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就业仍惹人关注。而中国求职大军中的留学生求职者也面临着与“前辈”不同的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究竟是留在居住国就业还是回到“一枝独秀”的中国发展,成为他们最要寻思惦量的人生重要课题。
国内、国外,孰好孰坏?
对于大部分普通留学生来说,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抉择取舍。
回国求职,是去是留?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得靠各位留学生自己把握了。
回国恰躲华尔街失业潮
受访者:小天35岁
留学地:美国
专业:MBA
美国常青藤名校MBA毕业,随即进入美林证券工作,虽然从事的并非投行业务,但基本年薪也在15万美元左右,年底还有高额奖金。2008年5月之前,小天在华尔街从事着这样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陪一个同事在市中心看房子,他想换一套大公寓。”小天告诉记者,当时,华尔街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所以,当他告诉身边的朋友打算回国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声,“他们都以为我疯了。”
然而,在小天的眼里,那时繁荣的华尔街已经可以嗅到危机的味道。“美林有一款拍卖债券,本来客户可以随时提取现金,可当时已经发生了客户提不出钱的状况。”
与之相反,在国内,外资银行个人业务的开放趋势日益明显,不少猎头千方百计找到他,高薪厚职不说,更重要的是,许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切都很顺利,2008年5月,小天回到上海,成了某外资银行个人业务部的高管。4个月后,华尔街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不少同事被辞退了,几个投行朋友手里的公司股票成了一堆废纸,还有当年一起出去的朋友想要回国,国内的机会一下子热门了起来。”
小天告诉记者,当时选择回国,只是看准了国内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谁知道这个选择正好帮我躲过了失业潮,很幸运。”
几番面试终遇如意工作
受访者:小琳28岁
留学地:澳大利亚
专业:市场营销
“澳洲的Master,含金量不高啊。我们这里哈佛、沃顿的简历有一大堆呢。”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不停用中指和食指敲打着桌面上的简历。10分钟后,小琳拿回简历,气愤地走了。
“一看就是个皮包公司,说是招总经理秘书,其实办公室就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加上总经理不超过5个人。”小琳告诉记者,这是她年初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后,经历的第N场无疾而终的面试。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