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以下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中的好词好句。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好词: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

  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好句: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第四回)

  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第十四回)

  意思是:做事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不为纪律所约束,是不能担负重任的。因为如果造成祸患无法补救,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第二十三回)

  这是孔融推荐祢衡去说服刘表时的话。意思为,见到善举就感到意外惊喜,对于恶入恶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憎恶。孔融这句话是指那些疾恶扬善,是非、爱憎分明的人。曹操准备派一人去招降刘表,荀攸推荐孔融担当此任,孔融却认为祢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极力推荐他。在此孔融褒扬了祢衡的正直品格。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第三十回)

  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不因兵力的多寡而决定。缺少谋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强”,也会转强为弱;相反,远谋深算,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分化瓦解对方,也可以变“势弱”为“丘强”,最终取胜。此话是对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一个总结性警句,虽短短一语,但揭示了一种军事思想,即军事谋略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第三十七回)

  诸葛亮一直居住在卧龙冈。这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堂门口的对联。刘备初到草堂,首先见到的就是这副对联。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也有类似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所指的淡泊,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讲的宁静,也是一种远离世俗、不求功名、修身养生的处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静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净无为表达自己的理想。秦汉年间,由于世道浊乱,许多哲人学士远离尘世,过这种隐居生活,以示对时世的鄙弃。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草木一样没有意义吗?这是著名的“苦肉计”中的一段话。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可苦与没有向曹操密献假投降书的人。黄盖推荐阚泽,阚泽欣然应诺,并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国,泽又何惜微!”阚泽的话说明了一个男子建立功业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并不惜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第五十三回)

  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意思是说,药虽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劝告听着不顺耳,但它有利于为人处世。从事王累写了书面谏章,劝刘璋不要见刘备,以免被其所害。他说:“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眼,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第六十九回)

  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第七十二回)

  这是曹操让儿子曹彰率兵讨伐叛军,临行时对儿子说的话。告诫儿子:在家是父子关系,在朝为君臣关系,今天我如此训诫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亲情处理事端,一切当以律法为标准,必须注意自律;遵循规章法制。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对儿子严格要求以承父业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跃然纸上。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第七十六回)

  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九十七回)

  鞠躬:弯着身子。这里是谨慎勤勉的意思。瘁:劳累。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我会不遗余力地贡献出我的全部精力,不辞劳苦,到死为止。诸葛亮的一生为主尽忠,兢兢业业。他不仅是上天的宠儿,更是智慧的化身,以至到现在人们仍然在咏诵着这句传世佳话,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此间乐,不思蜀也。(第一百十九回)

  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第三回)

  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第八回)

  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絷鸟累百,不如一鹗。(第二十三回)

  即使有上百只鹰、隼之类的鸟,也不如有一只鱼鹰。这是形容人才的难得。这是孔融夸奖祢衡的话:“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祢衡立朝,必有可观。”表现出孔融虚心的人格魅力。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第三十一回)

  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十七回)

  意思说,活的时候,得到了该得到的美名,死也有价值。这句话是作者引用后人之语。是在《徐母赞》里高度评价徐庶母亲的赞美辞。徐母虽是一介女流,生活清苦,但教子有方,以天下大义为重,她的精神为天下人传诵。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这是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驳斥谋士严峻的话,是说严峻这些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之书就大有学问,不管干什么总要引经据典,理论上常讲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实际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人们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称为“慵儒”。治理国家非同寻常,按图索骥是万万不行的。建邦立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非凡的创造力,那些“寻章摘句”之说,哪里能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呢?圣明的诸葛亮道出了做事应注重探索而不能轻信教条的道理。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七十回)

  这里的“三军”,指众多的士兵。这句话是说,得到一个将军是很难的,而得到众多的士兵却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随便杀掉一个将军。这是一种珍惜人才的可贵思想。


  相关推荐:

  好词好句大全

  好词好句好段

  中学生好词好句摘抄

  小学生好词好句

  描写雨的好词好句

  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

  描写水的好词好句

  描写月亮的好词好句

  经典好词好句


摘抄 美文摘抄 名言摘抄 好段摘抄 美句摘抄 名著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好句子摘抄

摘抄 美文摘抄 名言摘抄 好段摘抄 美句摘抄 名著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 好句子摘抄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好句摘抄赏析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三国演义好词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感悟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大全小学

三国演义好句摘抄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三国演义摘抄及感悟