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耶鲁大学聘用的校车司机。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在学校最北头的小山坡上,几乎每天都要乘校车来回。耶鲁占地不大,但学校一天24小时有免费校车穿梭,来往于住处与校区或火车站之间,成了真正的穿梭巴士(当然深夜到早晨7时是电话叫车,随叫随到)。司机是学校从当地聘用的职员,他们开车倒没什么特别的,难得的是,每上来一位,只要你愿意看着他,他也会同样友好地注视着你,或点头,或问候,然后在本子上认真地记下你要到达的地点。下车时也都会说一声晚安或Have a nice day之类的告别语。一天要见多少学生,要点头、微笑、问候多少次,而历年累月下来又重复多少次,已无法计数。那种善意的微笑和问候,带来的耶鲁大家庭中融洽的气氛,让人感到温馨、适意。笔者以为,从他们的热情与友善的态度中,透露出来的,不只是一般的职业规范,因为,他们无需问好,照样能每小时获得20美元。他们是出自内心的对职业和服务的热爱,是对天职的敬重,是对人的尊重。
正因为怀着对人和生命的尊重才会有耶鲁校园里每个人在进出门时用手扶一下以免碰到后面的人这一习惯行为;才会有耶鲁那永不厌倦的微笑;才会有视职业为天职的敬业精神。
在哈佛大学哲学系所在的爱默生楼上,刻着“什么样的人让你难忘?”哈佛校长鲁登斯坦给出的答复是:“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人”。微笑待人,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样的尊重才会产生更多的人间温情。
有了尊重人这种灵魂,就会在任何方面、任何时候,做其“应当”。就如当代德性伦理学所说的,不是如何做具体的事,而是从根本上如何做人,它强调自己关注的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如何生存的大问题,是“我应该成为什么类型的人”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类型的行为”,它的种种探索证明出,道德的根基就是人本身,坚执道德,只是因为我们是“人”,并非为了“规则”、“原则”而存在。要成为道德的,不是其它外在的原因,只是出于我们自己的人性——成为全面发展着的人。
说白了,就是拥有一颗热爱人生、尊重他人的真心,自然会真诚待人,于家庭生活则承担责任,于职业行为则恭心敬业,于公共生活则彬彬有礼,整个城市充满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