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考前一周语文复习攻略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也指文面清洁,书写工整,字体不要有大有小,或是超出格子,或是“躲”在格子的一角,看起来刺眼或别扭、费眼神;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写完后,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通读一遍,借助语感,对疙疙瘩瘩、表意不畅、不明的地方稍加改动,以不影响意思表达,阅卷教师能够看懂为原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作文的得分起着无形的决定作用。

  在参加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发现议论文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论据不恰当,不准确,不精炼。那么什么样的论据是恰如其分的呢?

  ■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如是事实论据,应确凿无误; 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论据运用的要求

  论据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论据的来源

  从哪些方面寻找论据材料呢?一,在考生的生活范围内寻找。二,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三,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

  ■论据的使用方法

  一,单个材料的使用: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二,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在高考阅卷现场,老师们看一篇作文是否“有创新”的具体标准是:

  1.见解新颖: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2.材料新鲜:现实中的鲜活材料; 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

  3.构思新巧:应该充分展开想象,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构思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5.有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

  那么,如何创新?以我多年的阅卷经验,可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1.改变观念勇敢创新。其实作文就是让你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要大胆创新,才能获得高分。

  2.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要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要会将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3.善于联想巧用比喻,巧用诗词名句深刻揭示中心,勤于思考见解新颖。

  满分作文一定是扣题行文的,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行文有境界是一种很高的评价。作文的境界在何处能体现出来呢?一是拟题,二是立意,三是构思,四是用料。

  满分作文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有感恩的心志、有底蕴深厚

  的材料。那么怎样使文章有底蕴呢?一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二要选择名言,不是自己; 三要事例丰富,不要一事到底。满分作文有合意合理的结构,有行云流水的语言。感情真挚,能够“我手写我心”。

  满分作文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绝非大众化和老生常谈。满分作文的结构完整、严谨、有创新,符合行文规律;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能够灵活采用各种手法,或排比,或引用,或比喻,或正反对比。

  满分作文语言有文采,语言凝炼,遣词造句非常讲究;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富有新意,富有气势。标题先声夺人,形象生动;开篇点题,引人入胜;材料充实、新颖、典型、不落俗套;文章脉络清晰,选取角度好,书写认真清晰美观; 满分作文具有文化性、思辨性、哲理性。

  高考阅卷老师在阅卷现场,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拟制靓丽、准确、鲜明、凝练。开头吸引读者,要顾及全篇,注意文章风格,尽量避俗就新,辨明文体;避免头重脚轻、开头冗长,避免东拉西扯、入题缓慢。

  审题角度准确,立意高远深刻,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切忌全篇没有一个主题,牵强附会,颠三倒四,忽东忽西。要精心选择材料,材料要真实准确新颖典型,最好从课本中寻找材料,做到学以致用;或从生活中采集材料,有生活就有分数;或从报刊中寻找材料,做到与时俱进。

  构思行文新巧,想像奇特又合情合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

  内容充实厚重。写议论文要“有文化底蕴”,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文中恰当地运用引用论证。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读者感受到写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文章撼人大气。作文平庸的原因是缺乏震撼读者心灵的大气。文章大气从何而来呢?一要有立意的大气。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狭小天地,要眼观大世界、云卷云舒,文写古今中外、政文史哲。二要有句式的大气。用干练有力的肯定句、富有气势的排比句、节奏铿锵的长短句、参差错落的整散句等。三要有语言的大气。语言要有道理,有意蕴,尤其是一语中的的分析,揭示现象之后的本质,更让人读后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日的爽快之感。

  结尾精辟有力,会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结尾要克服有头无尾、结构残缺,虎头蛇尾、收束无力,过分张扬、与文不符的毛病。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两部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发展等级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深刻主要是就立意而言,要求考生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丰富是就材料而言,要求材料丰富,形象丰富,意境深远;有文采主要是就语言而言,要求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是要求见解新颖,善用新鲜的材料,或构思精巧、推理想像不落俗套,或能够表现一定的个性特征。

  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目的是改变学生作文的保守状态,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想创新,必须做到两点:一要有甘冒风险的勇气。创新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凡有创新品质的考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也会尽量在细小方面与众不同,比如标题巧一点,开头新一点,文中安排一两个动人的细节,力争有一两处亮眼的语言,等等。这是一种境界,有境界就会风采独特。二要有拒绝平庸的气度。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那么,怎样才能创新呢?一要题目创新。二要立意创新。三要材料求新。四要形式创新。五要构思创新。六要语言创新

  第一,审题角度是否准确。

  审题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考生常犯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结果造成跑题;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第二,对材料的认识、理解是否深刻。考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不仅影响了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项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作文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者是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考生对材料认识深刻,作文就容易写好; 对材料理解肤浅或者有误,作文即使不离题也难以产生严密的逻辑与合理的想象。

  第三,学识见闻的积累多少和运用水平高低。

  好的作文能广征博引而没有斧凿的痕迹,铺排而出却不显重复累赘。相反,差的作文既讲不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以表现主题,也拿不出像样的例子,说不出什么道理去论证观点,这类考生文化积淀、生活积累太少,学识见闻贫乏,作文空洞乏味。

  第四,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能力强弱。

  有没有选好文体,会不会运用表达方式,成为作文技能技巧的重要标志。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分级评分法,“文采”是一个重要评分点,好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而且文采飞扬,翰墨喷香;而差的作文不仅词汇少、句式少、修辞少,而且错别字多、病句多、废话多。

  第五,内容是否充实厚重。有的考生由于视野狭窄、阅历不深,作文时难以找到典型、新鲜的材料,因而文章显得空洞、单薄;相反,有的考生平时博览群书,注重识记积累,因而在考场上能够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增添文章的厚实感。纵观近几年的考场议论文佳作,往往能在关键处,巧妙地引用名言妙语,让文章的天空群星璀璨,让阅卷老师感受到考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曾经有个学生在高考前写了几篇文章让我评分,我一看就知道,他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习惯了一个模板。高一初学议论文时老师给学生一个模板这是正常的,但学生不可以抱着模板一直不放。

  有的考生作文正题下面有副题,开头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题记,全文再加三个小标题,一篇不到900字的文章被切割得四分五裂; 有的考生事先准备三四个感动中国的故事,东拉西凑编织成文; 有的考生“老父江南殁、家兄塞北亡”,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父死母病危;有的考生无病呻吟,用小资抒情的语调去描写议论; 有的考生语言贫乏,整篇皆是看似玄妙实则空乏的废话; 有的考生过分追求亮点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全文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以求“排山倒海”;还有的穿越时空、文白夹杂等等。

  不说真话和实话,只讲空话和套话,你的作文凭什么赢得老师的青睐?其实你想得高分,重点就是看作文内容能否触动阅卷老师,能否给阅卷老师一些启发、一些思考。阅卷老师希望考生能在平常的生活里发现闪光点,不要认为日常生活很平凡就找不到值得你写的人和事; 不要摒弃生活里真实美好的东西而去写远离自己生活的虚假编造的情感。

  高考前的作文梳理。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处于什么样的档次,如果你是不太会写作文的人,就要保守一点,首先要保证不偏题、不离题,用最简单的语言和自己熟悉的例子来写作文。除了事实论据之外,也应当准备些道理论据。对于作文水平中等的考生,则可以用一些切题的新例子,加上一些修辞手法,并注意结尾要总结到位。而平时作文比较优秀的考生同样也要注意,因为这些考生通常比较有思想,所以要注意在语言、文体、观点上创新的同时,不要偏离主流价值观。2、注意审题。考生要舍得花十几分钟进行审题,先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了再下笔。写之前,要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尾应该怎样升华?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也就有了思路框架,在写作中就不会卡壳了。3、重视读书。语文绝不仅仅是背点成语、校正字词就能学会的。我们学了12年的语文是真的要读点书的,而这书绝不是市面上那些一口气就能读完的书。你得读名家好书。作文一直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你要让阅卷老师在你的作文中读出鲜活的文气。4、关注社会。要养成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习惯,把社会焦点、人生问题与复习相关的考点知识有机结合,让你写出来的文章充满时代气息。

  我的分数去哪儿了?

  往届有很多考生,高考完了查询自己的语文成绩时,会万分意外:我在考前的诊断性测试和适应性测试中,成绩都超过了120分,为什么到最后真正的高考时却只考了100分?我的分数去哪儿了?

  以我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经验,我感觉大多数考生丢分丢在作文上。

  经过三轮复习,你的基础知识得分已经基本稳定了,考前考后不会相差太大。能够影响你语文最终成绩的,就是作文。

  作文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

  在高考阅卷中,老师们最常见的,也是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现代八股文”,这样的文章很显然是训练有素,有的一看就是提前背了很多范文,有的则是提前准备了很多段他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头,比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 脉脉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创造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造是火,点燃希望的灯;创造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些老套的排比句或名句满眼都是,老师们看多了,还能有什么感染力呢?开头完了,中间就开始罗列材料,嚼别人嚼过的东西。很多考生只知罗列而没有自己对于材料和事件的独特分析和感悟,这样的文章自然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有些学生甚至一下子罗列三五个众所周知的“感动中国”的素材,开头结尾一贴标签就万事大吉了。你这样写,我这样写,他也这样写,自然就成了人人厌恶的“现代八股”了。如此文章,在课堂上可能会得高分,但在阅卷老师们那里却不会走运,他们一看就头痛,肯定不会给你期望的分值,给你归于三类(不超过40分),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教你的老师知道你作文的能力,会习惯性地给你一个高分; 高考阅卷老师却不了解你的文化底蕴、你的作文功底。在高考的考场上,你只能通过你的作文告诉阅卷老师:我功底深厚,我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我能够深度思考人生,我的论据引述活泼、分析独到有力、内容充实厚重,我的语言个性有味、题目拟制靓丽、开头引人注目、结尾精辟有力……总之,你写的东西,是不是你自己的心声,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只要是你自己的心声,而且言之成理,老师会眼前一亮,你的作文不得高分都难!

  所以,高考作文,一定不要靠背诵范文、背诵精彩段落“取巧”。大胆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关注和思考,写出真情实感,这是获得阅卷老师认可的最大的致胜法宝。

  高考作文拿高分的要诀不是花拳绣腿的语言文字、狐假虎威的历史文化、时尚流行的包装外壳。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图、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现象、说明问题、发表主张的时候,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见解。立意,就是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旨。高考作文立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性思考,写出品位。

  考场作文的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则要力求深邃、深远。面对作文题要进行缜密而深刻的思考,对所写内容多做理性思考,力争写出一点哲理和思辨性,把主题向纵深开掘,做到主题的准、深、新,写出生活中蕴藏着的哲理,给人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引领。

  二呼唤情感,表达性灵。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好的立意必须建立在真性情的基础之上。任何文章都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经验的表达。因为体验生命文章才有灵魂,很多考生一下笔就是秦皇汉武、李白杜甫,全不见自己的思想,全被名人事迹淹没。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想表达的观点,有想抒发的感情。

  三厚实积淀,体悟生活。

  文章立意的深度与高度往往就是决定文章水平的重要因素。很多考生受平时思维习惯或思想水平的局限,对作文材料不能作深入的思考分析,挖掘不出事物的本质,抓不住关键。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作文立意高下的重要标尺,感受文字,思想才能达到深化,情感才得以细化。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引导考生要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让考生在自然与人文中游弋,在科学与发展中探索,在社会与人生中寻觅,所以我们要学会洞察生活,独立思考,积累生活的智慧,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新颖、富有灵性智慧的文章。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考场答题技巧:考生超常发挥7大的技巧

  学霸高考考场答题技巧盘点

  2016高考考场各科得分技巧

  2016年高考考场答题技巧

  2016高考考场六大应急办法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前该怎么样冲刺 有哪些方法

高考冲刺

高中学生厌学怎么办 不想上学如何开导

高中学生

高三差生怎么提高成绩 有哪些方法

高三成绩

高三差生怎么补基础 有哪些方法

高三差生

高考前高三家长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高考前一周如何冲刺 如何备考高考

备考高考

2020高考复习:考前实用的复习技巧

高考复习

高考考前心理调整的有效方法

高考复习办法

2020高考政治:复习攻略技巧

高考政治

2020高考语文诗歌一轮复习汇总【一】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