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葡萄牙华商致电《华周刊》记者,欲借《华周刊》一角与广大在葡华商探讨一种零售商业新模式:松散型联盟“店中店”。据该华商透露其涉足华人零售行业已近十年,在服装鞋帽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迄今为止其经营的店铺虽在经济危机之下略受影响,但相较而言业绩尚算不俗。
据欧浪网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葡华商介入大店行列,2000平、5000平直至8000平越开越大,其中部分 大店因为顺应当地发展需要加上经营得体取得了不菲业绩。在此期间,该华商也曾数次出手欲借近年来的大店潮下海试水,但每每相中店面甚至开始运作初期,均在 最后关头打起退堂鼓。究其主要原因最终归于一条:受制于自己对于服装鞋帽之外的百货、五金日用品等商品从进货到销售等方面的不熟悉。因为商业规律决定不熟 悉的领域一味介入,很可能就要交学费,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即使自己在服装鞋帽领域经验丰富,但其他方面的严重不足却成为致命后腿。
当然该华商也曾与亲朋好友探讨合股经营的方式,但最初的一些顾虑很快就在一些合伙的大店身上应验,那就是小矛盾酿成 大分家。因为现有大多数合伙的大店并不规范,股东插手所有的大事小情,进货眼光参差不齐,整体经营又没有职业经理人全盘管理。那么这种经营方式因为“中国 式股份制”的缺陷制约发展,最终只会事与愿违,亲朋反目。
该华商结合现阶段华人零售行业现状分析,现在的情形是没开大店的想开大店,部分开小店的被周边大店挤压的无法生存但 又苦于各种原因开不起大店,部分大店又因经营日下成了这些业主的“心头之痛”,关不了也搬不走。鉴于以上现状,同时结合其他国家华商的某些经验,该华商联 想到了一种新模式,就是联合加盟开大店。
其实所谓的“店中店”模式说新不新,国内外大型购物中心比如哥伦布等等即是这种方式,但说旧又不旧,其一哥伦布等传统大型卖场是分隔后出租招商,引入品牌进驻,而现在探讨的模式并非租赁,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加盟合作,其二迄今为止,在葡华商还无人尝试这种运作方法。
那么,该华商理想中的“店中店设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经营、进货、售后服务等日常事务如何运作?一片咖啡香氲缭绕中,开始了记者与该华商的问答。(以下华商简称:H)
《华周刊》:为什么会有这种设想?
H:这个想法源于近期开始运作的一个大店,面积在3000平方左右,现在已经开始装修。在看店、签合同时一直到装修我都在考虑,现在这个店无论房租还是位置都属于一流条件,唯一不足就是整体装修费用投资过大,当然这些投入就以后经营状况的展望来看绝对不是问题。
在经营品种方面,单纯就服装鞋帽而言我是百分百没有顾虑,但在百货等方面我的经验近乎空白,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即使 恶补都不现实。但这么大的店,又不可能全部经营服装,后来忽然就想到为什么不找几个在百货、五金方面有经验的人加入进来呢?我们大家可以分片分区独立经 营,共同分担房租而又互不干涉啊。
《华周刊》:那么你理想中的这种模式大概是什么情形?
H: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详细探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实施。
我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第一,整体装修大家按照面积分摊。第二,分片经营,划片后各自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细致装修,比如服装区500平,百货区1000平。当然,这种划片方式还可以细分,如分成服装区、箱包区、内衣区、饰品区等等。
这样下来可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具备一定的进货和销售经验,可以充分发挥,不会因为想开大店而又被不擅长的项目拖后腿,同时又圆了自己的大店梦.
《华周刊》:以这样的设想运作一个大店,分区后如何管理内部、外部的日常事务?比如收款。。。。。。
H:一个2000平方以上的大店,应该说也算是个大型企业了,一个人两个人是无法管理好的,必须要有一个团队,而我 们中国人传统上的这种“股东团队”只会越管越乱。同时一个大型零售企业,消费者的辐射范围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分或者更小的区域,,必须在宣传上走出 去,才能长久发展。
所以我的设想是整个大店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就是各片的股东,这个总经理负责整个大店的对外宣传、招商、安保、卫生等等方面,至于进货、理货包括收款等等各片独立运作互不干涉。如此一来形成一个独立而又集中的松散型联盟。
《华周刊》:如果独立收银,那么税务等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出现债权债务纠纷如何处理?
H:这也正是我首先约你们杂志讨论的原因,这些都是细节问题有待以后详细论证定夺。首先借助你们平台发布这个信息,希望有这个意向的侨胞大家一起互动,接下来可以详细讨论。
《华人生意经:葡萄牙华商探讨“店中店”模式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网https://m.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