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学教育体制的现状分析

2016-07-01 08:45:42 836478124 英国教育体系

  在英国,如果面试做国家政府“公务员”,你会被问到很多奇怪的问题,从父母的工作到中学时家里的邮政编码。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英国也分学区,好的学区就有好的学校。当然,像伊顿公学这种,虽然是所顶级私校,邮政编码却是斯劳(Slough)市下面的,所以很多大企业面试时甚至会直接问,你中学时读的什么类型的学校。

  最令雇主放心的答复只有两种:著名私校和文法学校。不仅是“公务员”,如果要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国际性投资银行,大学文凭重要,中学的学校也很重要。

  英国的“私校”名气在外,很多中国的父母愿意让子女做“小留学生”,从初中起就远渡重洋到英国就读,也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英国的私校只吸纳了英国学生总数的7%,但却培养出了71%的高级军队指挥官;61%的知名医生,以及51%的高级记者。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中国特有的。

 

  和私校相比,“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大家可能很少听说,其实文法学校就是英国的公立“重点中学”。他们教育水平不次于优秀的私校,但又不用缴纳私校高昂的学费。

  文法学校出现在16世纪的英国,一开始是贵族学校,学习拉丁语和古籍经典,在1944年教育法案改革时,变成公立教育,开始免费接收优秀学生。与普通高中唯一的不同,就是进入文法学校需要经过严苛的考试。

  这些考试在11岁(小学六年级)进行,所以也称“11+”考试。如果不参加考试或是落选,就直接按学区就近入学读普通高中。要进入文法学校,要么之前接受过英国的私校教育,要么请家教。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法学校被工党指责为有阶级分等级的嫌疑,显示了中产阶级优越性,不利于社会公平化,所以在1965年大面积被取缔。二战之后,英国留存了1207所文法学校,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只剩下150所。在批判者看来,这个系统不过就是一种社会淘汰制,在孩子们11岁的时候就把他们分成“成功者”和“失败者”。

  现在,英国的普通中学在英格兰有3000所,但文法学校只有164所。如果不是有一些地方政府在1965年后抵制住了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仅存的这164所可能也早进入历史教科书了。去年底,肯特文法学校在经过很长时间权衡之后,决定要开一个分校。这是半个世纪以来英国开出的第一所新的文法学校,又让大家重拾对文法学校的各种讨论。

  在中国人看来,学校因材施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优秀学校的存在就如同一种标杆,鞭策学生上进。但是在英国,这种传统的择选式精英教育因为政治原因被挤压,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想上文法学校有多难?

  首先,文法学校是英国重视教育的父母不二之选,竞争激烈。上得了文法学校的学生,是和上顶级私校差不多的荣耀。一些高薪工种,从律师,法官,到内阁大臣,医生,甚至记者,大部分来自英国私校,或是文法学校。

  毕竟,从中学开始从头到尾可以一直接受免费优质的教育,还可以免去16岁A Level 时再次择校的周折。我有一位朋友,为了给儿子上文法学校,在伦敦买房时特意选了“学区房”,他们区域里的文法学校有450多年历史,被当地人交口称赞。在这所学校,每年都有十名左右的学生顺利进入牛津或是剑桥。

  这种优质免费的教育让入学成为一场噩梦,甚至比中国的高考还要残酷。有一次因为几百名家长同时涌入Surrey的一家文法学校,情势混乱,甚至动用了警察来维持秩序。另一所肯特郡的文法学校由于需求太多,竞争过分激烈,学生要求在11+的“小升初”考试中必须要拿到至少99.5%才可能有望入学。

  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让很多家长甚至从孩子两岁便开始请私教,帮助他们准备9年后的小升初考试。

  现在,很多优秀的文法学校隔三差五都能收到来自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甚至孟加拉的家长电话,咨询如何让子女入学。可实际上,连英国的孩子们都要削尖脑袋才能入学的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十家文法学校的入学率都超过10:1,几乎一半通过了11+考试的孩子,最终都因为学校满员而无法入学。

  很多孩子会同时参加四五所文法学校的入学考试,以确保可以最终入学,有的孩子还要离开家里去另一个城市的文法学校读书。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如果他们的孩子无法入读文法学校,第二选择依然不会是普通中学,而是私校,可那将大大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这时就得靠学区房了

  和英国的普通中学一样,公立的文法学校有“学区”,比如在多少公里范围内可以报考,超出一定距离不允许报考;很多学校也给出少数比例收取学区以外的学生;少数语法学校对居住地不作要求。我认识的一位在英国的中国家长为了给不过三岁的女儿早做准备,把这164家文法学校的地址统统统计考察了一遍,就是为了早日买下一个靠着好学校的学区房。

  买了学区房不过是买了一张进入文法学校的门票,真要入学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通过了这种筛选,不仅是给今后大学进入名校,甚至给再往后的职业生涯都铺平了道路。

  “11+”的考试十分苛刻,包括文字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以及英文理解,标点和语法,和创造性写作。简单来说,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四则运算基础,大量的英文阅读,此外掌握逻辑图形和逻辑思维技巧。这种全方位的考量一般的普通小学不会教授。

  但请注意,文字推理和数学推理,在英国精英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国际型大公司面试考试中经常会用到。在这个教育体系外的很多学生,在一些国际大公司接受面试考试时完全摸不到头脑。

  所以,英国文法学校的学生多为中产阶级子弟,之前大都是在优质私校就读的,或是请了私人课外辅导老师日夜苦读几百个小时。这也是英国左翼共党痛恨文法学校的原因,虽然文法学校本身是免费教育,但是背后都是父母花费不菲给孩子请家教,这在家境不好的家庭很难想象。

  这些年,家长们对推行“选择性”教育呼声更加强烈,但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回应。甚至在工党赢取1997年大选时,还勒令禁止开出新的文法学校。他们当年还建议各地政府在已有的文法学校禁止通过考试入学,但受到当地家长的抵制,最终没有了下文。

  其实私下里,因为需求逐年增多,很多文法学校也都在悄悄扩张,以接纳更多的学生。在1983年,英格兰只有11.7万名学生就读文法学校,占中学生数量的3.1%;但到2007年,在历届政府的打压之下,文法学校的学生依然上升到了15.68万名,占学生数量的4.8%。去年,文法学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6万名,占英格兰中学生5%的比例。

  是不是要通过私教和入学考试给学生分三六九等,选择式教育,还是所有教育都免费且惠及大众?当然,这个问题对于英国的政客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谁也不愿碰,更不愿意落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臭名。但也许有一天真的私教这个职业会消失,英国的孩子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度过六年级,再开开心心接受优质的中学教育。这可能么?

  或者说,英国推行了40年的人人平等的综合教育中学体制,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个乌托邦梦想。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英国中学教育体制的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留学英国选择哪个大学好 英国临海大学有哪些

热门临海院校

留学俄罗斯英语授课课程有哪些

俄罗斯英语授课课程

高中日本出国留学需要什么条件2021

留学日本高中

新加坡私立大学有哪些 留学新加坡私立大学介绍

新加坡私立大学介绍

新加坡大学有哪些知名大学

新加坡知名大学推荐

加拿大中学教育体制是怎样的

加拿大留学体制

新西兰教育体制是怎样的

新西兰留学申请

美国中等教育体制介绍 一般的学业安排如何

美国中等教育体制

瑞士大学教育体制是怎样的?

瑞士教育体制

美国研究生的教育体制

美国留学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在英国,如果面试做国家政府“公务员”,你会被问到很多奇怪的问题,从父母的工作到中学时家里的邮政编码。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英国也分学区,好的学区就有好的学校。当然,像伊顿公学这种,虽然是所顶级私校,邮政编码却是斯劳(Slough)市下面的,所以很多大企业面试时甚至会直接问,你中学时读的什么类型的学校。

  最令雇主放心的答复只有两种:著名私校和文法学校。不仅是“公务员”,如果要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国际性投资银行,大学文凭重要,中学的学校也很重要。

  英国的“私校”名气在外,很多中国的父母愿意让子女做“小留学生”,从初中起就远渡重洋到英国就读,也是为了让孩子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英国的私校只吸纳了英国学生总数的7%,但却培养出了71%的高级军队指挥官;61%的知名医生,以及51%的高级记者。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中国特有的。

 

  和私校相比,“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大家可能很少听说,其实文法学校就是英国的公立“重点中学”。他们教育水平不次于优秀的私校,但又不用缴纳私校高昂的学费。

  文法学校出现在16世纪的英国,一开始是贵族学校,学习拉丁语和古籍经典,在1944年教育法案改革时,变成公立教育,开始免费接收优秀学生。与普通高中唯一的不同,就是进入文法学校需要经过严苛的考试。

  这些考试在11岁(小学六年级)进行,所以也称“11+”考试。如果不参加考试或是落选,就直接按学区就近入学读普通高中。要进入文法学校,要么之前接受过英国的私校教育,要么请家教。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法学校被工党指责为有阶级分等级的嫌疑,显示了中产阶级优越性,不利于社会公平化,所以在1965年大面积被取缔。二战之后,英国留存了1207所文法学校,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只剩下150所。在批判者看来,这个系统不过就是一种社会淘汰制,在孩子们11岁的时候就把他们分成“成功者”和“失败者”。

  现在,英国的普通中学在英格兰有3000所,但文法学校只有164所。如果不是有一些地方政府在1965年后抵制住了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仅存的这164所可能也早进入历史教科书了。去年底,肯特文法学校在经过很长时间权衡之后,决定要开一个分校。这是半个世纪以来英国开出的第一所新的文法学校,又让大家重拾对文法学校的各种讨论。

  在中国人看来,学校因材施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优秀学校的存在就如同一种标杆,鞭策学生上进。但是在英国,这种传统的择选式精英教育因为政治原因被挤压,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想上文法学校有多难?

  首先,文法学校是英国重视教育的父母不二之选,竞争激烈。上得了文法学校的学生,是和上顶级私校差不多的荣耀。一些高薪工种,从律师,法官,到内阁大臣,医生,甚至记者,大部分来自英国私校,或是文法学校。

  毕竟,从中学开始从头到尾可以一直接受免费优质的教育,还可以免去16岁A Level 时再次择校的周折。我有一位朋友,为了给儿子上文法学校,在伦敦买房时特意选了“学区房”,他们区域里的文法学校有450多年历史,被当地人交口称赞。在这所学校,每年都有十名左右的学生顺利进入牛津或是剑桥。

  这种优质免费的教育让入学成为一场噩梦,甚至比中国的高考还要残酷。有一次因为几百名家长同时涌入Surrey的一家文法学校,情势混乱,甚至动用了警察来维持秩序。另一所肯特郡的文法学校由于需求太多,竞争过分激烈,学生要求在11+的“小升初”考试中必须要拿到至少99.5%才可能有望入学。

  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让很多家长甚至从孩子两岁便开始请私教,帮助他们准备9年后的小升初考试。

  现在,很多优秀的文法学校隔三差五都能收到来自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甚至孟加拉的家长电话,咨询如何让子女入学。可实际上,连英国的孩子们都要削尖脑袋才能入学的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十家文法学校的入学率都超过10:1,几乎一半通过了11+考试的孩子,最终都因为学校满员而无法入学。

  很多孩子会同时参加四五所文法学校的入学考试,以确保可以最终入学,有的孩子还要离开家里去另一个城市的文法学校读书。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如果他们的孩子无法入读文法学校,第二选择依然不会是普通中学,而是私校,可那将大大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这时就得靠学区房了

  和英国的普通中学一样,公立的文法学校有“学区”,比如在多少公里范围内可以报考,超出一定距离不允许报考;很多学校也给出少数比例收取学区以外的学生;少数语法学校对居住地不作要求。我认识的一位在英国的中国家长为了给不过三岁的女儿早做准备,把这164家文法学校的地址统统统计考察了一遍,就是为了早日买下一个靠着好学校的学区房。

  买了学区房不过是买了一张进入文法学校的门票,真要入学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通过了这种筛选,不仅是给今后大学进入名校,甚至给再往后的职业生涯都铺平了道路。

  “11+”的考试十分苛刻,包括文字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以及英文理解,标点和语法,和创造性写作。简单来说,数学必须要有良好的四则运算基础,大量的英文阅读,此外掌握逻辑图形和逻辑思维技巧。这种全方位的考量一般的普通小学不会教授。

  但请注意,文字推理和数学推理,在英国精英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国际型大公司面试考试中经常会用到。在这个教育体系外的很多学生,在一些国际大公司接受面试考试时完全摸不到头脑。

  所以,英国文法学校的学生多为中产阶级子弟,之前大都是在优质私校就读的,或是请了私人课外辅导老师日夜苦读几百个小时。这也是英国左翼共党痛恨文法学校的原因,虽然文法学校本身是免费教育,但是背后都是父母花费不菲给孩子请家教,这在家境不好的家庭很难想象。

  这些年,家长们对推行“选择性”教育呼声更加强烈,但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回应。甚至在工党赢取1997年大选时,还勒令禁止开出新的文法学校。他们当年还建议各地政府在已有的文法学校禁止通过考试入学,但受到当地家长的抵制,最终没有了下文。

  其实私下里,因为需求逐年增多,很多文法学校也都在悄悄扩张,以接纳更多的学生。在1983年,英格兰只有11.7万名学生就读文法学校,占中学生数量的3.1%;但到2007年,在历届政府的打压之下,文法学校的学生依然上升到了15.68万名,占学生数量的4.8%。去年,文法学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6万名,占英格兰中学生5%的比例。

  是不是要通过私教和入学考试给学生分三六九等,选择式教育,还是所有教育都免费且惠及大众?当然,这个问题对于英国的政客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谁也不愿碰,更不愿意落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臭名。但也许有一天真的私教这个职业会消失,英国的孩子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度过六年级,再开开心心接受优质的中学教育。这可能么?

  或者说,英国推行了40年的人人平等的综合教育中学体制,最终被证明不过是个乌托邦梦想。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