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卷及答案(1)

一、单选题
1.A 【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2.B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3.B 【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C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D 【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A 【解析1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属于心理自我方面的内容。
7.D 【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8.B 【解析】蜜蜂采蜜属于本能行为,与学习的内涵不符。
9.C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0.B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A 【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12.C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13.C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4.A 【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5.B 【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16.D 【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对于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题干符合此内涵。
17.A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赏。题干符合此内涵。
18.A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于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19.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智商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20.B 【解析】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2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斯金纳,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维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22.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l5。
23.C 【解析】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是纵向法。
24.D 【解析】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引起的。
25.B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气急败坏属此类。
26.A 【解析】林冲沉着老练,这种气质属于黏液质。
27.D 【解析】l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
28.D 【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
29.B 【解析】从操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通常在练习的中间阶段会出现一个高原期。
30.B 【解析】在短时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做出决策,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二、多选题
1.ABCDE【解析】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DE【解析】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包括语文智力、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
4.CDE【解析】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6.ABCDE【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认为,人类学习主要为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
7.ABE【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有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8.ABCD【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9.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0.AC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需要,包括认知、审美需要。
11.CE【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后者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
12.AD【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
13.ANZE【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14.BDE【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5.BE 【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特点。
16.ABDE 【解析】本题考查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意义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原有知识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的。
17.CDE 【解析】本题考查影Dfl仓,J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一tX.、具有独立性。
18.B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道德逐步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19.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0.BCE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