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7.D 2.C 3.D 4.B 5.D 6.B 7.C 8.B 9.B 10.D 11.B 12.A 13.A 14. A 15.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16.190317.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18.启动动能,导向展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19.课堂教学能力20.教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P19)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22.(P14)教育经验总结法: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专业研究者同教师一道,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的方法。23.(P2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24.(P23)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25.(P43)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P8-9)答: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27.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P25—30)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2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P44—45)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2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P64-65)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30.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