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交换生的生活经历

2015-12-04 12:45:08 836478124 美国留学经验

 

  今天86留学网给大家分享一篇介绍美国交换生生活的文章,作者就曾经有过交换生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作为中美交换生的难忘经历吧。

  2009年9月,我成为中国十万留美大军中的一员。

  在决定以美国交换生的身份前往美国高中学习一年之前,我还是一名普通的高一学生,也曾经历过小升初、中考等一系列的选拔。在很多人眼里,之所以踏上留学这条路是因为在国内的学习不尽如人意,留学只是一条出路。对于我本人而言,学习不算拔尖的我虽然不完全排除这一因素,但是对于独立的渴望以及国外新颖的教育模式的好奇,才是真正使我选择这条路的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高中时期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交换生这一机制。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是指将学生送到选择的国家并在当地学习生活一段指定的时间。现在来讲,交换生多数指各国高中生之间的交换活动。我曾对比过交换生与普通留学生的不同,交换生在一些热门的留学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之外,可以有机会选择去一些较少中国人选的国家,如德国、芬兰、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交换生还可以去到较少华人的地区以及当地的公立学校,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与生活,而这一点在美国地区更加被体现出来。因为普通留学签证是不允许留学生去公立学校的,因而国内许多人会选择一些东西岸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而这些学校里往往是国际生扎堆,去了国外还是脱离不了中国人的圈子。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交换生的名额越来越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留学,因为交换期往往只有一年甚至半年,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应程度决定以后的发展。

  临行之前

  选择美国也是我对比过后的结果。在2007年和2008年,我分别利用寒暑假时间去美国和英国进行游学,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与学术气氛。我对于美国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当地人的好客、好谈与开朗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国家。虽然英国也相当好,但在仔细对比之下,我还是选择了美国。

  准备工作既繁琐又新鲜,我需要像申请大学一样,写一份自我鉴定,准备成绩单,挑选给接待家庭的几张照片。后来我才得知,我的这些材料都是供美国那些准备接待交换生的志愿者家庭挑选我们而准备的。交换生自己是无法决定自己会去哪个州、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的,只有志愿接待家庭——在完全没有物质回报的基础上,才可以有权利选择自己希望接待的学生的性别、国籍以及具体情况。只因为这些完全未知的因素,在2009年初一切事宜都决定下来之后,我便开始憧憬这即将到来的一年。

  8月底的时候,我得知我的家庭确定了下来,在美国的中部地区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对于我这个从前只大概了解东西部发达地区如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的人,这个闻所未闻的城市为我即将到来的这一年带来了许多未知数。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订机票和收拾行李,直到8月31日——签证的允许离境日的最后一天,我带着不舍、兴奋、紧张与憧憬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展露灿烂的一面

  当看到接待家庭举着写着“Welcome to America”的牌子站在接机口兴奋地对我招手时,我知道,这注定充满冒险气息的一年开始了。我的接待家庭构成很简单,一个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单亲妈妈和两个各比我小一个月和三年的妹妹,在圣路易斯市城郊住着一栋小小的房子,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我用还算流利的英语和她们聊着些基本情况。不知怎么了,这三个我在美国接触的第一群美国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竟然是腼腆。

  因为我没有在美国高中开学之前到达美国,于是,在刚着陆的第三天,我便要开始我的学校生活了。在去之前,我已经得到了美国高中的资料并做了相关的搜索。学校同样坐落于圣路易斯市市郊,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基督教教会学校。美国绝大部分的私立高中都是教会学校,基本分为基督教和天主教两种。我个人认为,在教会学校念书是个很好的选择,作为国际学生,校方不会把信仰强加给我们或者对于学生的录取有信仰要求,但是同龄的美国人基本上来讲都会有信仰。相比于杂化的公立学校,信仰使他们变得更加单纯和善良,而这非常有利于国际学生在学校里的人际交往与学习。有着这些信息,我对我在学校的生活十分有信心。

  作为今年第一个来到这所学校的亚洲女生,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的焦点。当我穿着和每个人都一样的校服(教会学校基本都有校服,款式多为POLO衫、短裙和正装裤)走在走廊里时,我感受到身边的目光都在我身上打转,并时不时对我善意地微笑和向我打招呼,我也泰然自若地以微笑作为回报。看着身边每一个陌生高鼻梁白(黑)皮肤的面孔,游走于对于我来说崭新的教学楼,我感到无比地兴奋与紧张,但却又少了几分归属感。我很快在学校里交到了朋友,由于美国高中的“走班式”制度,我每节课都与不同年级的不同的人上,这在增加了我的交往面的同时,更增加了我的负担,比如说记住他们的名字。

  人际交往是在我这一年交换生经历中最让我百感交集的一件事。由于我的友好以及美国人对我的好奇与热情,我是这所学校里的焦点人物,人人都希望和我交朋友。在最初的一两个月,我完全没有感觉到他们有任何敌意与歧视,只是单纯的友好。霎时间我似乎成为了上天的宠儿,在这间学校过得风生水起。我以为,和美国人交朋友就是如此简单,回答一些他们对中国的问题,多对他们笑笑,他们便会称呼你为“best friend”。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我的幼稚。他们仍旧友好与热情,但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他们的“best friend”。他们会开心地发现我和他们上同一节课,但从来不会主动坐在我身边;他们会邀请我去party,但只在我美国妹妹去的同时才会;他们会赞美我的样貌,但只是纯粹羡慕我头发的颜色和鞋子的款式。和几个一同在美国不同地区做交换生的朋友交流之后,我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问题。美国人对待我们的真诚无可厚非,但我永远无法和他们成为交心的朋友,问题不出现在我们身上,只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始终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墙。我和他们交往时,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时会开心地笑,但我在失落难过时,却不知道如何向他们诉说。这一度让我苦恼,但我后来发现,在美国只要能融入美国人的交际圈,就是极大的成功。曾经多次听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多只和国人交往,而美国人不在必须条件之下不会主动和中国人或者亚洲人交往。也许是我所在的地区民风淳朴,黑人和白人比例相近,这减少了一些歧视现象的发生。总而言之,我将我这一年和美国人交往的经历总结为一句话: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展示给他们,将失落与不安藏起来。不管怎么说,我和他们还是一起度过了许多有意义的经历:舞会、志愿活动、网球比赛、派对、电影之夜……我很感动,这一年我身边充斥着这样一帮喜欢我的朋友,并可以无时无刻给予我帮助。

      祖上是爱尔兰人的美国妈妈

  在美国,和志愿接待家庭在一起的日子成了我最美好和最有意义的记忆。我的美国妈妈是一位经历过许多风雨的女人,但她的经历不仅没让她变得严厉而不近人情,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善良。不同于我想象的是,她时常为金钱这一必需品而烦恼。她在保证她两个女儿生活的同时,还要无偿地提供我的饮食起居。我几次提出要给她生活费,但都被她笑着回绝了。美国妈妈是除了我在中国的家庭外对我来说最亲近的人,我们真心将彼此当成母女,我和她之间无话不谈。在去年初时,我的美国经历刚刚过半,而那段时期类似于我的瓶颈,学习不够理想,生活不尽如人意,而我恰好很想家很想父母。在知道我的难处之后,她经常到地下室来陪我聊天,带我出去购物,尽可能地让我开心。我的两个妹妹也非常理解我。小妹妹对我很感兴趣,并专门买了本中文入门书对我说些有意思的话。刚到美国时,我在学校的受欢迎程度一度让和我同年级的妹妹对我产生偏见。但矛盾很快被我们双方逐渐加深的了解程度化解了,我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由于我在美国的时间从2009年8月到次年5月,因此跟着我的美国家庭经历了许多节日与纪念日,在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感恩节、圣诞节和复活节这样团圆的节日,我跟着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礼物,虽然这让我想念国内的家,但我仍然认为很新鲜与有趣。劳动节时,我跟美国妈妈和妹妹到湖边度假,我们住在房车里,在湖上开着游艇,美国人还会毫无顾忌地在刺骨而深不可测的湖里游泳。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圣帕特里克节,一个为了纪念爱尔兰守护神的节日。由于美国妈妈的祖先是爱尔兰人,她每年都会上街参加游行。我作为一个纯正的黄种人竟作为游行的一分子,穿着绿白相间的衣服跟着主题花车在路边几千人的围观下走完了全程,这让我感到既紧张又惊奇。和美国家庭开心的回忆数也数不完,我对她们的感激也溢于言表。

      在国内不敢想的课堂

  在美国的一年我本应读11年级,由于学校伊始对我的不了解与误会,将我放在了10年级。我当时并不知情,等到意识到时已为时已晚。还好我有国内的理科功底,在美国轻松的大环境下,理科算是我们亚洲学生的强项。开学时我与10年级同学一起学简单的三角函数,而这些我在国内初三就已熟稔于心的知识,让我不得不转到11、12年级的预微积分班。虽然我在国内没有接触过微积分,但我逐渐发现美国人的数学题基本都是按计算器就能完成的,考试时老师还会提供公式。有了这几个条件,我在数学课上所向披靡,频频在美国本地人惊异的眼神中拿着一次又一次的100分。在这一年中,我还代表学校与一名韩国学生和一名美国学生一起参加了密苏里州的数学比赛,并成功进入决赛。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拿奖,但我还是总结出了,中国人在美国学数学一定不会吃亏这样的经验。

  除去数学和化学这两个我的强项外,由于我的年级限制,我的课程还是比较简单的。我选择了美国历史和10年级英语这两个文科,而事实证明想要在美国学好这两科,不下功夫是做不到的。美国老师讲历史时和我们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会按照辞海一般厚的课本,一条条一章章地讲,会像讲故事般在许多视频以及网站的辅助下把知识教给我们。由于我词汇方面的缺失,还有初到时不尽如人意的听力,历史课一直是我比较抵触的一门学科。还好有好心的历史老师,他从来不会对国际生的试卷严格批改,尤其到大题时,只要给出了大点就算我们对了。这样一年下来,我的美国历史成绩也不算太难看,而我也越来越发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那些历史故事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除了必选科目,我还在美国上了Design(设计)、Fashion(时尚)和Business(商业)几门有意思的课。在Design课上我们设计平面广告、画漫画;在Fashion课上我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时尚品牌、用缝纫机自己动手做裤子和枕头;在Business课上我们学怎样运营一间公司、做自己的企业规划。这些经历都是我在国内想都不敢想的,真的非常有意思。

  在教会学校的一项缺点就是要上宗教课。并不是出于对信仰的不尊敬,只是和一教室从出生起就是虔诚的基督徒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宗教知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没和基督教搭上过一星半点联系的中国学生来讲,实在是太困难了。圣经在我看来,就算是中文版,也是彻彻底底的天书。只有半年的宗教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保持A的成绩,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我开始强迫自己在周日和接待家庭去教堂听神父演讲,注意他们的礼节习俗。努力归努力,终归是比不上美国人对于自己信仰的文化的了解,在上课时被点到回答问题也会出丑被笑。其实不只是宗教课,其它课也有被嘲笑的时候,每当那时,失落是一定有的,但我也试着告诉自己“不要管他们,你将来一定会比他们强”这样的话,最后就能做到一笑而过。

    归来,再出发

  其实在美国高中,国际生作为弱势群体不仅在言辞行动上要小心翼翼,心理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开头几个月的新鲜感与磨合期过去之后,往往会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上产生挫败感。作为十个月内不能回国的交换生,到了十二或者一月份时大多会比较想家,并时不时伴有失落和孤独感。其实回想起那段时间,确实比较辛苦。看着美国家庭在圣诞节时团圆,以及紧接着中国春节的来临,无一不让我想家,再加上期末和托福考试的种种压力,我有几次不堪重负地一个人在地下室流泪。

  说了这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在美国的这一年似乎确实没有想象中美好与快乐。不开心归不开心,美国朋友和家人对我的友好与无尽的帮助,我还是深念在心中。离开前的那几日,我有过不舍,不舍这人人互助互爱的环境,不舍这人这事,甚至一度想第二年再回来。不过静下心来权衡,发现还是国内更加适合我。

  我现在正在准备美国大学2012年秋季入学的申请。现在的生活虽忙碌,但我常常思考我在美国一年的意义和得到的收获。现在中国许多学生都在努力地向外走,我作为其中一员,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受了所谓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我想,这一年,表面上看是在为我申请美国大学做铺垫,实际上我的一切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被潜移默化。回国之后,人人都说我变了,变得成熟了。外表之下,我的思考能力和关注层面都提高了。我开始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并希望日后学习有关专业。现在的我会自豪地和别人提到我在美国一年的经历,因为我觉得我在报名交换生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先机,做出了对我一生都重要的决定。虽然这一年也许苦多于甜,但我会尽力记住它的甜,也更会记住那些我从苦中学到的让我受益一生的东西。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美国交换生生活的文章,希望对有申请交换生意愿的学生有所帮助。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西班牙留学生活经历分享

西班牙留学

关于去欧洲做国际交换生的住房挑战

欧洲留学

美国留学现状 留学美国生活适应指南

留学美国生活

美国留学真实生活分享 去美国读书可以享受怎样的生活

美国留学真实生活

在美国留学的生活经验分享

美国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