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班同窗来自各国 欧洲同学主要为兴趣
我的家乡处于中俄边境,从小就接触俄语,大学上的公共外语也是俄语。但当我第一次乘坐俄航降落到圣彼得堡,办理落地签、交学费、熟悉交通时,我仿佛突然失语了。因为我什么都听不懂,街道标牌和学校的公告上,到处是陌生单词。
刚来俄罗斯的外国学生,一般都会在预科语言班读一年。我为了节省时间申硕入系,只读了3个月。我向系里写了保证书,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考下俄语二级。
预科班设在语言系,分初、中、高不同等级,大概有20多个班。我读的预科班是中级班,12个学生分别来自瑞士、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上课时,老师会针对一个问题提问所有同学,看各国学生的不同解释。
很多欧洲国家的学生读预科并不是为了拿学历。比如瑞典的同学尼古拉斯,读完高中后工作了几年又来读书,他认为工作后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所以他选择学俄语,拿不拿学历和证书并不重要。中国学生大多期望别在预科长久待下去,快些入系拿学历。
每节课学生都要做报告 考试不闭卷只抽签答题
我所在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母校,学风严谨,教学严格。
各科老师每节课大都要挑几个学生就相关专业问题做报告,班里的俄罗斯学生一般需要准备10页纸的内容,但不能照本宣科,要用自己的话叙述、讲解。中国学生作业量少一些,只准备4-7页就行,还可以照读,但需要回答同学的提问。
一次,在现代信息社会课上,我做了“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的报告。为了这次报告,我准备了一周的时间,请博士朋友帮我在国家图书馆搜集资料。事先我还掐着手表练习读,生怕超过老师规定的10分钟时间。没想到课堂上老师让我不要担心时间,重要的是一定要读得好听且大声。我讲到微博时,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极大兴趣,老师让我解释了微博以及中国一些城市媒体发展的情况,大家讨论很热烈。这次报告给我的期末考试加了分,我很顺利地通过了。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新闻系的考试和国内不同,大多数的考试不用闭卷集体答题,而是抽签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老师)答题。每个科目的老师在考试之前会出10-20道题目,学生按照题目做出答案,考试时拿着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坐到老师面前抽签,只需回答其中一道题目就行。这里是5分制:3分以下不及格,3分及格,4分好,5分优秀。想得到5分很不容易,回答问题不仅要角度全、见解好,对知识点掌握牢固,还要能在老师步步进攻的提问下,回答到他满意为止。这样的考试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组织和思维能力,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储备呈现出来,因为懂不懂和老师一交流便知。据我所知,俄罗斯的大学考试基本是采用抽签答题的方式。
学生请假非常容易 看电影都可是理由
这里的老师对学生管理很宽松,学生请假的理由五花八门。班上的俄罗斯同学可秀莎和萨沙为了看一部电影向老师请假,理由很简单:就是要看电影。我想这样的理由怎么可能请下假来,结果老师竟批准了。这可是专业课,竟然也可以,让我诧异万分。还有,如果课堂上某个同学感冒了,不用请假就可以不来上课。老师说生病了休息是很正常的事,休息好了可以更好地学习、工作,也避免传染给别人。
在周末,俄罗斯人最常去的地方是博物馆、美术馆。我的几个俄罗斯朋友都会乐器,她们大都在小学时就根据兴趣爱好,在国立课余音乐学校接受培训,每个月300-500卢布的学费(合人民币60-100元)。每周至少上5小时课,每半年考试一次,持续上5年,可以拿到国家颁发的音乐中学毕业证。之后凭这个证,学生可接着去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深造。在俄罗斯,观看芭蕾舞剧、歌剧、马戏,是大家课余生活的调剂,一些大学生还自己组织演出。受这个氛围的影响,很多中国留学生不仅性格变得开朗,也结交了很多俄罗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