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贝多芬传读后感栏目。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 一阵风吧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沙,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无意间,我翻开了语文课本,看到了一篇名叫《月光曲》的文章,里面生动得描写了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全过程。
因此我慕名而去,在qq音乐里听起了这首曲子,淡淡的宁静,朦胧的忧伤,以及婉转的轻快,到后来的铿锵的力量,迸发的激情,一气呵成,更衬托了这个音乐家的才华横溢。 我带着好奇心和崇高的敬意,翻开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的 “贝多芬传”。在罗曼罗兰的笔下,我看到了这个伟大音乐家的无比寻常的意志。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从此,贝多芬走上了伟大音乐的的道路。
然而,在贝多芬的事业如火如荼时,却传来噩耗,他最宝贵的东西—听力,却逐渐在创作岁月中消磨,直到他失聪为止。在如此毁灭性的艰难条件下,贝多芬以异于常人的意志,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第九交响曲》。
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音乐上,更加以他散发出的不屈不挠英雄气息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他的英雄气息不仅仅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充分体现于他承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依然保持着的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创造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之中。他的音乐史不朽的,而他的灵魂是伟大的。罗曼罗兰之所以要为他做传,是因为她知道贝多芬的思想足以为当时数万法国生灵带来光明与希望,而事实,他做到了,他的一切影响着不仅仅是当时的法国民众,也影响了世界上千千万万陷于水深火热的民众,他用他残缺的身体向人们宣告“不可以向命运屈服”。
他一生为爱奋斗,为了完成自己的音乐使命而活着,用痛苦换来欢乐。他做到了,是怎样的煎熬,他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在历史上抹下了浓重的一笔。
看着贝多芬的事迹,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过着安逸的生活,以至于意志力薄弱,完全禁不起大风大浪。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农民工找份工作比大学生好找,工资比大学生高。因为大学生怕吃苦,工资要求高,实践能力薄弱,沟通技巧差。众多的缺点也印证了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减退,学习态度差,不懂得吃苦耐劳,糟蹋了自己的青春,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一句古话说的好“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人的诞生是和超乎寻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四肢健全,拥有那么多的资源。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条件,而不是等到失去了,在艰苦的条件下才懂得去珍惜。艰苦的条件磨练人的意志,而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出人才不是么?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人才,就要厚积薄发,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去争取我们美好的未来。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0字
夜,缓缓降临,仿佛用黑天鹅绒布满,繁星点点在天,眨着眼睛。地上,街灯明了,霓红灯亮了,穿梭在人来人往的路上,不知谁家播放了一首似曾相识的曲调,像月光,像流水。
一路上,我都在思考,直至到家才想清,是贝多芬的《月光》。不愧是贝多芬,竟能谱写出如此动听的曲调。尊敬,加上好奇,再一次迫使我溜进爸爸的书房,看看尘封的书籍里,有没有贝多芬。
书桌下面,有罗兰的《巨人三部曲》,恩恩,有一本《贝多芬传》,我轻轻拿出,拂去上面的灰尘,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不觉潸然泪下。以前,知道他耳聋,生活不幸,却不知他出身贫寒的家庭,父亲常常醉酒,十分粗鲁,常打骂他,再加上他(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他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就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一个人担当着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从十一岁到十七岁,大好的青春年华,本应去学习,可他,已经工作了。我想,如果我是他,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可他,坚持了。1972年,他离开了故乡,前往维也纳,仅仅不到四年,他,一个富有音乐天分的他,听力日益减退。这,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画家瞎了眼,工人缺了手脚,智者失去了思考能力,作家失去了大脑!而他,一个人独守着,这个可怕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他完成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指挥。当他指挥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台下掌声轰鸣。他,依旧背对着观众,一个六七岁的女孩拉着他的手,给他鲜花时,他才转过身来。他明白,自己全然听不见了。戏院无奈之下,把他开除了。但,只有他知道,他自liuxue86.com己明白,他心中有音乐,他有一颗颗跳动的音符。随后,与他相爱的姑娘朱丽叶塔弃他而去,嫁给了一名伯爵,肉体灵魂的双重折磨,是他,这位伟大,可怜的音乐家,创造了《幻想奏鸣曲》《克勤侧奏鸣曲》。当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他的情绪从低谷飞向了蓝天,十分高涨。他的《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又再一次震惊了维也纳音乐界。
1806年,爱情又将他遗弃,他与布伦瑞克小姐定婚,但未婚妻又嫁给了别人。这个时候,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界的
瞩目。不过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亲朋的死亡,好友的离散,还有一个不争气的侄子与他捣乱,经济困窘,耳朵全聋······
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使他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他说:“即使我没有世界所给的快乐,但我要创造快乐给自己,给懂我的人,给世界!”
是啊,如果生活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你可以再打开一扇窗,离开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如果无法摆脱这些困境,你可以自己寻找快乐,让自己有理由活下去,坚持下去!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这位音乐天才,在不幸中寻找快乐的强人,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虽已逝,但精神未逝,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世界所给的快乐,那就自己创造快乐!如果遇到什么不幸,那就坚持下去,坚持活下去,坚持笑着活下去!
推荐阅读:
名人传读后感 |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 贝多芬传读后感 |
名人传读后感 |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 贝多芬传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