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伦网 苏平
幸福无需攀比
一天,幼子(5岁)问我,有多少钱才算富?我敷衍到,有很大的房子、院儿里停着直升飞机。
儿子想了想说,那么,医院肯定是很富了?(我们刚到医院去看爷爷,停车坪上有一架急救直升机)。过了一小会儿,他继续说,嗷,现在我懂了,为什么你总是告诉哥哥有钱也不一定幸福:医院里住的都是病人!
童言无忌。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健康?美食?朋友?家庭?友谊?爱情?阳光?沙滩?
人言,幸福如蝴蝶,奋不顾身地去追,却总也抓不住。伦敦一场来势汹汹的幸福行动,承诺帮你抓住蝴蝶----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幸福秘方。
免费拥抱
幸福行动成员上街给人免费拥抱。
市中心的街头,愤怒的司机按着喇叭,不耐烦地自行车左右穿梭,上班族不敢放慢脚步。便道上,一女郎面带微笑,手里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粉红色的大字免费拥抱。
女郎是幸福行动(Action for Happiness)组织的成员。上周一,位于伦敦的幸福行动正式起跑,引起巨大的关注和反响。
该组织的宗旨是要建立起全球性的群众运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文化,通过成员间的点滴善行,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行动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对幸福的科研证据。尽管物质极大丰富了,与50年前相比,英国人并没有变得更幸福。
幸福行动宣称,要抵制对物质享乐主义的一味追求、扭转毫无节制的个人主义浪潮,把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个人行为放在首位,以此实现更幸福的生活方式。
幸福行动在网站上给出了许多小点子(参见右侧的表格)。给我的印象,实现自身快乐、幸福,概括起来,一是要靠让别人幸福,二是,要象超市特易购广告说的那样,点点滴滴皆有益(Every little helps),从小事着手。
深得民心?
该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理查德·莱亚德(R Layard)教授认为,现在是推广幸福行动的最好时机,因为,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在渴求更美好的东西。
有证据表明,幸福,也已经受到高层的重视。随着经济的萧条和严重赤字带来的预算紧缩,首相卡梅伦曾经说,现在,我们必须承认活着不全是为了赚钱,政府也不应该一味追求GDP,而是更要着重追求GWP—大众幸福。
英国国家统计局将从今年开始,把国民感受列入普查的内容。其中的问题包括,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你昨天沮丧吗。普查结果将作为政府衡量民众幸福指数、修订政策的参考。
从草根层面来看,数字好像确实也能证明,幸福行动深得民心。截至本周一(18日)中午,已经有来自99个国家的一万一千多人注册为成员。
逃避现实?
你能传播幸福吗?
让座,给人开门, 诚心赞美别人, 给别人拥抱, 倾听别人吐苦水, 和陌生人交谈, 给迷路者指路, 随手捡垃圾, 让后面的人加塞, 把车位让给别人, 给同事买蛋糕水果, 请邻居喝酒,道歉,原谅别人, 献血, 给邻居剪草, 帮别人看孩子, 给慈善组织作义工, 看望病人,联络老友
来源:幸福行动
你可能会说了,谁不想生活中有更多的幸福、快乐?
不幸的是,幸福行动启动的当天,网站交通量大增,服务器难以支撑,一时陷入瘫痪。或许,这也提醒着我们,追求幸福,并不能永远掌握在个人手中?
更大的问题是,在英国,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不时髦。谦恭有礼,是不是太软弱?慷慨大度,该不是别有用心吧?和陌生人交谈?你什么意思?
BBC的内政事务编辑伊斯顿曾形容,英国是怀疑论的金牌得主,英国人对政客、媒体、公共机构和其他人的不信任更加严重。
传播快乐、减少别人痛苦的运动,在某些人看来,不仅很不英国、甚至有玩弄小花招骗人的意思。或者,这不过是政府的诡计,要通过洗脑把国民带出紧缩的黑暗?
幸福行动的成员忙着上街给人免费拥抱的时候,怀疑论者也忙着指责这不过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空想,把微笑强行提拔到政策高度让人厌恶。
当然了,在如今这样的经济气候下,丢了工作、交不起房租、养活不了家人,当求生成了必需的时候,恐怕很难有心情顾虑别人的感受。
依然面对着谋杀、强奸、种族屠杀、战争、地震、海啸、核泄漏……永久地幸福与快乐?很容易被人指责为逃避现实。
瞬间感受?
写稿的时候,重新登陆幸福行动网站,几小时内,注册成员又增加了好几百人。可见,希望找到幸福的仍是大有人在。
伴随着债务的深重、环境问题的恶化、工作时间加长、退休年龄推迟、贫富分化加重、社会流动放缓,悲观主义的情绪越来越流行。不管你怎么看待幸福行动,依我看,有行动,总比没有行动要好。
窗外,樱花、玉兰仍未落尽,夕阳把天空染成明艳的橙红;室内,孩子听话地做功课,老公乖乖地在洗碗。一时间,我很知足,也很幸福。几秒钟后,看到大摞的账单、满桶的脏衣、未竟的工作,难免心生沮丧。
我好像永远在对过去的遗憾、对未来的担心之间游荡。也许,幸福,只能是瞬间的感受?
蝴蝶,怎么追也抓不住;静静地坐下来,说不定反倒会悄悄地落在你身上。
也许,强迫追逐幸福,只能是事倍功半?
(苏平 2011年4月19日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