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肖霞在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外,还要负责项目企划、出纳、文秘等工作,此外,她还是一名汉语教师。
一个决定只为一句话
2004年8月,供职于天津外国语学院的韩语教师肖霞被公派到韩国延世大学攻读韩国语博士学位。课堂上,肖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课后,她积极参加公益性事业,参与志愿者服务。当时的她,热情、充满活力,因为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努力,她曾被韩国国立国际教育学院评为先进模范生。“这个奖让我觉得比拿一等奖学金更有含金量。”她兴奋地表示。
2007年,就在博士毕业前夕,天津外国语学院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办的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即将开院。天津外国语学院考虑各种因素,决定让熟悉韩国的肖霞担任第一任中方院长。听到这个消息,肖霞一直在犹豫。但当时院长的一句话让她决定扛下这个重担:“我知道第一任中方院长任务重、难度大,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你去吧。”
为了这句话,肖霞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生涯。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混日子的”
现实却不如肖霞想象中发展那样顺利。肖霞告诉笔者:“我所在的学校位于一座非常偏僻的山上。”她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刚来的两周到一个月,在我所在的学校和部门,如果自己不主动跟人交流,是没有人跟你说话的。”这无疑给当时胸怀满腔热情的肖霞泼了一头凉水。
然而,肖霞却未因此气馁,她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语言优势,同时借助网络寻找韩国当地的汉语教学机构。“我在他们的网址上进行自我介绍,宣传我们的孔子学院,并且表示如果对汉语教学有需求可以来孔子学院。”一步一步,肖霞用自己的努力来向周围的人证明,“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混日子的。”
肖霞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资金紧缺。“作为国家项目,孔子学院经费不能只靠国家资助,要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最重要。”在教学模式上,肖霞打破原有的内部办学模式,开创了“官学联手,产学联手,学学联手”多种形式,并取得成功。
一辈子与孔子学院结缘
事实上,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除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肖霞还要负责孔子学院的项目企划、出纳、文秘等工作,最重要的,她还是一名汉语教师。“最忙的时候1周18节课,最少的时候一周也有12节课。这对她来说,不管是在体能还是在能力上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别人在休息,我却加班加点在工作,连家人都顾不上管。”肖霞说。
有人会问她,你一个女孩子,干嘛如此拼命?肖霞笑答,作为一个中国人,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在孔子学院的工作让更多的韩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需要了解他们,他们也需要了解我们。”
因为工作繁忙,肖霞现在还未能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但她并不后悔。她表示,通过这两年多的工作,自己感触良多。“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在国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中国,所以不管在工作中还是言行举止上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现在的她,看到路边有废纸,不管多忙,也会主动拾起放进垃圾箱。
肖霞告诉笔者,在延世大学读博之时,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了1/3。但现在,有了两年半孔子学院的工作经验后,她决定放弃前期论文题目,重新选择题目。“我现在的论文题目跟语言教育有关,主要是比较分析中韩日3国语言教育政策。”肖霞希望能把自己在孔子学院的工作经验带给更多的人,“或许我自己一辈子就会与孔子学院打交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