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每到一地游览时,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吧。
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挖掘出土,当时老百姓为了保护其不被日本人掠走,千方百计地隐藏起来,后来送给了当时的中央博物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博物院。1949年,有关人士将其放在博物院地下库房,用砖围了起来。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方鼎被“借”去展出,成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两者都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它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
“玉 山”工程浩大,费时费工。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三年多,在宫内 画了四张图样,随后又制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随即发送扬州,由苏扬匠师历六年时间琢成,玉山又运达北京, 又用两年功夫,才大功告成。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玉禹山”的雕成,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乾隆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总结。 “玉禹山”永远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和国之瑰宝。
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剑长55.7厘米。剑首为圆箍形,剑格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花纹,剑身饰菱形暗纹。剑身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8 个鸟篆铭文。制作精良、犀利异常,是东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出越国当时制剑工艺的高水平。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5.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6.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
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唐兽首玛瑙杯,我国历史文物,产于唐朝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此杯琢工精细,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8.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1968年,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 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的年代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西汉,长174、宽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
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9.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
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
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
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
10.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是春秋时期的器物。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通高117厘米 口长30.5厘米 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河南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一件莲鹤方壶。这两件莲鹤方壶原本是一对,它们硕大的器形、优雅的曲线、纯青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尤其是顶端盛开的莲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飞的仙鹤,清新隽永,令世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