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我心归去教案(一)】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说理的优美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乡愁”的永恒主题,情感真挚浓烈,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新课标”对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审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乡”这一人之常情。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具备了鉴赏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具雏形,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与饱经沧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阂。所以本课积极的创设情境,调动既有知识,给学生释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抽象的思维发散去融入作品,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技能目标: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
②过程与方法:
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以鉴赏方法为主线,挖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并解决关联问题。
教学设想:
完全依托文本,从文本生成问题,以文本解决问题。教师用适当的指导语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以鉴赏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科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学重点。
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捕捉知识联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适当关注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给学生更多空间;及时给予答案恰当的点评,引领不同层次的思考;布置分层作业。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乡情萦我心——感悟乡思(师生互动)(4分钟)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liuxue86.com,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
首诗歌:(PPT)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钢翅响拍着金风 想起故园飞黄叶
一跳跳过了海峡 想起野塘剩残荷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
落在你的院子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夜夜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 处处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凝成水
唱童年的惊喜 是露珠
唱中年的寂寞 燃成光
想起雕竹做笼 是萤火
想起孤灯篱落 变成鸟
想起月饼 是鹧鸪
想起桂花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在,我们也许不能深刻体会那种远离故土、魂牵梦绕的切肤之痛,但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将来异乡途中的回忆与思念。多年之后,当你身处异地,透过朦胧的泪眼遥望故乡时,会有怎样的回忆涌上心头呢?……(学生畅所欲言,设想自己远在他乡时所想)(PPT)
同学们的思念充满着甜蜜与满足,而真正的乡思该是充满着愁绪,所谓“最是乡愁忘却难”。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当代作家韩少功的思乡名作《我心归去》,来一起走进一位异乡游子的心灵世界。(板书:我心归去 韩少功)
二、远行与回望——文本研读(38分钟)
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划下三类词句:表现作者心情的,触动个人情感的,一时难以理解的。(PPT)
(一)感性认知(自主探究)(12分钟)
学生反馈阅读中划下的词句,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对文本有了感性的认识,划下的这些词句对我们理解文章会有直接的帮助,同学们知道文题也是解读一篇文章的一把钥匙。(PPT)
师生互动以下问题,主要由学生依托文本得出结论,教师适当点拨。
1.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里?(PPT)
异乡(法国—圣•纳塞尔)——故乡(中国—长沙)
从题目理清文章的思路,1-3身在何处,4-6归去何方,7深化文题。
作者身在法国,心归故乡。
2.法国和自己的故乡有哪些不同呢?试着从原文筛选信息,体会作者笔下的异乡与故乡的区别。完成问题之前,请先看一下老师根据文中描绘搜集的图片吧。(PPT)
异乡—雅静奢华、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故乡—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对比
3.既然法国奢华舒适,故乡贫瘠落后,为何还要心归故乡呢?(PPT)
因为物质上的富有无法填满精神上的空虚。
文中有表现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吗,请同学们找出来,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生成预设以下问题)
①“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拟人手法,一个“弃”字道出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②“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这是直抒胸臆。
③“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用比喻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处可逃。
④“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运用重复的手法表现自己极度烦闷和空虚。
⑤“悬崖”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⑥“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用夸张的修辞将自己近乎疯狂的心态表露无遗。
共同总结:
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心归故乡(惦念、亲切、激动)(板书:人在异乡 心归故乡)
4. 作者想念故乡,那里最让他割舍不掉的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诵文中触动你情感的句子,让我们一起细心聆听,去感受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PPT)
亲人:……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故乡:……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亲人、月夜、小羊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乡的全部吗?他热泪涌流,心里忧愁什么。古人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只知其忧,却不知其求。
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这样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板书),文贵含蓄,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那些你一时还难以理解的语句入手,来思考他在寻求什么,来理解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呢。
(二)理性升华(小组合作)(15分钟)
结合自主阅读过程中划下的句子,思考其深刻内涵,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生成预设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主要探讨前两个,其余难度较小,小组合作完成)(PPT)
我刚才参与了同学们的讨论,很多同学找到了“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并且有了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对这两句存有疑惑,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吧。
①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故乡之所以美,是因为你在故乡付出了血、泪和汗水,故乡存留了你成长、奋斗过的证据,你会因眷顾而觉得它美。但是你终究要离开故乡,这种美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甚至消逝,因此你会为此感到伤悲。
沈从文说过, “美丽的总是使人愁。”因为人们害怕失去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对美才有“眷顾”之意,美才会使人悲,使人痛,甚至使人怜。
②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因为人对故乡的“失望”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这种动力能使你为故乡流血、流泪、流汗,然后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③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失血的矫饰”是指不带感情的,旅游景区与故乡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顾的“悲情”,少了一
些血、泪、汗水。
④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⑤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当人的心有所属时,一切都可以是引起思绪的诱因,某支独唱曲只是借题发挥,他们内心的充盈
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故乡有我们的亲人和我们的过去;
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是我们奋斗、耕耘过的地方;
是我们为之付出艰辛劳动和奉献的地方;
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心灵归宿。
(板书故乡:生命之根、奋斗之地、奉献之所、心灵之源。)
(三)深入挖掘(教师指导,自主思考)(6分钟)(PPT)
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全面,老师在阅读中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屡遭贬谪,远离故土,但他却欣然吟咏“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背井离乡却心安于他乡,韩少功身处异地却心归故园,这两者相矛盾吗?
苏轼由于被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为民造福,所到之处改革弊制,为民请命,兴修水利,防灾避难。西湖“苏堤”更为世人称颂。可以说苏轼是“大有作为此心安,此心安处是吾乡”。同学的回答启发了我,假如你十年寒窗,考取美国哈佛大学并在那里学习工作,它能否成为你的“故乡”呢?(可以,因为你将自己最宝贵青春年华付出在那一片土地上,它可以成为你的第二故乡,正像徐志摩对康桥无限的眷恋,才有那样发自内心的美妙的诗句。)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为之奋斗过奉献过,只要把它视为生命之根,心灵之源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故乡,就像毛泽东少年时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与韩少功“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异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只要是心有所归,便可处处为乡。(板书)
这才是韩少功笔下故乡的真正内涵。
鉴赏方法总结:抓住文题——理清文脉——分析表现手法——品味关键句
本文主题总结:
(故乡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心灵栖息地,只要你在那真诚付出过,用情感动过,用心触摸过,那么你就能归去自己的故乡,拥有故乡的人是富有、充实而幸福的人。)
三、恒久的烙印——装好行囊 (师生互动)(3分钟)(PPT)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外面的世界总在诱惑着人们。多年之后,当你即将踏上远行的旅途时,行囊里应该装下了足够你在疲倦时值得回味的东西。学过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要在里面装下什么呢?(老师送大家三句话)
总结:
执著勤奋是远行的动力——努力奋斗
亲情友情是远行的甜蜜——学会感恩
一草一木是远行的思绪——用心品味
课后作业:(PPT)
①热爱故乡的人意味着热爱生命的人,但是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请以“我的远行”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②推荐阅读篇目:余华 《十八岁出门远行》
柯灵 《乡土情结》
老舍 《想北平》
附:板书设计 我心归去
韩少功
语忌直 生命之根
意忌浅 人在异乡—心归故乡 奋斗之地 心有所归—处处为乡
脉忌露 奉献之所
味忌短 心灵之源
【我心归去教案(二)】
(课前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曲子里听出了什么吗?(如没有,老师解说,这是马思聪《思乡曲》,它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坐在月光下,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而急切奔家的场景。它撼动了每个游子的心弦。)思乡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同学们能举几个学过的思乡主题的诗句吗?(可能“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老师举例余光中《乡愁》。(幻灯片呈现)我们说从前是咫尺天涯,普遍思乡情浓;如今则是天涯咫尺,不少的人已经没有多少故乡的概念,“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可你们不一样,你们从遥远的新疆来到温州读书,这就比同龄的孩子在体验故园之思上有了优势。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优势来体会一下身在法国的韩少功先生思乡之情。(板书课题:《我心归去》韩少功)
二、 文本研习
师: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呢?(板书:故乡)
明确:故乡
师:作者此时身在何处?
明确:法国圣·纳赛尔市(板书:法国)
师:为什么“我”心要归去呢?要知道法国可是浪漫之城,时尚之都呀!再说韩少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2002年时,他还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呢!难道是法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难道他在法国受到的待遇不好?
明确:不是,法国的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好,有静雅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
师:天哪!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们努力学习考大学找个好工作不就是想着衣食住行无忧吗?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不是也曾这样畅想吗?可作者的心为什么要归去呢?
生:因为他在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后陷入了“难耐的冷清”
(一)师:作者是如何来渲染这冷清的感受呢?找出几个句子,交流评点
1、“这里一切的声响都弃你而去”——一个“弃”字写尽了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师:在你周围有哪些与你相关的声音呢?(学生谈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
2、“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直写寂寞。
3、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空虚。——比喻形容当时的精神状态,这种内心没有着落的莫名的恐惧,比那深谷更可怕,深谷你摔下去起码也会感触到实在,现实的不知所归的空虚茫然比具体的的伤害更难耐。
4、“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不是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连用三个意图何在?——反复连用,突出了语言不通,听不到乡音的孤独,像孤独的囚徒无法摆脱的无奈。此刻多想听到那乡音,即使是陌生人我也会和他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就是乡音的魅力,可是我却处在一座法语的监狱。
5、“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这里作者用重复和夸张的细节来写作者无所事事快要发疯的感觉,极度表现这种寂寞孤独与空虚。(鲁迅《社戏》中写看戏“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表现这种戏毫无看头,坐着内心的无聊)
6、“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潜台词那是什么吗?我愿不愿意留在法国?——不愿意,我要归去,四个反问表明归去的决心。
(二)师:此刻“我”的心到哪里去了?
明确:似乎很没出息地想家了——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述的?——“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这个温馨和“我”此时此刻在法国的孤独寂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场面有多温馨,“我”此刻的孤寂就有多深。
(三)师:是不是有亲人在,他就会不想家了?文中哪句话能证明你的观点?
明确:不是,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师:这片承载了“我”的过去的热土就是——故乡。作者说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是什么呢?
明确: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师:一首曲子往往就会引发人的思乡之情,想到是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未归家小羊,一直插在地边的犁头。想家就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里。作者以独特的体验,私人化的感悟,打动了我们,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你踏上离家的列车,来到遥远的温州就读时?当你生病无人在你身边陪伴照料时?当你看着一阵秋风吹下枝头的黄叶时?当你看着天空中那如血的残阳时?当你读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当你唱着“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时……)你们想家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我们是否就是那只还未归家的小羊?
生:畅谈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想象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想着家乡的小路,长满了青草,混着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想到放牛的牧童,把牛赶在山坡上,自己倚着青山,居高临下,仰视,细数着天空中的飞鸟和白云;俯视,则是无垠的绿油油的田野和袅袅炊烟;想到绿油油的瓜田里,几个蹑手蹑脚偷瓜的小孩;想着那些拖着鼻涕的孩子打弹弓、爬树,掏鸟窝;想到的是奶奶做的可口的美味饭菜;想到的是午后坐在院子里,洒满一身金色,给奶奶掏耳朵的场景;想到的是妈妈的唠叨声……(好,不再想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故乡呀!)家乡那里的岁月未必“激情燃烧”,但那样的日子却是“阳光灿烂的”。 乡愁就是这样一些琐碎的日常经验,一种遥远的亲切温暖的感觉,它融化在我们每个思乡者的视觉、听觉乃至味觉之中。
师:在这里老师注意到了,我们在想家的时候总会想得很美好,就像文中说的“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是啊,时光把故乡淘洗得很美很美。当我们身处在家乡时,畅想起旅游景区的时候也是美的,(这样的回忆与你对旅游地的回忆一样吗?)这两种美一样吗?它和旅游景区不一样在哪里呢?
1、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从来就是悲的。任何旅游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中国讲究“以悲为美”,所以思乡的曲子总是含有悲伤的,含着淡淡的愁,这是一种悲伤的美丽。
2、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已成了我们自己,不可分离。故乡再穷,但相思之情仍会随时产生。
3、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奋斗、耕耘的地方。
4、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为什么血沃之地?(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对故乡的失望能滴血,“滴血”的“失望”其实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如此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因为失望是会让人奋起的,奋起了就会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所创造。鲁迅就说过“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在座的你们从新疆来到温州不就是在为家乡而奋起吗?
5、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拥有真正拥有故乡。——出生地只是与我们生理活动相连,而故乡则与我们情感相连。只有奋斗过,才能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记忆。故乡才能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才会有割舍不断的感情牵挂。
6、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没有了故乡,我们就是失了根的花草,没有了故乡,我们就是无根的浮萍,是故乡给予了我们力量的支撑。
师:《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故乡”是这样解释的: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根据刚才我们这么一分析,这个定义似乎不妥,你能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句作出修改吗?
故乡是 出生或长期居住并艰辛劳动过奉献过(付出过)的地方。(板书:出生或长期居住并艰辛劳动过奉献过(付出过)的地方)。(所以温州就是你们的故乡)
三、 小结:《我心归去》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故乡可以是具体的地方,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我们想念故土,其实就是在想念自己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的付出。
四、 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PPT展示)“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是戍边战士的乡思;“聒碎乡心梦不成”这是纳兰性德一个贵公子的乡情;是“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总是在“街灯下思乡,梦游与我共命运的土地”,纵使我“一生漂流在外,没有还乡”。这凝结在每个游子心底的永恒的思乡情结,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从远古吟唱到现在。“上下古今一样,东西思乡攸同。”乡愁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如果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时你会有突然涌出的热泪,你会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因为她是“我们无法忘记的祖国,当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我们将长眠在她那苦涩的泥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