曾看到有同学因压力过大而郁郁寡欢,也曾看到有同学因论文无法按时上交而下跪掩耳大叫。曾经光鲜亮丽的女孩因缺觉、节食、咖啡因摄入过量而面容憔悴。每当跟同学打招呼问他们怎么样,我几乎从未得到过“很好啊”这样的回答;相反,他们大多心会不在焉地招招手,满脸倦容对我说:“我还在坚持。”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