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告别》收录于鲁迅散文集《野草》,主要向读者阐述了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反抗黑暗中,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影的告别读后感,欢迎阅读。
影的告别读后感(一)
这是一首构思非常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流连于影的世界里,我担心被“黑暗”所吞并,或者被“光明”所消灭。 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不管是人,或者是影,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抗。于是,它反抗黑暗,因为反抗黑暗,故为黑暗所不容“黑暗又会吞并我”,可它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反抗黑暗中。
当黑暗被消灭时,光明真正来临之日,却又是影消亡之时,“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鲁迅先生写道“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鲁迅先生当时处于历史的生存困境中,而笔下的影之价值在于反抗黑暗,当自己辛苦奋斗得到的光明来临之时,却又甘愿于消亡。这是何等的生命境界,怎能不让我感动呢?最后,我想说,即便“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我还是愿意如鲁迅先生那样“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这就是《影的告别》带给我的最大的生命启示。
影的告别读后感(二)
“人在睡着的时候就会有影来该别。”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其实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因为至少还会有影的相伴。我不愿去地狱,天堂,黄金世界,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一种无奈,一种彷徨,一种淡然,一种释然。其实,我们不用时时刻刻地拼命去追求那是人认为无所不能的财富,权利。
我们只要能活得感受到生命每个阶段不同美感就好。我们不必随波逐流,死心塌地的追求着我们被世俗化了的梦想。像影一样,即使愿望只剩下彷徨于无地,我觉得才是最真切的。影只有在人们睡着的时候,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梦想,自己内心的想法,而那时候已是黑夜。其实影一直都在不自由的环境下生活,它被时间控制,被人所在的位置所控制。它已经没有自我选择的留下或者离去的权利。
因此,即使我们心中一直相随的形影的概念也要被打破了,影要告别体,它不要再象曾经那样追随体了。但告别了体后却没有找到要去的地方,无论是地狱,天堂,还是黄金世界,都不想。因此,它只能彷徨于无地,要问无地是什么?我想这是作者能够意会的吧!不管无地是怎样一个地方或者不是地方,我想我都极其佩服影的勇敢。
影的告别读后感(三)
鲁迅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到大听的最多的作家,最最熟悉的作家就是他了。佩服他在那样的一个残破的中国要挣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的时代,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满怀激情,用笔杆子去唤醒愚昧的国民,你也曾经彷徨,曾经呐喊,曾经伤逝,为的是激励一代代的有志青年,为的是追寻那一片光明。
人们把《野草》给予了很高的艺术地位。在五四落潮后反思思想上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以及社会的现状让他有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他感到烦闷和痛苦。在这样的条件下创作的《野草》,便赋予了自己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心理、情感,是对绝望的反抗的一种艺术的再现。
鲁迅的作品,初次的品读,我的第一感觉是晦涩的,很难捉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但他的作品就像烈酒,初入可能是顺着喉咙流下去就象是一团火一路烧下去的感觉,但细细的品味有一股浓浓的香醇味,回味在身体里的一种舒适感。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影得告别》的赏析,纯属我个人的看法。正如鲁迅曾经说过的:“真的勇士敢于面队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淋的鲜血。”“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面对激情消退的青年,他呼吁,他呐喊。在面对明与暗之间,他选择了坚持,选择面对黑暗的现实。人的影子,在完全黑暗与完全光明的情况下,都要消灭,它只能存在于半明半暗之中。反抗黑暗,黑暗会吞并我;而光明真正到来之时,光明又会使我消失。这是怎样的一种境地。 但作者宁愿被黑暗沉没,也不愿苟活于明暗之间。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影的告别读后感(四)
闲暇读鲁迅先生的这首构思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感觉是那样地深入我的内心。我竟然也担心被“黑暗”所吞没,或者被“光明”所消灭。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既不愿沉溺于黑暗之中,却又没有勇气去寻找光明了,因为我是那样地不想和自己的影子告别。我似乎也看到了影“彷徨于无地”的凄凉,内心似有一种东西在涌动,内心一次次地被打动,深深地发颤。我为鲁迅先生的那种无边的孤独感而哀伤;更为我自己那深无边际的孤独感而哀伤。
一直以来,感觉自己一直在黑暗里独行,无论怎样都感受不到有别的影的存在,或许,没有更多的人会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仿佛是一潭深深的黑水,无数次地把你淹没,仅管无数次地挣扎着爬上来,但那黑潭仿佛有种不可抗拒的魔力,无论你怎样地小心躲避和逃离,然而总在不覚间又被深陷进去,沉溺……身处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接点,无疑就陷入了生存的困境之中,然而,现实却真是那样的无奈,于是我想,或许真的只有沉没,世界才会真正的属于自己。
影的告别读后感(五)
鲁迅的文字很深邃,让人看不透,却总会让人有新的收获。我读《影的告别》也能够强烈感受到鲁迅文字的魅力,以为自己读懂了,好像又没有读懂,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中。
读《影的告别》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首诀别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被抛弃的凄恨。影子在控告抛弃它的“人”。天堂,地狱,甚至黄金世界,影子都不肯去,却一直跟随着“人”,为什么,因为是人把影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赋予影子的灵魂,所以在影子的世界里,人就是它的全部。可是在人的世界里,影子却可有可无。最后,影子决定离开,离开便是灭亡(liuxue86.com)。“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很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终究是生命之重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子君的命运,是涓生唤起子君解脱禁锢的勇气和激情,一旦被“生命全部”抛弃的子君最后的结局便是灭亡。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千千万万的子君——把生命附属在男性身上的薄命女子。这究竟是男权社会下造成的悲剧,还是女子性格的悲剧,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联想到现在,女权解放运动提倡了那么久的当代社会,可是如今又有多少的子君能够摆脱男权,得到真正的解放。
开始读《影的告别》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看成是绝恋诗,可是读多几遍,我又不以为然了。再次读的时候,觉得鲁迅大概说的是人的悲剧吧。人没有办法脱离社会寻找绝对的自由,不得不在“黑暗”和“光明”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人本来就是一个双重体,在光明的白天, 总是以一种“自我”的形态出现在社会,可是到了黑暗的夜里,“本我”的欲望就是显现出来,总“彷徨于明暗”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影子想找到“那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人又何尝不是呢?最求个体的自由,从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可是谁又能做到呢?《影子的告别》大概说的就是人对自由最求却无法实现的彷徨吧。像顾城,海子,海明威,追求自由不得便是灭亡。
延伸阅读:影的告别观后感
《影的告别》,澳门「足迹剧团」的作品。在上海、台北,以及今晚在花莲演出。
东海岸文教基金会二楼,装了三面薄纱窗帘的窗台、窗台底下凹陷的长条空间、三面白色墙壁、墙边一块全身镜大小的白色布幕、几盏台灯、一台投影机,就是这次的灯光设备和布景。观众席是七八张铁椅和几块榻榻米,眼前两位舞者,男的全身白衣,女的穿黑色舞蹈服加上蓬蓬裙,台灯在黑暗的房间里点亮彷佛翻开一个光亮的夹角,他们和背后的影子一起展开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关于影子去旅行的故事。
从这个主题出发,足迹剧团利用多变的光源制造了千变万化的影子。四周的几盏台灯轮流亮起又熄灭,搭配上白衣舞者口袋里的手电筒和他移动的脚步,让黑衣舞者的影子在房间里忽左忽右,不断变化长短和大小,摊开又卷起,出现又消失。不同的光源调出不同色调的背景,甚至同时打开几盏台灯和手电筒,在房间里一次唤出好几个浓淡不一的影子。最后墙上闪动着一群影子中的真人投影,影子分裂,跳出画面。
舞者的肢体跃动流转,模仿鸵鸟,装成僵硬的机器人(或人偶?),绽放和收敛之间,是饱满的能量泽蠜]有面目的影子在生动的舞姿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灵魂。
道具赋予影子更具体的质地和更生动的光影画面:布幕背后藏了纸作的黑色人形;在地上卷开拉长的长条黑色垃圾袋;灯光透过矿泉水瓶和蓬蓬裙映出水面波光和扶疏的树影;剪出方格的黑色纸板是向上下左右飞掠的火车车窗,带着影子去旅行。
配乐起伏多变:用日语低吟的歌声、轻快的舞曲、急促紧绷的弦乐、缭绕徘徊的吉他演奏……时而欣喜雀跃,时而恐惧畏缩,加深了故事的氛围。几种乐器不同的曲调和节奏,彷佛也就是影子一路上的喜怒哀乐。
一度被黑衣舞者拉起的窗帘和打开的窗,又被白衣舞者关上、放下。影子这一趟出去旅行,让留在原地的身体困惑,思念。末了的字幕,全白字体询问影子,「为什么这几年你不见了?╲是不是太阳不要你了╲如果是╲我跟太阳说……」。全剧的对白只有六句:
黑:为什么会有影子?
白:因为有光。
黑:什么是光?
黑:为什么影子要是黑色?
白:因为人类的希望只能是白色的。
黑:所以,影子只能选择黑色吗?
影子可以是一个人的自我,其中最真实而深沈的部份。影子也可以是一个城市里和人们彼此贴近到几乎不会察觉的,种种生活的模样。影子不见了,出去旅行,分裂成好几个,像字幕里说的,「变得那么方正和那么大」。自我因为种种外在的刺激和推挤而变得混乱,向外寻求解脱;城市过往的生活风貌因为政治与社会的变化而不复留存,甚至受到庞大力量的框架所宰制。
影子要说的,似乎是这些。
足迹剧团的演出活用了场地空间和简单的器物,制造出生动多变的光影和画面。到了离开的时候,我都还一直记得在那房间里旅行的影子,还有最后在一群影子中闪动分裂,在墙边一闪而逝,那个舞者的身影。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