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句子摘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页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页

  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7—8页

  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页

  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

  6、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

  7、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1页

  8、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6页

  9、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页

  10、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页

  11、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22页

  12、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页

  13、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4页

  14、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4页

  15、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4页

  16、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页

  17、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8页

  18、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 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8页

  19、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8页

  20、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0页

  21、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3页

  2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5页

  23、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7页

  24、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9页

  25、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应当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则应当通过词表达出来。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4页

  26、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写得文理不通呢?我认为,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4页

  27、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5页

  28、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7页

  29、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7页

  30、对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9页

  31、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1页

  32、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对事实的搜集和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状态,即能动的状态——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体系中自觉地挑选出必要的规律性、特性和定义的状态。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5页

  33、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地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又是具有深刻的特性的:学生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5页

  34、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6页

  35、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6页

  36、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7页

  37、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形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7页

  38、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事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8页

  39、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9页

  40、要能把握住融通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的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2页

  41、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3页

  42、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5页

  43、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95页

  44、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哪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99页

  45、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就其实质来说,这就是扎教小孩子时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青少年的智慧尚处于幼稚阶段,却又企图让他们掌握严肃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使知识脱离生活实践,使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领域受到局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46、不随意识记,它在本质上区别与对教科书材料的有意识记河边背诵。这种识记建立在浓厚的兴趣、思考和读得入迷的基础上,——在这里,认识的情绪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不随意识记(阅读有趣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2页

  47、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02--103页

  48、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4页

  49、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提高自己的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就是不可思议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5页

  50、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中部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16页

  51、儿童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事实上来解释刚才讲过的规则,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那么这条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32页

  52、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33页

  53、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得新的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41页

  54、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0页

  55、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2页

  56、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3页

  57、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的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6页

  58、热烈的学习愿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道义上满足的状态。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58页

  59、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0页

  60、课堂教学应当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劳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1页

  61、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培养学习愿望,有助于巩固学生集体,加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互相帮助的志趣。每一个教师集体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提高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其保障正在于此。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1--162页

  62、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写。……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去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3页

  63、当儿童用自己的智慧把握住一个真理以后,他就借助它去解释许多新的现象。但是,儿童理解了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也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4页

  64、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才能确立起来。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6页

  65、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66、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8页

  67、创作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认识到自己思考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作者的精神上的满足。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表现啊!没有智育就不可设想会有完满的教学,而智育正在于使儿童用语言的手段进行创作时,感到自己是一个作者,为把生活、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的美变成思想美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68、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69、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 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69页

  70、小学的任务就是逐渐地使儿童养成不仅在体力劳动中而且在脑力劳动中克服困难的习惯。应当使儿童懂得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到一切都轻而易举,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脑力劳动的素养和自我纪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3页

  71、体力劳动对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地丰富的思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正是在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着学生的极重要的智慧品质:好奇心、钻研精神、思考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等。学校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8页

  72、用记忆来代替思考,同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187页

  73、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小孩子常常会使大人吃惊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的过程中,在他的意识里产生的使人最为意想不到的问题。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88页

  74、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应当停留在具体思维上。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95页

  75、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03页

  76、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学生的集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强壮,使大脑这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经常保持清晰和易感,——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04页

  77、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说实在的,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

  78、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刻求知识的火焰。只有教师才有可能想儿童揭示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1页

  79、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215页

  80、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7页

  81、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导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1页

  82、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2页

  83、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25页

  84、如果少年的脑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疲劳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来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0页

  85、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喧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而这么一来,则使学生更加兴奋。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0页

  86、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如果教师的讲述里完全都是新材料,那么学生就无法把新材料跟自己的思想挂起钩来:教师本来想竭力保护的学生的思路就会中断,学生就会被一种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的感觉所控制。揭示出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1页

  87、学生和教师好比是在共同构筑一座楼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过一块块的砖头时,要知道把这些砖头垒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见整个楼房,用兵思维来把握它,不时地站得远一点来看,把这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先驱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3页

  88、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9页

  89、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少年对知识的冷淡 和轻蔑的态度。需知少年们希望感到自己是思考家,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32页

  90、天才和技巧——这首先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只有在为取得新的成就而从事顽强的劳动的道路上,才能展示出儿童的天资和才能的新方面,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2页

  91、有些教师竭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的脑力劳动,他们忽略了这样一点,就是不仅要使儿童认识一些东西,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而且要把一些东西深刻地记住和永远保持在记忆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页

  92、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正在经历着神经系统迅速成长时期的儿童。不应当把儿童的头脑看成一种什么活的装置,它被现成地交给教师,以便不断地掌握知识,把知识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如果教师忘记了必须关心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关心大脑两半球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就会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页

  93、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69--270页

  94、为了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包括课内和课外),而花在默读、视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教师们把这件工作在时间上加以妥善分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84页

  95、在认识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时,少年不仅注意那些明显的、易见的、作用于感官的属性,而且注意那些隐蔽的、不易觉察的属性,并且他们更多地是对后一种属性进行思维的分析。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少年的兴趣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志向上,而特别重要的是,表现在他们的积极的活动中。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3页

  96、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我们考虑到这个特点,尽量使少年的智力活动集中到对事物、现象、事件的总的评价、说明和描述上。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7页

  97、少年的思维积极性增强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8页

  98、在对周围现实的智力的和道德的评价的形成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描述和解说中的任何一点点不明确、含糊和不准确的情况,都会降低少年对进一步的智慧努力的兴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8页

  99、少年本身做出的判断就常常带有极端的绝对性。但是,我们不应把这种现象看做是过分自信的表现。相反地,少年往往是竭力地以其绝对性来掩饰自己的疑问和缺乏信心,他的感情用事有时好像是在弥补自己在智力上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少年的这种绝对性,是他想断定自己的思想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99页

  100、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根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5页

  101、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把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2、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3、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6页

  104、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19--320页

  105、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赞成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38页

  106、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41页

  107、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扎这种愿望当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只有当一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49页

  108、从本质上说,只有发展羞耻心和对不知羞耻的不可容忍性这种细腻的情感,才能预防个性的消极性和逍遥性,才能预防那种平常称之为“风向哪边刮,就向哪边倒”的思想和作风。而这种“随风倒”的人,正是最容易变成违反犯罪者的那批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54页

  109、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61页

  110、只有当学习是在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时候,只有当集体与个人的和谐成为这种丰富性的核心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人愿意去从事的活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68页

  111、学习——这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地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帮助儿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取得成果的时候才是易中愉快的劳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74页

  112、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整个智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在学校里,应当让智力生活之火永不熄灭地燃烧和发光;教师和学生的智力兴趣越丰富多样,知识的最重要的泉源——书籍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越珍贵,那么智力局限性、对知识抱冷淡态度的危险就会越小。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76--377页

  113、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88页

  114、由读书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种状态下,脑力劳动的强大的源泉——不随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就会被打开而汹涌奔流。精神振奋和受到鼓舞的情绪越强烈,就会有越多的知识进入人的意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94页

  115、如果一个少年还没有着迷地爱上一本科学书籍,在“思考之室”里没有他最喜欢去翻阅图书的那个书架,那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他的心灵的那条小路。当少年在“思考之室”里读过几本书而体验到认识的乐趣以后,他才会在家里看书。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也决定着青年人的观点和情感的现成,决定着他对自己的义务的态度。(注: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览室称为“思考之室”按他的话说,“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书籍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394页

  116、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相互关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07页

  117、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07页

  118、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09页

  119、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2--413页

  120、真正的教育能手……他的课时计划里并不写叙述(演讲、讲解)的内容,而只写一些为了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的简短的纪事。……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3页

  121、如果教师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气去回想教材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儿童就会不感兴趣,而在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不随意识记。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爱说漂亮词句,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内心空虚。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4页

  122、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由此我们还是得出那个同样的结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4--415页

  123、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 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6页

  124、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17页

  125、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22页

  126、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22页

  127、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38页

  128、要使知识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必须特别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读些什么,他在书籍的海洋里找到了哪些杂志和科普性的小册子和书籍。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以及要有目的地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都应当在日后通过新的事实和现象加以反复地思考和理解。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41页

  129、教育过程的技巧就在于,要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使教师有可能根据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他们遇到了那些困难,等。如果教师要等到上课结束后才去了解学生哪里懂了,哪里不懂,那么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447页

  130真正精通教师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他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头脑里。课时计划只不过是对教材的教学论的加工而已。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教师死守住讲课提纲,如果教师很费劲地寻找着他要讲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教师所讲的东西的意思,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是一团乱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48页

  131、只有成为教师的教师,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而要成为教师的教师,你就要一天比一天深入地钻到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去,那时候,人们称之为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的东西,才会在你面前一点一点地展开新的境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453第页

  132、只有你自己依恋孩子们,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只有在跟他们的接触中你才能找到幸福和欢乐的时候,孩子们才会依恋你。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61页

  133、当谈到集体对人的个性的巨大影响时,经常是这么来解释某些青少年缺乏教育的原因的:既然如此,那就是说,集体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不够,而教师呢,据说是不善于通过集体来影响个性。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69页

  134、只有当教育者时刻关心使这条大河流域没有一支溪流干枯、腐败和发臭,那时候集体才能成为人的精神、人的个性的一汪活水。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69页

  135、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471页

  136、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73页

  137、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474页

  138、儿童在掌握知识上越感困难,在他通往良好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越多,那么尽量设法让他在别的劳动创造的领域里突出自己这一点就越重要。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77页

  139、劳动,使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理解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为自己的人的尊严而自豪,珍惜自己的荣誉,——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道德的开端。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每一个人想在集体的眼光中成为好人的愿望越深刻,他对集体的教育影响的敏感性就越强;而只有当一个人有某一点可以自豪,在为人们的劳动中取得某些成绩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有深刻道德意义的愿望。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78页

  140、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药: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儿。灵感、对年长或同年龄同学的技艺的热烈爱慕,就是这样的火星儿。……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给教师的建议》第491页

  141、教师不仅在把积极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493页

  142、以人为的手段来促使记忆积极化,并不能保证脑的完善的机能性活动。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的——这才是主要的结论。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00--501页

  143、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21页

  144、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在他的意识里。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22页

  145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22页

  146、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25页

  147、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们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我们在讲述事实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让他们在头脑中分析和比较这些事实的余地。据我们观察,由事实过渡到概括性的结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充满情感的时刻,就好比是学生攀上了一个高峰,为取得胜利而满怀喜悦。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学生“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教师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36页

  148、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教师总有人小声讲话和做小动作。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39页

  149、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541页

  150、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与如何爱护儿童。

  151、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

  152、教育者的爱护和关注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摘抄 美文摘抄 名言摘抄 好段摘抄 美句摘抄 名著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好句子摘抄

摘抄 美文摘抄 名言摘抄 好段摘抄 美句摘抄 名著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好句子摘抄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春天的句子摘抄

句子摘抄

关于春天的句子摘抄

春天的句子

温柔的神仙句子摘抄

温柔的句子

描写外貌的句子摘抄

外貌的句子

春天的句子摘抄简短

春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