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试网:关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几点看法公布[1]

2011-11-01 13:38:07 高考
2011年11月01日 01时52分,《教育考试网:关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几点看法公布[1]》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编辑整理.

近日,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再次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据 10月30日京华时报报道,10月29日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晨雾博客的主题就是高考,这几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家长网友在评论中难免涉及到这个问题,常常一触即发地引来各地家长的激烈大论争,甚至出现一些十分不文明的互相谩骂。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容回避问题。晨雾站在家长(包括大城市户籍家长和随迁子女家长)角度对此谈谈看法:

1. 由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八)条规定“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写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称,“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这就为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定了调子:这一问题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的层面,而是即将要试行的国家意志下的行为。无论是京沪等大城市的家长,还是随迁子女的家长,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正在向你走来。现在不能确定的,一个是怎样做(新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还有一个是时间表。

2. 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高考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的归属是教育部,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教育部管辖所能够全部覆盖的问题。教育部作为牵头者对这个问题负有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责任。晨雾认为国家绝对不会突然在某一天简单地宣布:即日起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可以在实际居住地参加高考。目前看,我认为在北京2012年高考规则还不会对随迁子女开放。

3. 即使不考虑城市人口控制、交通拥堵等复杂问题,仅仅单纯从教育部所管辖的高考行为本身分析,也不可能在现有模式下简单地实行异地高考。现有模式不论是否合理,已经维持了一种平衡,要打破这种平衡向更加合理发展也必须是一种渐进式的。比如说就拿北京来说一种简单的思路:允许了境外户籍人员在京高考,是否就应当同时将这些人员原本在外省市的那份招生计划“划拨”到北京?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全国高招计划的重新再分配问题。设想如果所有随迁子女都到北京来高考,而北京的招生计划维持不变,在高考录取问题上北京的高考岂不就变成了“外省”?随迁子女争取到的在京高考权益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再说再说一种思路可以不涉及各省招生计划的变化,或者只是对招生计划的分配进行微调。那就是恢复全国统一命题高考,或者是要求所有随迁子女考生必须在参加现有的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借考,凭此高考成绩回到户籍所在地录取 – 异地高考变异地借考。对于本来就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户籍的考生比较简单,对于本省独立命题的省份则必须为异地借考生单独划线录取,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还有一种思路,步子迈得大了点,那就是高考录取完全与户籍脱离的办法,高招计划不再向各省市分配(就像现在各个大学的资助招生计划一样),各高校自己掌握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录取。考试可以是教育部统一命题全国统考,但是考生直接在各各高校报名(就像现在自主招生一样),录取谁,是否还需要面试,完全由高校决定。整个录取过程与户籍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教育落后的边远省份可以采取适当预留名额的办法。这种模式下大学的自主权得到了极大的放大,省市高招办对大学的监督制约作用在消失和减弱。这种高招模式就已经十分接近美国大学的录取模式了,港台大学也是这样招生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的公信力是否能让广大公众放心,公众担心消除了一种不公正的同时又造就了另外一种更大的不公正。因此晨雾认为是最容易实现,但是最不容易通过的一种模式。

4. 晨雾随便提出的上述三个思路,都很可能找出很多漏洞。晨雾相信相关的调研部门还会有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教育考试网:关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几点看法公布[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出国留学需要参加哪些考试 托福和雅思考试的区别有哪些

留学考试

新加坡的三类升学考试介绍

新加坡留学考试

如何应对新版德福机考?

新版德福机考

去法国留学的面试准备指南

法国留学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本科入学考试有哪些

意大利留学

关于AP考试自主学习有什么要知道的

AP考试准备

关于SAT成绩报告需要知道的3件事

SAT考试

关于PAST成绩报告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PAST成绩报告

有效的GRE考试准备方法

备考GRE

日本留学申请的考试详解

日本留学申请的考试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2011年11月01日 01时52分,《教育考试网:关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几点看法公布[1]》由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编辑整理.

近日,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再次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据 10月30日京华时报报道,10月29日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晨雾博客的主题就是高考,这几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家长网友在评论中难免涉及到这个问题,常常一触即发地引来各地家长的激烈大论争,甚至出现一些十分不文明的互相谩骂。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容回避问题。晨雾站在家长(包括大城市户籍家长和随迁子女家长)角度对此谈谈看法:

1. 由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八)条规定“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写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称,“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这就为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定了调子:这一问题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的层面,而是即将要试行的国家意志下的行为。无论是京沪等大城市的家长,还是随迁子女的家长,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正在向你走来。现在不能确定的,一个是怎样做(新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还有一个是时间表。

2. 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高考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的归属是教育部,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教育部管辖所能够全部覆盖的问题。教育部作为牵头者对这个问题负有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责任。晨雾认为国家绝对不会突然在某一天简单地宣布:即日起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可以在实际居住地参加高考。目前看,我认为在北京2012年高考规则还不会对随迁子女开放。

3. 即使不考虑城市人口控制、交通拥堵等复杂问题,仅仅单纯从教育部所管辖的高考行为本身分析,也不可能在现有模式下简单地实行异地高考。现有模式不论是否合理,已经维持了一种平衡,要打破这种平衡向更加合理发展也必须是一种渐进式的。比如说就拿北京来说一种简单的思路:允许了境外户籍人员在京高考,是否就应当同时将这些人员原本在外省市的那份招生计划“划拨”到北京?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全国高招计划的重新再分配问题。设想如果所有随迁子女都到北京来高考,而北京的招生计划维持不变,在高考录取问题上北京的高考岂不就变成了“外省”?随迁子女争取到的在京高考权益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再说再说一种思路可以不涉及各省招生计划的变化,或者只是对招生计划的分配进行微调。那就是恢复全国统一命题高考,或者是要求所有随迁子女考生必须在参加现有的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借考,凭此高考成绩回到户籍所在地录取 – 异地高考变异地借考。对于本来就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户籍的考生比较简单,对于本省独立命题的省份则必须为异地借考生单独划线录取,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还有一种思路,步子迈得大了点,那就是高考录取完全与户籍脱离的办法,高招计划不再向各省市分配(就像现在各个大学的资助招生计划一样),各高校自己掌握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录取。考试可以是教育部统一命题全国统考,但是考生直接在各各高校报名(就像现在自主招生一样),录取谁,是否还需要面试,完全由高校决定。整个录取过程与户籍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教育落后的边远省份可以采取适当预留名额的办法。这种模式下大学的自主权得到了极大的放大,省市高招办对大学的监督制约作用在消失和减弱。这种高招模式就已经十分接近美国大学的录取模式了,港台大学也是这样招生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的公信力是否能让广大公众放心,公众担心消除了一种不公正的同时又造就了另外一种更大的不公正。因此晨雾认为是最容易实现,但是最不容易通过的一种模式。

4. 晨雾随便提出的上述三个思路,都很可能找出很多漏洞。晨雾相信相关的调研部门还会有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